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8张PPT)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循环。认识防治二氧化硫导致空气污染的方法。2.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3.了解雾霾的形成及防治办法和空气质量评价,培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新知自主预习课堂互动探究目录CONTENTS//////////////课后巩固训练///////课堂达标训练///////一、自然界中的硫循环 酸雨及其治理1.自然界中的硫循环(1)转化途径亚硫酸盐SO2SO2硫酸盐 (2)SO2过渡排放的危害 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SO2过度排放,影响了 自然界中硫的循环,造成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问题。酸雨土壤酸化2.酸雨及其治理 (1)酸雨: pH<5.6的降雨。 (2)硫酸型酸雨的形成SO3H2SO3主要反应:SO3+H2O===H2SO4 2H2SO3+O2===2H2SO4 3.酸雨的危害湖泊______、土壤贫瘠、森林大面积死亡、饮用水中________元素含量增加,加快桥梁、雕塑等建筑物的腐蚀。酸化重金属4.酸雨的防治措施(1)研究开发________ (如太阳能、核能、氢能等)。(2)对含硫燃料预先进行______处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并对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废气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3)对含SO2废气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例如用石灰乳吸收SO2的反应方程式为Ca(OH)2+SO2===CaSO3+H2O。新能源脱硫【微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CO2、NO2和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2)治理硫酸型酸雨的关键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3)凡是呈酸性的雨水都称为酸雨( )(4)酸雨样品的pH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减小( )×√×√二、空气质量评价1.空气质量指数(1)空气质量指数AQI中有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六大检测项目。(2)AQI作为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指标,其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____,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就越____。二氧化硫(SO2)好小2.雾霾及其防治(1)概念: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悬浮在空中,这些颗粒物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雾滴,使空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这种空气混浊现象叫作雾霾。(2)分类:根据颗粒物____________可以将其分为细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2.5 μm)、可吸入颗粒物(PM10,直径小于10 μm)等。直径的大小(3)成因及防治成因: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的组成为有机颗粒物、硫酸盐、铵盐等,其中硫酸盐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有关。防治:从源头抓起,企业必须转变能源结构,坚持绿色发展,控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政府要提高污染排放标准,社会各界要大力监督,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二氧化硫【微自测】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空气质量指数需要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 )(2)PM2.5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悬浮颗粒物,PM10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 μm的悬浮颗粒物( )(3)减少大气中SO2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 )×√√二、环境污染与治理一、二氧化硫的处理方法一、二氧化硫的处理方法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将烟气通过装有石灰石浆液的脱硫装置可以除去其中的二氧化硫,最终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可在如图所示的循环燃烧装置的燃料反应器中与甲烷反应,气体产物分离出水后得到几乎不含杂质的二氧化碳,从而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1.煤燃烧产生的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提示:温室效应、酸雨、粉尘污染。2.在烟气脱硫时控制浆液的pH,此时浆液含有的亚硫酸氢钙可以被氧气快速氧 化生成硫酸钙,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提示:Ca(HSO3)2+O2===CaSO4+H2SO4。1.酸雨的理解正常雨水的pH=5.6(CO2溶于水的缘故),因此酸雨(pH<5.6)不是CO2溶于水形成的。2.消除SO2对环境污染的四种方法方法一:石灰石-石膏法工艺原理:将石灰石粉末加水制成浆液作为吸收剂泵入吸收塔,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并氧化,最终生成石膏(CaSO4·2H2O)。其化学方程式为CaCO3+SO2===CaSO3+CO2,2CaSO3+O2===2CaSO4,总反应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方法二:氨脱硫法该脱硫法采用喷雾吸收法,雾化的氨水与烟气中的SO2直接接触从而吸收S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SO2(过量)+H2O===NH4HSO3,2NH3+SO2(少量)+H2O===(NH4)2SO3、2(NH4)2SO3+O2===2(NH4)2SO4。方法三:钠、碱脱硫法钠、碱脱硫法是用NaOH或Na2CO3吸收烟气中的SO2,得到Na2SO3和NaHS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或Na2CO3+SO2===Na2SO3+CO2,Na2SO3+SO2+H2O===2NaHSO3。方法四:双碱脱硫法先利用烧碱吸收SO2,再利用熟石灰浆液进行再生,再生后的NaOH溶液可循环使用,化学反应原理为①吸收反应:2NaOH+SO2===Na2SO3+H2O,2Na2SO3+O2===2Na2SO4。②再生反应:Na2SO3+Ca(OH)2===CaSO3+2NaOH,Na2SO4+Ca(OH)2=== CaSO4+2NaOH。1.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呈酸性的雨水都称为酸雨B.酸雨的形成只与SO2的排放有关C.煤的脱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酸雨的形成D.