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价值与价值观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价值与价值观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含答案)

资源简介

6.1《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体现了时代精神,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科学精神:结合具体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运用价值观的知识科学解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3. 公共参与:通过感受具体的、现实的典范,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领悟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2.理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导向作用。
难点: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觉悟
三重难点必背
四知识梳理
㈠人生价值
1.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内容:
①社会价值:个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的需要。即社会价值的实现
②自我价值:个人付出心血和劳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了自我的满足。即价值的自我实现。
4.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
㈡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的实质是一种社会意识。
3.一个人具有的价值观,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价值观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4.价值观的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
5.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
6.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②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4.青年学生一要勤学;二要修德;三要明辨;四要笃实。
五自我提升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河长制在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生命力;31个省区市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省级双总河长,30万名省市县乡级河湖长年均巡查河湖700万人次,90多万名村级河湖长守护河湖“最前哨”。河湖长制打破区域边界,国家建立部际联席机制,七大流域形成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形成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河湖管理保护格局,为破解我国复杂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有力抓手。由此可见,河湖长制( )
注:河湖长制即河长制、湖长制的统称,是通过构建责任明确协作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机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
①符合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
②建立了合作体系,发挥出联防联控联治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③优化了组织管理结构,统筹各方力量,促进治水效果提升
④解决了水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不二之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杭州原热电厂大烟囱改建成运河书房,上海马利老工厂旧址打造以色彩为设计理念的超级百货商店,北京首钢的精煤车间化作冰雪运动队训练场地,秦皇岛曾经的物流库改建为“钢铁卡丁”……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表明( )
①工业遗产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②工业遗产因存世时间较短,其文化价值不如传统建筑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矛盾双方转化的必要条件
④把握事物多样的属性和联系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其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人生如茶。茶叶因为沸水的煎热释放了深蕴的清香,生命因为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留下一脉脉的幽香。这启示我们( )
①感悟生命的真谛是茶汤发展历程的反映
②正视人生成长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
④实现茶汤的价值取决于满足主体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合成生物学是在阐明并模拟生物合成的基本规律之上,达到人工设计并构建新的、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生物系统,从而建立药物、功能材料或能源替代品等的生物制造途径,已在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医疗技术以及探索生命规律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合成生物学的兴起表明( )
①把握联系多样性,可使人的实践活动突破条件的限制
②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就能建立一种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④合成生物学尊重规律,其价值在于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节约意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某学校发起了“居家防疫,变废为宝”活动,号召学生节约资源,提高环保意识。学生们开动脑筋,动手实践,把家中的纸箱变成了简易的“垃圾箱”“口罩回收箱”;通过恰当的剪裁及装饰,把普通的瓶子变成了美丽的花盆。材料中变废为宝的事实证明了( )
①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事物的属性及主体的需要
②事物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客体与主体关系的基础上
③人们多样的价值选择是创意成功的源泉
④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与创造提供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在新时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并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出( )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对事物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③正确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简答题
7.结合课本第69-73页,回答下列问题。
(1)哲学上的价值。
(2)人的价值含义。
(3)如何理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4)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
(5)价值观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意义、要求。
8.思考一:结合教材及图片谈谈你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9.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能源,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其必由之路是先实现碳达峰,而后实现碳中和,这需要全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努力,以发挥最大效果。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说明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并简要分析。
10.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废止、修订和新增相关法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全国人大积极做好国家法治保障工作,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如:民生保障方面有《民法典》、《社会救助法》;国家安全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等,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大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立法为民,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国治。”请以“良法方能善治”为题撰写哲学小论文。
要求: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②紧扣主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合乎逻辑。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左右。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A
6.C
7.(1)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了自我的满足。
(4)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
(5)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
(6)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②意义: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特征。③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8.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9.①“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②“需要全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努力,以发挥最大效果”体现系统优化的观点,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③“先实现碳达峰,而后实现碳中和”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观点,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发生。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我国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10.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良法正确反映了社会存在,是先进的社会意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有了良法方能实施善治,推动社会进步。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良法作为上层建筑,能够适应并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从而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③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或良法能够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民群众看作是历史的主体,体现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价值取向,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必将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受到人民的支持,必然能够推动社会治理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