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社会历史的发展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社会历史的发展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5.2社会历史的发展讲义
一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科学精神: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必备知识: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社会主义改革
关键能力:
1.结合历史和现实,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2.结合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重大成就,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难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三重难点必背
四知识梳理
㈠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4.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基本内容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6.经济基础:是指由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9.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通过改革解决)
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5.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6.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五自我提升
1.社会革命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和动力,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而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接续推进,一以贯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也是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下列能支撑上述观点的是( )
①坚持新发展理念是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效率
②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党内政治生态展现新气象
③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④随着生产力快速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的不适应问题不断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今年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基于(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④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标与归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仅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要求,也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及未成年人侵害问题,增设了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以及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制度等。这一修订( )
①体现了当代《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担当
②体现了主动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③是社会实践的变化和社会公众的关切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反映
④体现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法律观念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为着力解决影响大数据发展应用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山东省司法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论证,加快大数据地方立法步伐,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山东省加快大数据地方立法步伐是基于(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与社会意识的变化同步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状况
③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
④生产关系的调整势必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独立自主、守正创新,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立足基本国情,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离乡发展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农村宅基地制度已经不适应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近日,某县先后出台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旨在通过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效激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促进乡村振兴。这表明( )
①改革是为了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人民群众在实践过程中主要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③生产关系调整满足生产力发展需求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结合课本第62-63页,完成下列表格。
基本矛盾 辩证关系 基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8.看图思考: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社会发展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我们要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要防止有些资本野蛮生长,要反垄断、反暴利、反天价、反恶意炒作、反不正当竞争。要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资本活动要依法进行。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资本有序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要抓紧完善,已有法律法规的要严格执法监管。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2022年3月21日,国务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意见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为资本设置“红绿灯”相关举措的原因。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闻摘要:近日,一场小学毕业论文答辩会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中国女子服饰变迁探讨……”,如此思辨性论题,就算成年人作答都不容易,而小学生们还要精心设计PPT、落落大方脱稿演讲、甚至为了效果全英文展示。为此,有网友质疑:只听过本硕博毕业要答辩,这是“童年应有的模样”?
校方回应:纸笔测验并非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论文答辩”也是对学生的检阅,更是学校教育评价方式的新探索。这里的“论文答辩”并不是严格的学术写作,更像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同学们一般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筹备,5-6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寻找并确定感兴趣的话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一年的时间调查走访、观察实验、搜集资料……,在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与认识。这场活动中,孩子们表达的观点可能是稚拙的、肤浅的,但正是点滴进步的汇聚才促进了他们的心智逐渐成熟,最终通向自主学习的理想状态。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这是教育的精髓,更是成长的必经过程。
小学毕业搞“论文答辩”,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为赞成方完成一份陈词。要求:①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C
6.D
7.
基本矛盾 辩证关系 基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态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8.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通过改革解决)
9.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监管,促使上层建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为其服务,有效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
10.答案示例: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学校进行小学论文答辩是对教育评价方式的创新,它不同于以往的纸笔测试,更注重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和综合能力进行测评,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一种探索尝试。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小学生进行完成“论文答辩”,需要在调查走访、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搜集资料,在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能养成他们亲社会的行为,并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收获知识,学会学习。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坚持对学生进行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的教育,这一育人理念尊重学生心智发展规律,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