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一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理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作用,认同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需要进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科学精神:在分析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作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法治意识: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过程中,树立各民族文化平等意识。公共参与:争做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有益成果,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文化交流、文化交融的作用。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难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三知识梳理㈠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2. 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3.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㈡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1. 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2.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四自我提升1.国家博物馆重视文创开发和经营,打造“国博衍艺”文创品牌和“国博美馔”餐饮品牌,深度挖掘馆藏文物价值内涵,结合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举办,系统化研发文创产品,每年推出数十款百余个文创单品,涵盖服饰、食品、玩具、文具、生活日用品等多个领域,形成形式多样、富有创意、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我国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 )①是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②是推动世界文化走向中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③是实现社会生产关系变革、满足多样化艺术投资需求的重要手段④是增强博物馆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的必然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近年来,民乐不断推陈出新,以好听、好看的年轻化表达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与身处空间站的航天员王亚平连线演奏,让民乐在天地齐鸣;与五千年历史交错,让民乐故事走上舞台;借助XR(扩展现实)等高科技手段,让民乐好听、好看……民乐能够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其( )①具有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②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实现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创新③通过文化交融,博采众长,焕发了生命力、影响力④不断创新表现形式,探索贴近现代审美的呈现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状如花树,金枝摇曳,花树状金步摇是魏晋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特有的一种冠饰,源于西亚,通过草原丝绸之路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传人,流行于辽西地区。它的样式不仅影响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乃至东亚地区,更是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这表明( )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②在交流中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中趋同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西汉时期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唐代在儒家思想中又渗透了佛教思想,宋明理学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这主要说明了(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C.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改造D.我国的各种文化流派最终会融为一体5.婺剧是浙江金华的地方戏,和京剧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表现形式之一,海外“欢乐春节”活动中,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赴希腊演出,上演了美轮美奂、绝技频出的《断桥》《挡马》等经典婺剧折子戏,让当地观众很是高兴。这表明(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6.唐朝时期政治经济繁荣,对外政治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天竺乐、康国乐、高昌乐、疏勒乐、安国乐、龟兹乐等音乐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的,唐明皇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就融合了许多异域音乐元素。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②中外文化交流互鉴需要立足国情③多种文化元素融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创新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1年10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中提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下列选项中与其表达的内涵相一致的有( )①以文明交流超越民族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民族冲突②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③坚持兼收并蓄,注重吸取不同民族文明成果为我所用④文化是世界的,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抗日战争时期,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每逢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全国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仍然不同程度地开展体育运动。如1939年5月,新四军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五洲”运动会,设立了障碍赛跑、扔手榴弹、跳远,球类、团体操等多个比赛项目。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体育运动( )①展示了直面困难挑战、勇于斗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当时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③目的是为军事服务,与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质关系不大④融合西方体育文化内容,标志着中华体育进入新阶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中国和意大利在丝绸之路的两端相映成辉。为庆祝中意两国建交50周年,两国导演联手打造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透过多样化的视角对比了中华文明和罗马文明。从书写用的文字到国家历法,从文明图腾到融汇中西文化的艺术品……讲述了不同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故事。这部纪录片蕴含的文化价值体现在( )①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提供新的视角,促进文化传播与民心相通 ②跨越时空展示了中西文明的交融,有助于丝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③是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是中国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继承与发展 ④引起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尊重与认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再到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都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③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④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是文化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B2.C3.B4.A5.D6.B7.A8.A9.A10.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