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学习,相信其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有其独特优势,从而树立起制度自信。2.科学精神:通过对材料的研究,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培养学生描述与类比、辨析与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及其优越性,对宗教和邪教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3.法治意识:通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机关不包括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这一内容,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对本节课中宪法所规定的内容的学习,提升法律素养,明确宪法至上的理念。4.公共参与:通过对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特点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引导他们积极地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难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三思维导图四课前预习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意义(1)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____、____、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_____,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_____、_____的光荣职责。(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必须_____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理解(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自治地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____、____、____三级。 (3)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4)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①依法制定_____和单行条例;②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③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④依法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发展和繁荣_______。 (5)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_____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3.理解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1)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_______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______的原则,积极引导_____与______相适应。(2)教信仰自由政策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_____自由。 ②四个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①权利义务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_____。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________。 ②遵守法律:宗教活动必须在________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③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_____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_____制度的活动。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4)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①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②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③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_____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_____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________的发生。(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含义:用_________引领宗教,用_______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②要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_____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多作贡献。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方针(1)民族平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_____和_____上的区别,绝无_____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2)民族团结。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_____的基础。(3)各民族共同繁荣。在_____、_____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_______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5.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及其形成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原因: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___,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_____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五自我检测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结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传统变通规定,“法律允许自然人所有的家传珍宝和宗教用品可视为遗产”。这种对民法典的“修改”( )①意味着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②能使民法典更加适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实际③说明民族区域自治主要表现为自治机关行使立法自治权④有利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促进民族团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8周年。下列事件属于民族区域自治范畴的是(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对买买提的死刑判决 ②内蒙古鄂伦春民族乡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选举蓝天立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④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通过了副城空间发展总体规划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在中央的鼎力支持下,2022年6月16日,新疆和若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南疆洛浦、策勒等地不通火车的历史,新疆各地之间、新疆与国内其他省份之间的贸易交流和人员往来也更加便捷。据此可知,和若铁路的正式通车( )①彰显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②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创造条件③是维护和发展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丰硕成果④有助于充分尊重和保障新疆地区行使自治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2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5周年。75年来,内蒙古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关于内蒙古发展的原因,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①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政府、法院等自治机关的作用②积极引导信教群众爱党、爱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③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保证自治区的自治权,调动地方积极性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内蒙古经济发展进步提供保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目前,我国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民族自治地方42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地区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这表明在我国(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一项具有明显优越性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中华民族日益发展成为更具包容性、凝聚力、统一性的命运共同体③对民族地区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民族的共同复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从新时代宗教工作的实践看,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是我国宗教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宗教界应该( )①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的内容,作出符合传统的阐释②自觉抵制外来宗教,打造本土宗教中国风格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④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2年,国家民委将会同有关部委组织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国家实施上述三项计划意在( )①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③落实民族政策,逐步消除民族发展差异④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间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西藏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西藏这一成果的取得( )①彰显了人民民主具有全民性和管用性②是西藏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标志③彰显了我国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④得益于我国坚持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引导信教群众( )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科学素养②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④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阐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1年8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①是维护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②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④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四课前预习1.(1) 大杂居 小聚居(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凝聚力 祖国统一 保卫边疆(3)坚持2.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自治条例 民族文化 国家统一3.(1) 宗教信仰自由 独立自主自办 宗教 社会主义社会(2)宗教信仰(3) 任何约束 法律规定的义务 宪法和法律 行政 教育制度 保护合法 制止非法 遏制极端 抵御渗透 打击犯罪(4) 平等友好 宗教极端 宗教极端行为(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文化 热爱祖国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华民族 民族团结 经济发展 社会和谐 祖国统一4.(1) 人口多少 发展程度 高低优劣(2) 和谐相处 友好往来 互相合作 共同奋斗 国家统一(3)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社会主义本质5.(1) 平等 团结 互助 和谐(2) 主人 根本利益五自我检测1.C2.D3.C4.D5.D6.D7.A8.D9.C10.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