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社会历史的主体一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学精神:运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析问题。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不脱离人民群众。公共参与: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发挥主人翁精神。知道人民群众的含义,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能够利用现实生活和历史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归纳,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初步形成自觉坚持运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社会上的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及案例的学习,对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形成客观、科学的认识,形成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积极情感。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难点:人民群众概念区分三重难点必背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知识梳理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4.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㈡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2.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3.坚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4.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5.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五自我提升1.针对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民生问题,2021年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通过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该文件提出了进一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相关重点改革,形成工作合力等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一定是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②做好医改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③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都可以发挥前瞻性作用④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政府制定政策的根本动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实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重视调查研究。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虚心向群众学习,从实践中学习。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力军,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3.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要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为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表明( )①上层建筑的变革会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实践②要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动态统一中推进民主建设③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因社会存在的不同而产生本质差异④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我国民主建设的前提和必然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从整治提升老旧小区到修建道路打通城市发展的“四梁八柱”,从开放免费停车泊位到落实农村供水管网改造……群众的“问题清单”,就是山东省某市广大党员干部守住民心的“履职清单”。人民至上,下足“功夫”破题群众“急难愁盼”,这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浙江出台《浙江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试行)》,明确:设区市市委书记必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任期内走遍辖区所有乡镇(街道);县(市、区)委书记则每年要把三分之二以上的调研时间用于农村工作,任期内走遍辖区所有村(社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要在年度内走遍辖区所有自然小组;村党组织书记要经常性入户走访,年度内走遍辖区所有农户,及时协调解决农户问题。该清单的出台旨在( )①明确职责与分工,强化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③建立统一战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④保障广大农民的监督权,提高依法行政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③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问题,立足全局④坚持整体和部分相统一,用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国际歌》中唱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党章》中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文件中反复强调,要“直接到群众中去听意见”、“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结合材料,谈谈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和地位如何。8.结合课本68页,完成下列表格。群众观点 地位基本内容群众路线 地位基本内容意义要求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揭示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量源泉和根本动力,揭示了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09日09版)材料二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摘自《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2021年8月26日)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作为自身执政追求的原因。10.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下面是某校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关于民心的部分材料。《尚书·五子之歌》中有"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说,至今仍被沿用。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魏征说∶"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1953年2月,毛泽东在武汉蛇山游船上脱下帽子,向群众致意;大声喊;人民万岁!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全国人民共同抗疫的行动中,习近平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围绕“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个以内。参考答案:1.C2.A3.C4.B5.A6.A7.①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地位: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8.群众观点 地位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 地位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9.①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衣、食、住、行、用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其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10.自古成败,皆在民心。共产党能取得执政地位就在于“赢得了民心”。回首百年光辉征程,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不畏险阻,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始终为百姓筹谋利益,用事实诠释了“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民心,就是因为其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永远同人民心连心、共命运,一块苦、一块干,我们就能不惧一切困难挑战,从胜利走向胜利。或:人民是历史的主体,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光辉征程中,始终坚持为人民筹谋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用事实诠释了“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民心。永远同人民心连心,共命运,一块苦、一块干,这是党能不惧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底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