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 (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 (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新人教必修一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地壳、地幔、地核的界线及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2 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
地球的内部圈层
01
疑 惑
神奇的地球内部,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科学家是靠什么探测到地球内部的结构的?
哇,好大的西瓜啊!但不知道熟没熟,怎么办呢?
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是板块摩擦或断裂导致的震动。
补充:地震
地震发生的地方叫做“震源”
震源的正上方叫做“震中”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会发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P波)、横波(S波)之分。
地震波
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地球内部的“使者”--- 地震波(横波、纵波)
“纵波”
7
地球内部的“使者”--- 地震波(横波、纵波)
“横波”
8
地球内部的“使者”---地震波(横波、纵波)
分类 特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纵波 较快 固、液、气
横波 较慢 固
思考: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和轮船上的人震动感觉一样吗?
轮船上的人只感觉到上下颠簸
陆地上的人首先感到上下颠簸,接着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10
莫霍界面
2900km
地核
地幔
圈层划分
古登堡界面
33km
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
(地幔与地核分界线)
外核
内核
液态
固态
莫霍界面33千米
(地壳与地幔分界线)
平均厚度约17千米
大陆厚,海洋薄
地壳
软流层
岩石圈
上地幔
下地幔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可分为上、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软流层是岩浆源地。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1)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2)泸定9月5日地震的震源深度是16公里,判断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一个圈层。
(3)地壳和岩石圈的范围一样吗?
(4) 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还是上地幔底部,为什么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
地球内部圈层特点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地球的外部圈层
02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根据教材,寻找地球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填写下表。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
练习:
1、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2、莫霍界面大约位于该地地下:( )
A、5Km处 B、17Km处
C、33Km处 D、2900Km处
3、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大气圈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
分层
岩石圈: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交接过渡的一个圈层
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地壳
地幔
地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纵波
横波
地震波
记忆:一波二面三层四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