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5《国家司法机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通过诵读《宪法》,学生能了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知道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通过诵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学生能了解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2. 通过观看法官介绍,学生能说出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知道本地人民法院的级别。3. 通过探究“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中国乙肝第一案”,学生能说出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和依法独立行使权力的要求,理解人民法院的力度和温度,体会人民法院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中的作用;学生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法治意识,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4.通过探究“辣笔小球”案、“孙小果”案,学生能明确说出人民检察院的基本职权和依法独立行使权力的要求,感受人民检察院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评价设计】1. 通过考查学生对人民法院组织架构的认识,评价学生对目标二的达成情况。2. 通过模拟法庭辩论环节和猜想、评判法院对“乙肝案”的审判两则开放性的情境设计,考查学生对目标三的达成情况。3. 通过学生能否从不同角度对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进行合理分析以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评价学生对目标三的达成情况。4. 通过对“辣笔小球”案、“孙小果”案递进式问题串的分析,探讨出人民检察院行使的职权和工作要求,评价学生对目标四的达成情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司法机关依法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学难点: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职权【课前准备】了解“模拟法庭”的三个阶段和《民法典》中关于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人民检察概念曲《我的答案》导入:我来维权出示实物“冰墩墩”,创设情境:购买到有瑕疵的“冰墩墩”,如何维权?(提示:可回顾第二单元 3.3《依法行使权利》中的“维护权利守程序”)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解决。通过诉讼方式维权是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维权手段,也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你们知道诉讼到哪个国家机关进行?——人民法院就是我国的司法机关。那司法机关除了法院还有什么?能行使哪些职权?设计意图:该情境取材于真实案例,既贴近学生生活,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问题学生能回顾依法维权的方式,在遇到法律纠纷时能采取合法、有效的方式解决,明确向人民法院起诉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最后途径。一、人民法院 ——以法之名,守护正义天平环节一:时政链接观看视频:“全国首例侵犯北京冬奥吉祥物形象著作权刑事案件”思考:视频中提到的“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 4万元”是哪个国家机关作出的判决?从中也可以看出人民法院的是我国的什么机关?你知道这是由谁规定的吗?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鲜活的案例能让学生直观了解人民法院的性质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并知道实际生活中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环节二:法律在线1. 诵读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课堂笔记:人民法院的性质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宪法,学生能感受宪法地位,明确人民法院的性质。【板书:审判机关】2. 法官连线观看视频:走进高区人民法院(1)介绍威海高区人民法院的大厅、审判庭等内部结构。(2)介绍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考一考: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威海的人民法院属于?高区人民法院属于?课堂笔记: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设计意图:课前学生表达过非常好奇人民法院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审判庭。通过本地法官的现场描述,能拉近学生与法院的距离,深入了解法院内部,倡导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国家机关,关注社会生活。同时也能明确我国司法体制在机构设置上有严密的组织体系,从组织结构上保障司法公平正义。环节三:热案探究1.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无效,全额返还 158万元案件起始:未成年人小刘初二辍学在家后,沉迷于网络直播,70天时间,便将其父母的 158万积蓄全部打赏给一名主播。小刘父母发现后多次联系直播平台说明情况,希望退还打赏的 158 万元,但遭到了拒绝,于是小刘一家将直播平台告上法庭。模拟法庭——第三阶段“法庭辩论”:如果你是原告的代理人、被告代理人、审判长,你将会在法庭上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组内挑选角色:原告代理人、被告代理人、审判长;分组讨论。)学生评价、思考审判依据。教师点拨:审理案件要考虑到事实和法律要求。案件审判:法院一审判决被告某科技公司返还原告 400000元,小刘一家不服向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最终,经法院调解,直播平台全额返还 158万元。最高法表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在进行网络游戏或打赏时,有的打赏金额高达几千元、甚至几万元,显然与其年龄和智力水平不相符,在未得到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情况下,其行为依法应当被认定无效。(注:法院调解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也称为“诉讼调解”)思考:(1)人民法院审理了哪类案件?行使了什么职权?(2)这起案件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从网络平台和青少年的角度分析)教师点拨 1:民事案件。行使了审判权,解决了小刘一家和直播平台的争议,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教师点拨 2:一方面,网络公司应强化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依法处理相关纠纷。另一方面,作为未成年人我们也要遵纪守法,理性利用网络。【板书:审判权】设计意图:将案件一分为二出示,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课前对未成年人相关法律进行了解,课堂上通过具体案件体验“法庭辩论”教师点拨1:热案一:批准逮捕。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检察权,维护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捍卫了卫国戍边军人的形象,更彰显了人民检察院保护英烈权益、弘扬英烈精神的坚定立场。热案二:追诉犯罪,既有助于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还社会安宁,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监督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还司法以公正,维护法律尊严。教师点拨 2:人民检察院的做法也有力的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在网上也要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认识到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代表国家对刑事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还司法以公正,维护法律尊严。环节四:强盾密网1.最高检工作报告课堂笔记:人民检察院的基本职权总结:从保护英烈名誉到剑指生态破坏,从严惩腐败份子到守护百姓利益,最高检工作报告清晰勾勒出检察机关积极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过渡:但是报告中最高检提到要“深刻反思孙小果案中检查监督流于形式”,这是怎么回事呢?2. 热案再议观看视频:三问孙小果案一群“小官”如何酿出大案材料:对于孙小果案暴露的刑罚执行问题,2021年 3月 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坦言:社会广泛关注的孙小果案中检察监督流于形式,“我们深刻反思:刑罚执行中的突出问题,检察监督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而不纠正、不报告是渎职。”以此自查自纠,3案 29名检察人员被严肃追责。思考:结合视频和材料,孙小果案对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职权有何启示?(请参考教材 P96)课堂笔记:人民检察院行使职权的要求教师点拨:人民检察院要独立行使检察权,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真相、忠实于法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明确人民检察院在司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让学生感受到司法机关公证行使职权的态度和决心,支持司法机关工作。过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国家司法机关有哪些认识和了解?我们通过填写表格来总结收获。三、我来总结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的区别与联系(性质、职权、作用、要求等)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区别 审判机关 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国家审判权负责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 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联系 ①都属于国家司法机关;②都保护人民,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都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公正司法;④办理刑事案件时,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四、习语用典1.