【新课标】5.1《法不可违》课件+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5.1《法不可违》课件+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5.1《法不可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目录
contents
1
2
3
4
5
新知导入
自主学习
课堂演练
课堂小结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观看视频《少年飙车》,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法不可违。
如何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如何做到遵章守法?今天我们探讨的课题就是《法不可违》。
认真阅读课本P46-5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时间:5分钟)
自主学习
探究点二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我们要要警惕身边的哪些违法行为?
2.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如何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探究点一 违法无小事
1.法律的作用。
2.违法行为的含义。
3.违法行为的种类。
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联系。
探究点一 违法无小事
活动一 思考归纳
观看视频《法与我同行》,结合教材归纳问题:
◆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新知讲解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2)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
1.法律的作用
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含义
所谓违法行为就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活动二 法律讲坛
观看视频《违法和犯罪那些事儿》,讨论交流问题:
◆根据违法的法律类型违法行为有哪些?
◆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分,违法行为有哪些?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联系是什么?
3.违法行为的种类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一般违法行为(危害程度较轻)
犯罪(危害程度较重)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区别 对社会的危害性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典型行为
联系 较小
较小
严重
民事法律法规
行政法律法规
刑法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①都属于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②一般违法行为若不及时改正 ,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联系
欠债不还
扰乱社会治安
故意杀人
一看违反的法律法规(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二看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轻或重)
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民事违法行为:停止侵害、恢复原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2)行政违法行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3)刑事违法行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方法与技能
如何判断违法行为?
新知讲解
活动三 以案说法
镜头一:朱某在校园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请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民事违法行为
承担的法律后果
违反的法律类型
镜头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场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管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承担的法律后果
违反的法律类型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镜头三: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处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Ⅰ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刑事违法行为
承担的法律后果
违反的法律类型
探究点二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活动一 观察与思考
想一想,他们的行为是典型的什么违法行为?启示我们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1.我们要要警惕身边的哪些违法行为?
活动二 交流分享
通过刚才我们对违法行为的认识和了解,请你谈谈我们该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2.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如何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课堂小结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法不可违
法律的作用
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的种类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联系
我们要要警惕身边的哪些违法行为?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如何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1.某地机场一航班下客过程中,李某擅自打开飞机左3号门,并将应急滑梯放出,直接导致后续航班调换飞机执行,李某因此被处以行政拘留13日的处罚。李某的行为( )
①对社会的危害性相对轻微
②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③表明其法律意识淡薄
④是无视规则的表现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A
课堂演练
2.某校八年二班同学就违法与犯罪关系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以下观点表述合理的是( )
A.违法不—定犯罪,犯罪—定违法
B.凡是违法行为必然要受到刑罚处罚
C.违法行为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D.违法与犯罪都要承担同等的法律责任
A
3.某网民通过论坛、微博等平台,传播“发生恐怖袭击”的谣言,被行政拘留十天。这启示我们( )
①应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③要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④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C
4.材料分析题:
李某在微信群发布“某小区查出24例”的涉疫不实言论,扰乱公共秩序。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给予李某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李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⑵请你从遵章守法的角度,说说上述案例带给我们哪些警示。
【答案】
⑴李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⑵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②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感谢聆听!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