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视频:2022年地球发生了什么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6.2 共筑生命家园板块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2年国际发生的自然灾害汤加火山爆发巴基斯坦洪涝全球极端高温新冠疫情反复猴痘扩散蔓延2022年国内发生的自然灾害东北洪涝成灾四川泸定地震川渝地区缺水、断电、热射病重庆山火地球向人类发出警告,给我们什么启示?①生态危机角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类界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自然为人类提供滋养与条件避免伤害,对自然进行补偿和修复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自然当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时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过度开采煤矿煤矿坍塌造成事故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①生态危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P81②开发利用: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P81③相互依存: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P81④ 自然规律: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P82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因)?一个牧场,牧民有两种方案:一是适当的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二是尽可能多的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你会选择哪种方案?说说理由。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什么是生态文明?小知识: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2022年8月份,鄱阳湖湖底出现“大地之树”景观。主要原因是由于极端的高温干旱天气,导致鄱阳湖水位快速下落,提前100天左右进入枯水期,在湖泊湖床裸露的过程中,不均衡的流水侵蚀作用,在湖床上留下了类似“潮汐树”的景观。 2022年年的夏天,全国多甚至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天气。据澎湃新闻报道,浙江多家医院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出现死亡病例,南京、四川亦有人确诊。中国气象局2022年7月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达21.3℃,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数个国家气象站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河北灵寿在6月25日气温甚至达44.2℃。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会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1~2℃。热浪不仅席卷中国,且肆虐全球。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同样迎来高温天气,不少国家气温均超过40摄氏度。而在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的不稳定性增加,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或成为“新常态”。思考:为什么今年夏天这么热?这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有何启示?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坚定目标: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P83基本国策: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P84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P84板块二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中国“绿色”成绩单惊艳世界中国“绿色”成绩单惊艳世界说明了什么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历史性地写入宪法。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第十一篇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双碳视频:山水之恋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敢教日月换新天》:余村的前世今生第一次致富之路对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的致富道路,带来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①关停矿山、封山护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②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③余村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了绿色惠民、绿色富民。第二次致富之路提出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探究与分享两条道路的不同践行理念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城市森林公园海绵城市美丽乡村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太阳能光热电站光盘行动三北防护林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低碳微行动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④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⑤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2.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P85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绿色惠民, 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努力学习环保知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出谋划策;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少用一次性筷子。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5.为建设美丽中国,中学生应该如何行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当代中国发展的共识?共筑生命家园1、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我们要( )A.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B.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C.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D.实行自力更生,助力脱贫攻坚A课堂练习2.据统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37%,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我们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管齐下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这说明( )①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②要杜绝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③要依靠科技创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④我国面临非常严峻的资源形势和环境问题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B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第一次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起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生态环保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建设美丽中国需要( )①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④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C4.《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①是中国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底线②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③有利于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④有利于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年地球发生了什么.mp4 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 .pptx 《敢教日月换新天》:余村的前世今生.mp4 【青声视语】中国“绿色”成绩单惊艳世界 超清(720P).mp4 山水之恋.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