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习目标】1.归纳本课涉及的原理和方法论2.把握易错易混点【学习重点】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2.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学习过程】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补充)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以上是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即唯物论的特别重要的理论知识,务必记住。【疑难解析】1、本课的地位:辩证唯物主义分为三大部分,即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论),本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属于唯物论部分,研究了世界的本质,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学习好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课的知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2)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4.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3)反对两种错误: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意志主义; 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宿命论)。【改错】1、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5、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6、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7、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变事物发展的趋势。8、意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促进客观事物发展。9、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10、意识可以创造岀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11、意识是大脑所特有的机能,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12、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1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14、人们应该改变规律适应变化的情况。15、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6.人一次也不能踏进一条河流。17、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18、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19、正确的规律可以造福人类,错误的规律会给人类带来危害。20、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使客观世界发生变化。21、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22、正确发挥主观能够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条件。23.人定胜天。【课堂作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教育是民生之基、国之根本。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存在作业负担较重、校外培训过热等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1年7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双减”政策要求关注学生成长规划,分类明确作业总量,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等。该政策实施半年来,各地各学校工作成效明显。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焦虑感明显减轻,学校教学管理也明显加强。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相关知识,说明“双减”政策体现的哲学道理。参考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双减”政策,体现了这一点。②意识能够指导我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要重视意识作用。“双减”政策实施后成效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③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双减”政策要求关注学生成长规划,做到了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堂小结】1.简练写出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主要原理及其方法论2.写出你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