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6.芣苢 插秧歌 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必修上册6.芣苢 插秧歌 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插秧歌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C7F6AA7134BB5542FC0A17BFBEC0C5CF211FB091FD8C08D9541B60CB1E93997BEFA5F4E5D4A778A7527C9FFE4FF35B29D3E42F8997401636D0F3B9CAB1055CF8


《诗经·周南》
杨万里
导入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C7F6AA7134BB5542FC0A17BFBEC0C5CF211FB091FD8C08D9541B60CB1E93997BEFA5F4E5D4A778A7527C9FFE4FF35B29D3E42F8997401636D0F3B9CAB1055CF8
编者为什么要在这个单元安排两首古诗
为什么是这两首古诗?
芣苢
《诗经·周南》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C7F6AA7134BB5542FC0A17BFBEC0C5CF211FB091FD8C08D9541B60CB1E93997BEFA5F4E5D4A778A7527C9FFE4FF35B29D3E42F8997401636D0F3B9CAB1055CF8
必备知识,牢记于心
1.读准字音
词语 读音
芣苢




fú yǐ
duō
luō
jié
xié
2.解释加颜色词语
词语 释义
薄言采之
薄言有之
薄言掇之
薄言捋之
薄言袺之
薄言襭之
“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取得,获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______总集,共311首,先秦时被称为《____》或《________》,_____时始称《诗经》。《诗经》在内容上分为《____》《____》《____》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______;《雅》是周人的_________,又分《_____》和《_____》;《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______。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______”,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______、______的标准。
3.了解《诗经》
诗歌

诗三百
西汉



歌谣
正声雅乐
大雅
小雅
乐歌
无邪
立言
立行
《诗经》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就是_____。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直接铺陈
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
比喻
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C7F6AA7134BB5542FC0A17BFBEC0C5CF211FB091FD8C08D9541B60CB1E93997BEFA5F4E5D4A778A7527C9FFE4FF35B29D3E42F8997401636D0F3B9CAB1055CF8
诵读诗韵,把握基调
诵读诗韵
边诵边读,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诵读指导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六句“采采芣苢”间穿插六句“薄言×之”,重音落在“采采”二字上,起头气氛比较明朗,而接“芣苢”二字后,气息急转直下,有渐弱之势。“薄言”属于平稳过渡,速度不快,“×”字是全章点睛之笔,气势又渐趋响亮明朗。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C7F6AA7134BB5542FC0A17BFBEC0C5CF211FB091FD8C08D9541B60CB1E93997BEFA5F4E5D4A778A7527C9FFE4FF35B29D3E42F8997401636D0F3B9CAB1055CF8
研读文本,感悟诗情
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说说你的看法。
顺序不能更换。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的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先秦的歌谣中,还有另外一种追求简洁的诗歌类型,比如: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先秦歌谣《弹歌》
这首诗有很多无实义助词,如果把这首诗中的助词去掉,岂不是更简洁,比如变成这样:
采采芣苢,
采之,
有之;
掇之,
捋之;
袺之,
襭之。
思考讨论:这样修改了以后,相比原诗缺失了什么?
总结
原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舒缓了诗歌的节奏,更加符合诗歌的情境——一种欢快的而不是紧张的劳动情景;
请翻到教材54页,一起读一读清代学者方玉润的评论;
总结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总结
原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舒缓了诗歌的节奏,更加符合诗歌的情境——一种欢快的而不是紧张的劳动情景;
请翻到教材54页,一起读一读清代学者方玉润的评论;
元·吴师道:“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
这首诗可看作是一曲劳动的欢歌。
插秧歌
杨万里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C7F6AA7134BB5542FC0A17BFBEC0C5CF211FB091FD8C08D9541B60CB1E93997BEFA5F4E5D4A778A7527C9FFE4FF35B29D3E42F8997401636D0F3B9CAB1055CF8
必备知识,牢记于心
1.读准字音
词语 读音 词语 读音
兜鍪 半霎
胛 莳
渠 未匝
móu
jiǎ

shà
shì

2.解释加颜色词语
词语 释义
唤渠朝餐歇半霎
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
渠,他;半霎,极短的时间
不搭理农妇的要求,却有别的话要说
莳,移栽、种植;匝,布满、遍及
2.解释加颜色词语
词语 释义
唤渠朝餐歇半霎
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
渠,他;半霎,极短的时间
不搭理农妇的要求,却有别的话要说
莳,移栽、种植;匝,布满、遍及
姓名:杨万里,字廷秀 生卒:1127—1206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
地位 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一代诗宗。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_________”。
3.认识作者 “诚斋先生”——杨万里
诚斋先生
主要经历 绍兴二十四年(1154),登进士第,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病逝,终年八十岁。
代表作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著有《诚斋集》。
诗风 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以构思精巧,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而自成一家,形成独具一格的诗风,称为“________”。
诚斋体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C7F6AA7134BB5542FC0A17BFBEC0C5CF211FB091FD8C08D9541B60CB1E93997BEFA5F4E5D4A778A7527C9FFE4FF35B29D3E42F8997401636D0F3B9CAB1055CF8
诵读诗韵,把握基调
诵读诗韵
边诵边读,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并标出诗的韵脚。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C7F6AA7134BB5542FC0A17BFBEC0C5CF211FB091FD8C08D9541B60CB1E93997BEFA5F4E5D4A778A7527C9FFE4FF35B29D3E42F8997401636D0F3B9CAB1055CF8
研读文本,感悟诗情
这首诗歌描绘了哪几幅生动的画面?
诗句 画面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
雨中插秧图
呼唤早餐图
农夫应答图
学会想象,假设你就在插秧现场,说说看其中的哪一幅画面最让你感动?
诗句 深层内容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全家齐上阵,各尽所能,协同劳作的美好
双抢时节,风雨无阻的勤劳
惜时如金,不顾休息的忙碌与充实
未雨绸缪,嘱托家人的细心
名家点评
这首诗,通篇用口语、俗语连缀成句,用毫不卖弄甚至毫不修饰的白描手法,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浅显,那么真实,又是那么生动,那么形象,只觉一股活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
——《唐宋诗》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C7F6AA7134BB5542FC0A17BFBEC0C5CF211FB091FD8C08D9541B60CB1E93997BEFA5F4E5D4A778A7527C9FFE4FF35B29D3E42F8997401636D0F3B9CAB1055CF8
比较探究,加深理解
比较探究
两首诗歌产生的时代相距十几个世纪,诗体不同,所表现的劳动内容也不同,但两者也有相同的地方,它们的相同之处在哪里?
①从精神内涵上看,两首诗都表现出劳动者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
②从场景画面上看,两首诗都写出了众多的人物共同劳作的场景,富有形象感、画面感。
③从语言表现上看,两首诗都使用了当时活泼生动的口语,动词的运用比较突出。
总结
编者为什么要在这个单元安排两首古诗
展现古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
劳动本身的滋味
为什么是这两首古诗?
《芣苢》劳动的欢歌
《插秧歌》劳动者的赞歌
课后拓展
1、请再搜集几首写劳动、劳动者的古诗词,仔细阅读,品味其中的情感与意蕴;
2、假如你是一名记者,穿越到了古代,看到他们的劳动场面(可参照《芣苢》《插秧歌》的内容),请你写一篇报道,要求既要有劳动场面的描写,又要有记者的评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