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指导思想本节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设计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学生身心发展及激发对篮球运动热爱为出发点,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兴趣和自身运动能力发展水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讲述、示范、集体练习、自主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篮球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愉快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良好习惯。二、教材分析篮球运动的对抗性强,极具趣味性,不仅动作新颖,符合青春期学生的心理要求。本节课的“篮球球性熟悉、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内容,是是基本动作,也在篮球比赛中应用极为广泛的技术,不仅要注重和其它基本技术的联系和衔接,而且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内化。 在技术运用和技能达成上,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践中关注并指导每一位学生,使其获得进步和提高。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材内容价值与设计思路详细阐述如下:1.变向换手运球教材内容价值。 通过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可提高学生运球应变能力,由该技术动作衍生常的组合技术练习、集体配合,可提高学生的战术意识和协作意识。2.变向运球教材的设计思路。 运球时个人摆脱防守和组织进攻的主要手段,是篮球比赛中经常运用的基本技术,又非常实用。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运球的重要意义,努力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熟练掌握和运用运球技术,同时又要与传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牢记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运动,既要靠个人技术和技能技巧,又要靠集体的相互配合才能取胜,从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三、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六年(1)班,共有学生32人,男生16人女生16人。 六年级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如下的特点:活泼好动,认知能力和表现欲望强,对篮球的兴趣很高,但注意力、观察力和持久性学习的能力不足,而且篮球技能基础普遍薄弱,身体素质参差不齐,运动能力和水平有较大差异。 我抓住学生身体素质基础比较好,善于学习动作技能,领悟比较快的特点,在本节课中通过讲解示范、模仿练习、自主学习、合作对抗、展示交流等多种方法和练习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提高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更好的促进学生掌握行进间变速运球的技术。 四、设计思路1.循序渐进、分散重点。本节课技术由易到难、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分散教学难点,层层推进、逐级递进。通过教师有效的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实践,加上及时的鼓励,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保持在较高的值域水平,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有效达成教学目标。2.情境创设、突破难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情调了清净的创设,利用挂图、展板、口诀、音乐、友谊、比赛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来营造愉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感染和鼓舞学生情绪,始终保持开放、活泼、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锻炼,增强内驱力。3.多元评价、相得益彰。本节课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出发点,有效发挥课堂评价的强大推动作用,运用多元评价手段,不仅有基本的师生评价,还有生生评价和自我评价;评价的维度不仅是动作的完成及准确,更注重了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表现展示等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行为,情感价值观维度上有了延伸和拓展。4.任务驱动、策略有效。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遵循本学科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用亲切的语言、规范的讲解、标准的示范,师生、生生有效互动,通过示范 —— 练习 —— 反馈的大小循环,巩固联系及学习效果,有效达成目标。五、教学目标1.学生能领会掌握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基本技术要领。2.80%的学生能完成行进间变向运球。发展灵敏与协调能力。通过绳梯练习发展学 生灵活性与速度。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3.引导学生认识篮球运动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结友爱、增进友谊。在运用中体验成功。4.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对手、关爱队友,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的控球能力,手触球的部位,用力大小、方向。难点:身体上下肢的协调配合七、有效教学策略1.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达成教学目标。2.教学顺序与练习步骤。