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由此可见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孔子的学说在400多年前传到西方,而今,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思想的现实实践。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知识回顾——文学、文化常识六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孔子的“礼”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他的这个礼的意思很宽泛,既指礼节仪式,更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关于礼,孔子说得很多。孔子要人们合乎礼,核心是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 语》教 学 目 标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积累文言知识。2.学会从对话中分析人物性格,评价四子志向。3.追求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艺者(六艺:1.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2.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作 者 简介在德国柏林的一座公园中,中德学者为孔子树立雕像。底座上用德文写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的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先“正己”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要求君主爱民,施行仁政。孔子的主要思想(3)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这是教学方法,他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学思并重:这是治学方法,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均衡发展:孔子之教,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曾皙:姓曾,名点,字皙。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本文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题 目 解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仲由曾点冉求公西赤陪长者闲坐这里的长者是孔子,据考证,当时孔子约60岁,子路约51岁,和孔子是同龄人,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大约18岁,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都是孔子的学生。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性情刚直,好勇尚武,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曾皙,又称曾点,字子皙,喜欢弹琴唱歌。信奉儒学,孔子早期弟子,“宗圣”曾参之父,父子同师孔子,曾皙是孔子30多岁第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学习儒家学说,并付诸实践,但未与孔子周游列国。他痛恨当世礼教不行,立志改变现状,孔子认为他是有进取心的狂放之士。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春秋末年鲁国学者,七十二贤人之一,比孔子小四十二岁。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课文涉及文学常识⑴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车辆。春秋时,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⑵《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3)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4)小相是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4)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5)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叫“朝”,秋天朝见天子叫“觐”。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四位弟子“志向”怎样? 试从说话方式中体会其性格。文本理解课文围绕谈“志”展开,分为三部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侍:陪侍。 以:因为。 乎:相当于“于”,比。“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即“乎尔一日长”。毋:不要。 以:同“已”。 居:平日、平时 。知:了解。 “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何以哉”:宾语前置,即“以何哉”。以:做。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摄乎:夹处在。 加:加到…上。 因:接续。饥:五谷不熟; 馑:蔬菜不熟; 饥馑,泛指荒年。为:治。 之:指千乘之国。 比及:等到。勇: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方: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哂:微笑。 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子路(仲由)有抱负,自信,却鲁莽、轻率。志:性格:侧重强国"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方:方圆。 足:富足。 如:至于。以:可不译。 俟:等待"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冉有(求)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志:性格:侧重富民"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宗庙之事: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端章甫: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官。"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公西华(赤)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志:性格:侧重以礼治邦子路:侧重强国冉有:侧重富民公西华:侧重以礼治邦(文明)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政治"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鼓:弹奏。 希:通“稀”,稀疏。 舍:放下。作:起身。 撰:动词作名词,才能。“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即“乎三子者之撰异”。 何伤:何妨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莫:通“暮”,晚。 既:已经。 成:定。冠者:成年人。 乎:在。 风:名词作动词,吹风。“浴乎沂,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即“乎沂浴,乎舞雩风”。 咏:唱歌。喟然:叹息的样子。与:赞成。(曾晳)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好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啊!"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到沂水去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曾皙(点)洒脱高雅,从容淡定志:性格:春游图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曰:唯求则非邦也与 曰: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曰:唯赤则非邦也与 曰: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夫:那。 何如:怎么样。 已矣:罢了。 为:治理。“为国以礼”:状语后置,即“以礼为国”。唯:句首语气词,无义。 邦:国家。 也与:通“欤”,语气词吗。 安见:怎见得。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相、大相。思考: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吾与点也”?观点1:这是曾皙所设想的因施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礼”的最终目标,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观点2:这是曾皙所设想的不同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适生活,与孔子在政治上失意后的隐退避世思想相吻合,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写孔子赞赏曾皙之志,并不意味着否定子路等人的说法。事实上就治理国家而言,子路讲的是“不挨打”,亦即“强国”;冉有讲的是“不挨饿”,亦即“富民”;公西华讲是“知礼节”,亦即“文明”,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而曾皙讲的是“幸福”,是终极目标富强、文明的终极目标是人民的幸福。目标重要,过程同样重要;既应敢于承担,又要谦逊这就是孔子的态度。情景式名句1.《子路》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3.《子路》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这句话可以看出来。4.《子路》中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中可以看出。5.《子路》中公西华更谦虚,从“非曰能之 愿学焉” 的回答中可以看出。6.《子路》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7.《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8子路认为,凭自己的才能去治理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是绰绰有余的。即使这个国家处在“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危急情况下,他也能使之转危为安。1、重点词语 ⑴居则曰 居: ⑵不吾知也 知:⑶摄乎大国之间 摄: ⑷加之以师旅 加: ⑸因之以饥馑 因:⑹比及三年 比及: ⑺且知方也 方: ⑻以俟君子 俟:闲居,平时在家 了解夹 加到……上 接续;等到 合乎礼仪的行为准则 等待知识点回顾⑼舍瑟而作 舍: ;作: ⑽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⑾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何伤: ⑿咏而归 咏: ⒀吾与点也 与: ⒁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让:⒂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亦: 放下 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何妨 唱歌 赞成 谦让不过是,只不过 起2、通假字⑴鼓瑟希,铿尔 ⑵莫春者,春服既成 ⑶唯求则非邦也与希,通“稀”,稀疏 莫,通“暮”,晚;暮春,阴历三月 与,通“欤”,语气词3、一词多义⑴方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②且知方也 ③有朋自远方来④李白乘舟方欲行⑵尔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子路率尔而对曰③鼓瑟希,铿尔④求!尔何如?⑶为 ①由也为之②愿为小相焉③赤也为之小方圆正道,是非准则 方向正要你们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助词,相当于“然”你管理,治理担任做⑷如①如或知尔②如五六十③如其礼乐 ④沛公起如厕⑸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则何以哉④加之以师旅⑤以俟君子假如或者至于到,往因为,介词止,动词做、为,动词用,介词来,连词。4、古今异义⑴如会同,端章甫 ⑵加之以师旅 师旅5、词类活用⑴端章甫 ⑵风乎舞雩 ⑶三子者出,曾晳后 ⑷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⑸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⑹异乎三子者之撰会同,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古: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风,名作动,吹风 后,名作动,落后 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勇,形作名,勇气 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则何以哉(4)何伤乎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三)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2.状语后置句(1)浴乎沂,风乎舞雩。(2)为国以礼(4)异乎三子者之撰。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5)以吾一日长乎尔译文:用军队来请略它,接下来有饥荒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3.省略句(2)毋吾以也。译文:(你们)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