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资源简介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于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四第一单元第1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是高中教材详细讲述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纳,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的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同时,学生在初三已初步了解了酸雨与二氧化硫的联系。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二氧化硫的其它重要性质和作用,使学生系统的形成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网络,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SO2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SO2的主要化学性质。
SO2对空气的污染,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从实验推导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认识酸雨的危害和防治原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
通过做实验让学生领略实验学习乐趣,体验个人及学科价值。
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功”与“过”,学会辩证认识事物的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整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学情、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
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 SO2以及SO2 的物理性质。
高一年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
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
学法指导:
我们的学生素质比较高,有强烈求知欲,思维能力渐趋成熟.但也有思维方面的劣势,他们习惯演绎式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经过前面几个专题的学习,对采用探究法研究化学已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对二氧化硫与酸雨的联系也有一定的了解.在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评价,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教法分析:
1、情境激趣法: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老师的演示,学生的协助,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其中化学性质.
3、讨论总结法:通过讨论分析,最终总结二氧化硫的有关化学性质.
四、教学程序:
1、首先,通过图片,提出被冠以”空中死神””空中杀手”称号的物质是谁.设置疑问,导入新课.同时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硫造成全球性污染的有关录像.
2、了解了有关二氧化硫的相关资料之后,让学生观察一小瓶矿泉水瓶中的二氧化硫,描述物理性质.强调闻气味的正确方法.。
3、由老师演示,学生协助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栏目中的实验
【实验一】用充满80mL二氧化硫的针筒吸入10mL蒸馏水,用橡皮塞堵住针筒的前端,振荡,观察针筒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然后用pH试纸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
【实验二】想试管中加入5mL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品红溶液,振荡,然后加热试管,观察加热前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三】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0.5mL3%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放置片刻后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4、通过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漂白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
5、讲解完二氧化硫的相关性质之后,自然而然过渡到生活中的二氧化硫,引出酸雨,讲解酸雨的形成过程和危害,并提出防止方法。二氧化硫有“功”也有“过”,自然过渡到二氧化硫在生活中的应用。
6、结课,整理思路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二氧化硫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1.??????? 酸性氧化物:
2.??????? 氧化性:
3.??????? 还原性:
4.??????? 漂白性:
三、二氧化硫的用途
四、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