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参考学案1认知目标:1、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了解太阳高度角,知道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辐射的关系。3、了解地球公转与“五带”的关系4、能说出地球公转与四季更替的关系5、了解极昼极夜现象能力目标:发展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发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温度变化、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公转与“五带”的关系2、能说出地球公转与四季更替的关系教学难点: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辐射的关系教具准备:地图教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身边的温度变化是什么造成的?四季变化是怎样形成的?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长带领下完成以下知识点1、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2、影响气候的五个因素是:A B CD E3、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4、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 大 ,太阳辐射 强 ;太阳光线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 ,太阳辐射 。5、早晨、晚上冷是因为早晨、晚上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中午热是因为6、夏季温度高是因为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冬季温度低是因为冬季7、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A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 大 ,太阳辐射 强 ;B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 ,太阳辐射 。8、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 圆。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9、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①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 的变化(赤道除外);②地球公转,使各地获得的热量 ,形成了“ ”;③地球公转,使 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10、课本68页4-17图中第一个盒子温度 (高或低),第二个盒子温度 (高或低)。11、北京中午12点时,美国纽约是 (白天还是黑夜)12、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 固定倾角 ,这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 之间移动。13、划分“五带”的根据:A根据 的多少;B是否有 ; C是否有14、填表夏至日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全为昼(极昼) 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极昼、极夜是地球公转造成的冬至日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全为夜(极夜) 南极圈以南的15、填表春分 3月 21 日 太阳直射 北半球昼夜平分夏至 月 日 太阳直射 回归线 北半球白天最长秋分 月 日 太阳直射 北半球昼夜冬至 月 日 太阳直射 回归线 北半球 最长三、学生小组互助学习组内互动学习组间互动学习师生互动学习四、教师精讲1、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①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赤道除外);②地球公转,使各地获得的热量不同,形成了“ 五带”;③地球公转,使是纬度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2、教师结合70页图,讲“ 五带”的划分3、夏至日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全为昼(极昼),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全为夜。冬至日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全为夜(极夜),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全为昼。极昼、极夜是地球公转造成的。4、教师结合69页图讲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相关知识春分 3月 21 日 太阳直射赤道 北半球昼夜平分夏至 6月 22 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白天最长秋分 9月23 日 太阳直射赤道 北半球昼夜平分冬至 12月22日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黑夜最长5、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这一天是 月 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这一天是 月 日?五、跟踪练习 《小天使报》六、拓展应用1、昌邑5月1日和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口头回答)2、画出课本70页4-22图,并且完成①②两个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