为了不形成酸雨,应停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C解析 A项,正常雨水中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也呈酸性, pH<5.6的降水才称为酸雨,错误;B项,酸雨分为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硝酸型酸雨的形成与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关,错误;C项,煤的脱硫可以减少SO2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酸雨的形成,正确;D项,应推广使用脱硫技术,大力开发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减少酸雨的形成,错误。DC.溶有SO2的雨水不会对土壤、水源产生污染D.可用“石灰乳+氧气”吸收法除去尾气中的SO2解析 吸收塔中SO3如果用水吸收,发生反应:SO3+H2O===H2SO4,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易导致酸雾形成,腐蚀设备阻碍水对三氧化硫的吸收;而浓硫酸的沸点高,难以气化,不会形成酸雾,同时三氧化硫易溶于浓硫酸,所以工业上从吸收塔顶部喷洒浓硫酸作吸收液,最终得到“发烟”硫酸,A错误;将工厂烟囱建高不能减少污染物的生成,所以不能减少环境污染,B错误;溶有SO2的雨水pH<5.6,是酸雨,会对土壤、水源产生污染,C错误;用“石灰乳+氧气”吸收含SO2的尾气,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硫酸钙,也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D正确。3.形成酸雨的原理之一可简示为答案 (1)SO2 SO3 (2)ab(3)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有色金属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SO2,先用石灰浆吸收SO2,然后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将产物继续氧化成石膏(CaSO4·2H2O)。写出有关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环境污染与治理常见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 形成原因 主要危害温室效应 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 全球变暖,冰雪融化酸雨 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危害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臭氧层空洞 氮氧化物和氟氯代烃的排放 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加剧赤潮和水华 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及其废水的任意排放 使藻类过度繁殖,水质恶化,发生在海水中为赤潮,淡水中为水华白色污染 聚乙烯塑料的大量使用,任意丢弃 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二氧化碳不能导致酸雨,不属于空气质量报告中的污染物,但能够导致温室效应。 4.下列做法不能减少大气污染的是( )A.大力发展清洁能源B.大力发展私家车,减少公共交通C.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替代化石能源D.多使用电动车和自行车解析 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有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燃烧时SO2的排放,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等。B5.(2021·江苏高一期末)目前,我国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治理酸雨对我国的 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开发能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等B.利用石灰石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C.空气质量指数(AQI)含SO2、NO2、PM2.5、PM10、O3、CO2检测项目D.利用熟石灰处理酸化土壤C解析 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物往往含有氮、硫等氧化物,其产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氢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A正确;高温条件下石灰石分解为氧化钙,氧化钙可以与硫的氧化物结合,故B正确;空气质量指数(AQI)监测不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应该为一氧化碳,还有二氧化氮、臭氧、PM2.5、PM10、SO2,故C错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性土壤发生中和反应,从而改善土壤,故D正确。6.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层空洞和温室效应。(1)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 D.硫化氢(2)臭氧层易被破坏的原因是( )A.臭氧氧化性强,不稳定 B.臭氧还原性强,不稳定C.臭氧被紫外线破坏 D.臭氧与氢气合成雨水答案 (1)A (2)A (3)目前地球气温普遍上升是由温室效应引起的,CO2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CO2能放出能量,使大气层中空气的温度升高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CO2,CO2可促进光合作用C.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D.CO2可以防止地表热量向太空中辐射答案 (3)D解析 明晰分类标准 解释举证酸雨 2SO2+O2+2H2O===2H2SO4臭氧层空洞 氮氧化物、氟氯代烃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空气中的CO2、颗粒状悬浮物增多造成的1.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内容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C.氮氧化物 D.悬浮颗粒解析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均可引起空气污染,故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物质是二氧化碳。A2.下列对酸雨和雾霾的理解正确的是( )A.酸雨是指pH<7的降水(包括雨、雪、霜等)B.酸雨放置后酸性会减弱C.酸雨和雾霾的形成均与空气中的SO2有关D.对化石燃料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酸雨、雾霾,该过程中涉及硫的转化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解析 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A项错误;酸雨中含有H2SO3,放置后会逐渐被氧化为H2SO4,酸性增强,B项错误;酸雨的形成主要与SO2和氮氧化物有关,雾霾的形成主要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有关,C项正确;SO2溶于水生成H2SO3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C3.下列各组名词或现象中,三者间没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咳嗽和气喘者增多B.含磷洗衣粉——水体富营养化——水栖生物大量死亡C.塑料包装袋——空气中CO2浓度增大——温室效应D.氟氯烃——臭氧空洞——皮肤癌患者增多解析 温室效应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含碳的燃料,如燃烧煤炭、石油产品;塑料包装袋引起白色污染。