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跑(教案) 体育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耐久跑(教案) 体育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耐久跑”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宗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和运动参与中积极发展,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进入“乐学、乐练”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玩中练、玩中学”,最终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拟三次课,本课为第一课次。耐久跑是一项长时间的跑步活动,比较枯燥乏味,但它又是一项很有锻炼价值的教材,经常进行耐久跑练习,可发展学生耐力素质,提高学生心肺功能,改善学生心血管系统。本次课采用游戏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耐久跑的各项技术,使学生在练习中排除心理障碍,感受到耐久跑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耐久跑的正确呼吸方法与呼吸节奏
教学难点:
克服极点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该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耐久跑生理、心理知识和耐久跑能力,但耐久跑之所以不受欢迎,除了学生的主观态度,怕苦怕累外,很大程度是由于练习内容枯燥而又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针对学生对耐久跑的害怕和恐惧心理,本次课采用“15米折返跑”根据音乐节奏配合语言读数,测试学生的耐力水平,速度由慢到快,符合人体运动规律。学生对这种有“嘀”音节拍和有语言读数的音乐感到新奇,乐于在音乐配合下进行速度耐力的体能练习,在充满快乐的氛围中达成挑战自我的目标。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生了解“耐久跑”的练习方法,合理分配体力的方法,往返跑时做到轻松自然,节省体力和加深呼吸以及跑的正确姿势。
2.技能目标:
使80%的学生在运动中能调整跑步的节奏,进一步掌握耐久跑基本动作技术和正确的呼吸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多样的跑步形式,激发学生的耐久跑兴趣,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及团队协作意识。
六、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5′
教师布置场地、器材,做好课前准备。
设计意图:
为上课做好准备,节省课堂上布置场地的时间。
(二)开始热身部分(约10′)
1.课堂常规约(1-2′)
教师用简练的语言交代课的内容和要求。
设计意图:
了解学生出勤情况,便于接下去的教学组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使学生在练习时目的性更强。
2.热身慢跑(3-4′)
通过绕篮球场跑的热身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达到热身的目的。
设计意图:
达到热身效果,预防和避免运动损伤。
3.专项热身操(5′)
起到热身、调动课堂氛围的作用,为学习主教材做好身体和心理准备,预防运动伤害。
(三)学习提高部分(约30′)
结合讲解的技术要点进行练习,利用学生活泼,好强的特点以竞赛形式组织练习,激起学生练习的激情使学生被动练习变为主动练习,提高耐久跑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
1.进一步学习耐久跑的技术动作与呼吸方法,并进行呼吸体验跑练习。(8′)
2.“15米折返跑”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折返跑练习,使学生乐于在音乐配合下进行速度耐力的体能练习,在充满快乐的氛围中达成挑战自我的目标。(12′)
3.游戏“牵手接力”在学练中相互合作,感受合作互助的乐趣,培养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10′)
设计意图: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提高练习效果。
(四)恢复整理部分(约4-5′)
1.教师带学生一起进行意念放松,让学生尽快从兴奋状态逐步恢复到安静状态,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2.教师针对本课学练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七、教学效果预计
1.预计80%以上的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所学的动作技术,明确耐久跑的呼吸节奏以及合理分配体力并在实际锻炼中运用。
2.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中等左右,平均心率为125次—135次分左右,练习密度40%—45%。
八、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可能出现的问题一:
忽视学生呼吸与步频动作协调配合的能力 预防解决方法: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采用口鼻进行呼吸,增加吸气量,保持平稳一致的运动节奏,采用两至三步一呼吸的方法,使呼吸节奏与动作节奏协调配合。
2. 可能出现的问题二:
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 预防解决方法:当“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加强摆臂,咬牙坚持,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重又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进入了第二次呼吸状态。
八、场地器材布置与回收
1.场地:篮球场。
2.器材:红领巾、音响、标志桶。
3.回收:值日生课后回收器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