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典出:见〔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释义:意思是说,大凡国家大事,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2.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典出:见(唐)吴兢《贞观政要》释义:治国理政最重要的原则,就在于保证法令政策公允无偏私。五、课后实践(三选一)1. 辩中求解根据课前准备,以“舆论监督对司法活动是利大于弊 or弊大于利?”为辩题开展辩论赛,加深对司法独立的认识,并思考如何行使监督权助推司法公正。2.开设“模拟法庭” 登录中国庭审公开网站 http://tingshen.court./live,观看一场法庭审判直播。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将模拟案件进行还原,深化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了解法院的诉讼程序,感性认识法院审判实践,感受法治精神。3.讲述司法好故事、弘扬司法正能量查阅相关资料,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司法案例组织讲解,以案释法、释理、释情,引导同学们了解司法机关的工作职能,感受公平正义。教师寄语:一滴水,能折射太阳光辉;一桩案,能彰显法治道理。相信我国的司法机关能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让天平永不倾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板书设计』《国家司法机关》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 司法机关是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依法成立的行使相关国家职权的司法组织。下列属于司法机关的有①人民法院②人民检察院③人民代表大会④人民政府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2. 2022 年两会上,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2021 年,全国检察机关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全年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 868445 人,提起公诉 1748962 人,同比分别上升 12.7%和 11.2%。这表明人民检察院是A.审判机关 B.法律监督机关 C.行政机关 D.国家监察机关3. 2021 年 2 月 25 日,江苏检察机关首次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犯罪嫌疑人仇某明依法批准逮捕。同年 5 月 31 日,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仇某明有期徒刑八个月;并责令其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通过国内主要门户网站及全国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行使的职权分别是A.审判权、决策权 B.审判权、检察权C.检察权、审判权 D.检察权、行政权4. 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下列属于对二者共同要求的是A.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B.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C.坚持依法行政 D.独立行使各自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5. “对真相的坚守就是正义之源。 ”2020 年 8 月,一起错案得以昭雪,当事人张玉环被宣告无罪。司法机关用他们的坚守,对法律、人民、历史负责。司法机关的"坚守”就是要①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②尊重当事人,完全遵循当事人的意见③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的合法、公正④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 2022 年 3 月 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两高”负责人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是因为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②“两高”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受其监督,对其负责③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④“两高”没有独立司法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材料题7.党中央统一领导并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落实好群防群控,采取果断的防控措施;各级监察委员会对落实防疫措施不投入、不深不扎实的官员从严从快查处问责;各级法院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维护稳定等工作,审结各类涉疫案件 2736件;各级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疫刑事犯罪 3751人、起诉 2521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 2829件。思考: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国家机构是如何发挥职能打赢疫情阻击战的 坚持知情行合一,实现育人价值——《国家司法机关》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时政链接——法律在线——热案探究—— 法槌落下/强盾密网”为明线,基于课标要求,循序渐进地将司法机关相关内容铺陈开,力求引导学生在参与、思考、体验中把握知识、深化认知、感悟情理、指导行动。一、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在不断扩展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开始接触一些国家机关,但是对司法机关的认识相对来说过比较陌生,加上法律知识看似比较枯燥,所以在教学中需要选取鲜活的、典型的案例创设情境,适时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探究。一方面,本课以“以案学法——以案思法——以案悟法”为暗线,选取适切的情境素材架起理论与实际的桥梁。课题和目题的导入都以冬奥相关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我国司法机关。在处理“司法机关职权和要求”的重难点时,我搜寻了近几年写入最高法最高检报告以及引起广泛关注的大量热点案件,最终筛选出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如贴近学生生活的“直播打赏案件”、引发社会热议并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全国乙肝第一案”、全国首例“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并入选最高检第三十四批指导性案例的“辣笔小球案”等。基于案例情境,教学中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对案件的探究中明确司法机关的职权,感受司法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态度和决心,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也有利于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另一方面,教学中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课前采访调查学情,关注学生的需求,请本地法官介绍人民法院的内部结构及组织体系,拉近学生与司法机关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课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设计合理的实践作业,进一步巩固拓展学习成果。二、法治与道德相统一新课标指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节课虽然是关于“司法机关”的教学,但司法机关行使职权时蕴藏着丰富的道德要素、社会动因和情理思考,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包含的正确人生价值观等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中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法治观念、塑造法治精神的重要思想基础。所以教学中找到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会形成“双车驱动”效应,更能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法治素养和道德情操。教学中除了案例的选择考虑到两方面因素,“热案探究”中还通过多角度的问题设计,如“模拟、猜想法院的审判”、“从网络平台和青少年的角度谈案件启示”、“人民检察院批捕仇某名的启示”等,能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思考,既有利于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法治素养和主人翁意识,也能促进正确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一是部分环节比如“模拟法庭”如果能给学生更明确的指导和更充分的时间探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都会更好,也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二是教学中较注重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应多给予学生评价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观点碰撞中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参与热情、提升思维能力。在法治内容的教学中,要立足学情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在认识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坚持知情行统一,实现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