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小世界》单元整理【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梳理单元知识脉络,进一步了解“微小世界”单元中的科学概念,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科学思维:借助思维导图,能分析归纳出单元知识架构,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科学问题。探究实践:在单元整理过程中,能对重难点实验进行操作演示,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和原理。态度责任:通过单元整理,认识到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发展观察微小世界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巩固关于微小世界的相关科学概念。难点:复习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和微生物,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实验巩固。【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光学显微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学生: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单元结构梳理1.提问:如果给本单元7节课分成几个板块,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合理 2.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单元整体架构,主要分为三部分:第 1课认识放大镜,2-6课认识显微镜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世界,第7课认识微生物与健康的密切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对单元知识架构的分析,促使学生按照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以及对微观世界的深入研究,有效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二、回顾每课内容1.第1课:(1)放大镜有什么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2)和它的什么特点有关?(透明、中央厚、边缘薄)(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什么有关?(凸度)(4)生活中哪些物品也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叶片上的水滴、盛满水的圆玻璃杯)2.第2课:(1)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组合)(2)显微镜有哪几部分组成?(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3.第3课:(1)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昆虫器官,你发现了什么?(观察到的图形大小不一样,显微镜下更清晰)(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怎样的?(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让部分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实验,巩固复习。4.第4课:(1)洋葱玻片标本怎么制作?(①切开,洋葱取内表皮;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③把洋葱表皮放在水滴中央;④放盖玻片;⑤在盖玻片一侧滴碘酒;⑥吸取多余水分)(2)细胞有什么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5.第5课:(1)其他生物体是不是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其他生物的细胞又是什么样的呢 (单细胞、多细胞)6.第6课:(1)怎么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制作玻片标本,再用显微镜观察)(2)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是怎么样的?(具有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特征)7.第7课:(1)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医疗、食品、污水和垃圾处理、培育优良品种)(2)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微生物是某些疾病的病因)【设计意图:梳理每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探究活动,解答核心问题,并不断补充完善思维导图】三、单元主线梳理1.人类是用哪些手段或者工具逐步观察认识微小世界的?(先后用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能看到不同的微小世界。)2.经过梳理,你发现本单元的内容是围绕哪条主线了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本单元的知识内容紧紧围绕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线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发现本单元的内容逻辑和知识主线,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微小世界不断探索的过程。】四、板书设计微小世界(放大镜) 特点:透明,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结构: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显微镜) 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制作玻片标本:六个步骤观察微小世界:各种生物细胞、水中的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医药、食品、污水和垃圾处理、动植物品种改良【疑难解答】1.单元梳理课如何做到既有效又有趣?小学科学单元复习课容易出现学生主体缺失、枯燥沉闷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梳理课的教学思路时,就要做到有效和有趣缺一不可。本节课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完善思维导图,对《微小世界》单元进行系统梳理,掌握知识主线脉络,有助于学生对单元整体架构形成清晰的认识,同时思维导图的使用也能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对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但是课堂上又没有足够时间全部开展实验复习,怎么办?针对本单元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这个难点,本节课需要花较多时间重点复习。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同,不建议全体再进行实验,而且课堂时间也不允许,教师可以通过前置学习单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采取讲解和学生(一位掌握较好的学生和一位存在问题的学生)演示实验双管齐下,既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又能调动全体学生有效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