C4.如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废气处理最主要目的是减少酸雨的形成B.装置内发生的反应有化合、分解、置换和氧化还原反应C.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废气处理是否达标B解析 SO2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经过处理后能减少酸雨的形成,A正确;CaCO3受热分解生成CaO和CO2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SO2与CaO反应生成CaSO3属于化合反应,CaSO3和O2反应生成CaSO4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过程没有涉及置换反应,B错误;整个过程中,SO2与CaCO3、O2反应生成了CaSO4和CO2(2SO2+2CaCO3+O2===2CaSO4+2CO2),C正确;SO2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废气处理是否达标,D正确。5.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保持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1)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____(填字母)。a.SO2 b.NO2 c.PM2.5(2)控制燃煤产生的SO2的排放,能够减少________型酸雨的形成。燃煤排放的烟气中还含有其他污染物,请列举一种:________。(3)pH<________的雨水称为酸雨;向煤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可以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4)对汽车加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可以使其中的NO、CO相互反应转化成无毒的气体,其原理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2)燃煤排放的烟气中除含有二氧化硫,还含有粉尘、未完全燃烧产生的CO等。(4)NO、CO相互反应转化成无毒的气体N2、CO2,再配平即得到化学方程式。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各项中 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A.温室效应 B.光化学烟雾C.臭氧层空洞 D.潮汐解析 温室效应是排放CO2过多造成的;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汽车尾气和化工厂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及NOx过多造成的;臭氧层空洞是排放氟氯烃过多造成的;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相互引力引起的。D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 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 设的是( )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D解析 A项,燃煤脱硫后,煤燃烧产生的SO2减少,有助于防治SO2污染;B项,加强环境绿化,减少空气中的烟尘,有助于防治扬尘污染;C项,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汽油、柴油的燃烧,使机动车尾气中的NOx和SO2减少,能消除或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D项,增加化石燃料供应量,会向大气中排放更多的SO2及NOx,更易导致大气污染。3.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选项 原因 结果A 大量植树造林 温室效应B SO2和NO2气体的大量排放 酸雨C 含氮、磷等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 水华、赤潮D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光化学烟雾解析 植物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大量植树造林不会导致温室效应,A项错误;SO2和NO2大量排放,会形成H2SO4和HNO3,从而形成酸雨,B项正确;含氮、磷等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疯长,引起水华、赤潮,C项正确;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产生氮氧化物,从而造成光化学烟雾,D项正确。4.现有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作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煤及其他化石燃料中含硫元素,它们燃烧产生的SO2的大量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对燃烧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少用、不用原煤作燃料,开发清洁能源都可以减少SO2的排放,减少酸雨的产生。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只能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不能减少SO2的排放。C5.如图有关硫元素循环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煤、石油中的硫元素燃烧时能生成SO2B.动物尸体腐败过程产生的H2S气体会进入大气C.循环过程中硫元素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D.大气中的硫元素会全部转化成H2SO4随雨水降到土壤里D解析 大气中的硫元素只有部分转化成H2SO4随雨水降到土壤里,D项错误。6.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其原理是( )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解析 二氧化硫直接通入水中得到的是亚硫酸;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二氧化硫发生氧化反应,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D7.某雨水样品刚采集时测得pH为4.82,放在烧杯中2小时后,再次测得pH为4.68。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雨水样品酸碱性逐渐减弱B.雨水样品酸碱性没有变化C.雨水样品继续吸收了空气中的CO2D.雨水样品中的H2SO3逐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H2SO4D解析 雨水样品的pH为4.82,则为酸雨,而酸雨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排放到空气中的SO2与雨水结合形成酸性物质。本实验测得雨水的pH变小,即酸性变强,而降雨中CO2已经达到饱和,不可能是吸收CO2的缘故,只能是弱酸H2SO3被氧化成了强酸,有关反应是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8.某市内一住宅小区(该小区无工厂和矿山)的“空气质量年报”如下表所示: NO2 SO2 O3 CO 总悬浮 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以(mg·cm-1)计算 某市 一年 平均 80 80 5 12 80 55住宅 小区 40 132 2 13 150 80由上表数据看出,造成该小区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该住宅小区可能使用煤作为主要燃料B.