通过讲解与示范,使学生明确动作概念、运用时机、动作方法和动作要点,先从原地运球开始,逐步到行进间,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球手法和基本姿势,体会手触球的部位与球运行方向的关系,手指和指跟拍按球的力量与球反弹的速度和高度的关系,再到行进间运球。3.学法提示与拓展内容。在学生的动作出现错误时,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必要时可提醒他们观察正确动作,通过和自己错误动作的比较,发现问题,及时纠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打的自学习惯,也能保持原有的教学节奏。对技术掌握的比较好的同学,还增加了体后变向运球动作、胯下运球变向、后转身运球摆脱防守等拓展练习动作,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八、场地和器材场地:标准篮球场地一块器材:篮球33个 标志杆18个 标志筒33个 绳梯5副九、安全措施1.老师课前要认真检查场地、器材,并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2.在练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提醒学生注意脚下的篮球,防止踩球摔倒等意外事故发生。3.学生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加强自我保护,提高个人安全意识。4. 根据课堂的运动负荷,教师合理安排放松练习。教学过程开始部分组织教学【课堂常规】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2.检查学生服装鞋子是否合适。3.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4.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提高个人防范意识。教师活动1.师生相互问好。2.简述本节课内容、任务及要求。3.检查缺席是否。4.关注个体差异。5.导入新课。★★ 让学生有组织、有纪律,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学生活动1.快速集合报数声音响亮有力,精神饱满。2.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要求。3.充分做好活动准备,学会安全锻炼方法。准备部分热身练习【队列队形】1.队列练习。2.队形练习。向左转、向右转和向后转。【热身跑】队形采用分列式慢跑,篮球场分成四个小的场地,学生分四组进行。【小练习】听口令找场地。★★ 此练习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激发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逐步了解篮球场地。1.简述运球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 运球是篮球比赛中唯一合法的持球移动方式,是篮球进攻战术的形成基础。 2.在学生跑动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篮球场地,如边线、中线、中圈、3秒区等。3.老师喊出场地名称,倒数5个数后学生迅速跑到相应的区域。★★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到位情况。如:“3秒区”、“边线 ”和“中线”等。师生活动1.准备活动,分列式跑步。★★ 充分拉伸、活动关节和肌肉,防止运动损伤。2.在跑步过程中认真听老师介绍篮球场的场地情况。★★ 强化学生的场地意识,以便在稍后的练习中明确场地的区域位置。基本部分新知学习 | 控球一、引入新课1.启发提问:打篮球的时候,如何控制好球?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应答。3.总结思考球为什么容易运丢?怎样才能运好运稳?教师活动1.老师简单讲解熟悉球性的基本动作和方法要领。⑴ 胸前拨球⑵ 颈部、腰腹和膝部绕环⑶直臂持球绕环2.师生互动3.学生示范并在组内、组间评价。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回顾并思考。2.学生认真听讲并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3.随老师一起练习,积极参与。4.学生体会并总 结容易丢球原因。★★ 学生自主练习并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在实践中总结并反思。新知学习 | 原地运球练习二、原地运球练习【动作要领】运球时,五指自然张开,压迫球的上部,运用手掌将球向下压。★★ 注意不是拍球运球时,双膝自然弯曲,双脚前后站立,眼睛正视前方不看球,另一手抬起做出护球动作。教师活动1.讲解示范。2.指导学生练习。3.老师请学生展示运球技能。4.老师、学生组内组间评价优缺点。5.指导学生纠错后再练习提高。 6.组织部分有能力学生拓展原地运球的练习方法。★★ 面向全体并关注个体,通过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和提高学生活动1.原地运球练习。2.展示运球练习 学习成果。3.观察反思运球 技术好差的区别。4.学生再练习。5.创新运球练习的其它方法。新知学习 | 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三、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要领】右腿蹬地向左跨,拨球部位右侧上,屈膝跨步降重心,顶肩左推快跟上。★★ 利用歌诀,方便学生记忆和领悟,有效降低学习难度。1.教师讲解示范 完整动作。2.组织学生练习。3.巡回指导。4.学生展示,师生、生生自评互评。★★ 利用音乐,积极创设轻松的学习场景,激发练习兴趣。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仔细观察示范动作2.模仿练习3.由慢到快的分组练习★★ 通过组内学生互帮互学,让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四、身体素质课课练【俯撑、三点支撑、平板支撑】【绳梯训练】1.前进小碎步2.侧身小碎步3.开合跳4.前前后后5.进进出出6.两进两出★★注意练习间隔距离,防止出现碰撞事故。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连学习内容和方法。2.巡回指导学生练习。★★ 同步发展身体各部分机能,提升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观察,积极练习。2. 根据要求依次练习。结束部分1.舞蹈放松活动。2.教师集队总结,讲评课堂。3.安排学生归还器材。老师示范领做。 活跃学生情绪,★★ 引导学生有效放松身心,感受运动美、健康美。学生活动1.跟随老师节奏,做放松操。2.归还教学器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