该住宅小区使用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C.该住宅小区汽车的人均拥有量比本市其他小区多D.该住宅小区使用氢气作为主要燃料解析 从表中所列数据可知,该住宅小区含有大量的SO2、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可能是大量燃煤造成的。A9.过氧化氯在参与破坏大气中臭氧层的机理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日光在反应中作催化剂B.过氧化氯是一种很稳定的物质C.过氧化氯中氯元素为+2价D.臭氧分子最终转变成氧气分子解析 日光只是外因,并不是催化剂。过氧化氯见光分解,并不稳定,根据过氧化氯中氧元素为-1价,则氯元素为+1价。D10.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 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B.该工艺流程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C.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只有Fe和SD.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Fe2(SO4)3+SO2+ 2H2O===2FeSO4+2H2SO4C解析 根据工艺流程所示可知,该工艺中Fe2(SO4)3和H2O吸收SO2生成FeSO4和H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该工艺不仅吸收了二氧化硫,还得到了化工产品硫酸亚铁和硫酸,A正确;根据A中分析可知该工艺流程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B正确;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氧、铁、硫元素,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写出化学方程式: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D正确。11.A、B、C三种气体,都是大气的污染物,已知A的水溶液是一种无氧酸,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得到B;B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C是一种单质,其分子为双原子分子,且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根据推断结果和下列要求,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A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水溶液被空气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与消石灰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由于B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因此可推断出为SO2或NOx,而A在空气中燃烧得到B,A的水溶液又是一种无氧酸,则B为SO2(排除NOx),A为H2S;C是一种单质,其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因而C为Cl2。12.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业上将生石灰添加到燃煤中可以达到“固硫”(不使硫化物进入大气)的效果。“固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目前正在研究用Na2SO3吸收法作为治理SO2污染的一种新方法:第一步用Na2SO3溶液吸收SO2;第二步是加热吸收液,使之重新生成Na2SO3,同时得到含高浓度SO2的水蒸气副产品。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2)“固硫”是将煤燃烧时产生的SO2转化为无污染的CaSO4。(3)依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可以很容易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联系CO2和Na2CO3溶液的反应。13.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危害环境。利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可吸收烟气中的SO2并制备无水Na2SO3,其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14. 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此装置可以减少形成酸雨的气体的排放B.该装置内发生了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C.总反应可表示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D.若排放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含有SO2D解析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经过该装置处理后能减少SO2的排放,A正确;碳酸钙受热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二氧化硫与氧化钙反应生成CaSO3是化合反应, CaSO3与O2反应生成CaSO4也是化合反应,B正确;整个过程中,二氧化硫与碳酸钙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C正确;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硫,也有可能是CO2,D错误。15.烟气脱硫是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1)利用海水脱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提高含硫烟气中SO2的吸收效率的措施,进行了天然海水吸收含硫烟气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①SO2浓度4.1 g·m-3 烟气流速55 mL· min-1②SO2浓度4.1 g·m-3 烟气流速96 mL· min-1③SO2浓度6.0 g·m-3 烟气流速96 mL· min-1①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为了提高一定浓度含硫烟气中SO2的吸收效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降低通入含硫烟气的温度B.减小通入含硫烟气的流速C.减少天然海水的进入量D.在天然海水中加入生石灰②天然海水吸收了含硫烟气后会溶有H2SO3,使用空气中的氧气将其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该小组采用如下图装置在实验室测定烟气中SO2的体积分数(假设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上述装置连接的顺序是原料气→________(填a、b、c、d、e)。下列试剂中(浓度、体积一定),可以用来代替试管中的碘-淀粉溶液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酸性KMnO4溶液 B.NaOH溶液C.溴水 D.氨水(2)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碳酸钙及鼓入的空气反应生成石膏(CaSO4·2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电厂用煤300 t(煤中含硫质量分数为2.5%),若燃烧时煤中的硫全部转化成二氧化硫,用该方法脱硫时有96%的硫转化为石膏,则可生产石膏____________t。答案 (2)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2CO2 38.7Thanks!本单元内容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