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1科学立法一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巨大成就,增强推进科学立法、促进公平正义的信心。【科学精神】科学把握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现状,正视立法质量日益凸显的现实;明确科学立法的原则和措施。【公共参与】树立法治精神,理解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强化参与科学立法的责任担当。【法治意识】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国家立法建言献策,主动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中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科学立法的内涵;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2难点:科学立法的内涵;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三知识梳理1.科学立法的内涵。内涵: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原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科学立法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求: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2.推进科学立法。措施:(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四自我提升1.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为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其出台过程如下:2020年6月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家庭教育促进法立法规划2021年1月、8月、10月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并三次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2021年10月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正式实施上述材料表明( )①该法的制定有利于通过法治引领家庭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④立法过程中引导公民参与立法,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不断健全良法善治,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时代之需,人民之呼。2021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正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在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并在2021年11月8日表决通过。材料反映出( )①良法内容应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宪法以及反垄断法等法律③集中民智有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④完善我国的法治保障体系以维护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我国推出了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等重大举措;共有205件次法律草案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参与人次超过119万,提出的意见有350多万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先后设立了2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130多部法律草案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这反映科学立法要( )①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②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③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④完善立法体制机制,确保法律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1年8月,湖北省政府启动2022年度立法计划项目申报及社会公众立法项目建议征集工作。各设区的市、州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可以进行申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可提出立法项目建议。该举措有利于( )①规范省政府行使行政立法权,提高其立法的质量和效率②完善立法体制机制,畅通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渠道③贯彻民主集中制,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④提高立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拓宽省政府的管理权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开始施行。正式对“家庭暴力”予以全面的禁止,涉及家暴的“家事”,不再仅仅是个人家事,还可能涉嫌违法甚至涉嫌犯罪,并明确在离婚诉讼中可向施暴方主张离婚损害赔偿。此举旨在( )①强化专政职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②科学民主立法,树立人大良好形象③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公民合法权益④提高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1年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授权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浦东法规,且浦东法规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作出变通性规定。这是国家立法机关首次对非经济特区作出立法授权。此次立法授权决定( )①变革创新立法制度,依法扩大地方人大立法权限②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③赋予了地方立法变通权,能变通执行宪法及法律④授予了地方人大立法自治权,调动其立法积极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民法典草案全部或部分先后14次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民法总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3次,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一并公开征求意见1次,民法典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各分编草案分别公开征求意见9次,民法典草案公开征求意见1次,共有425762人次提出1021834条意见。这表明( )①我国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科学立法②公民积极参与有利于促进良法善治③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立法决策权④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功能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该法的制定( )①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立法面前一律平等②有利于完善法律体系,使个人信息保护有法可依③能促进相关法律实施,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④有利于促进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房子需要装修吗”“您家宝宝的早教班选好了吗”“需要办理贷款服务吗”……您是不是经常接到类似这样的骚扰电话?那多半是因为个人信息“裸奔”造成的。随着民法典正式施行,我们的个人信息将得到更好的保护。材料表明( )《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①民法典实施应以公民利益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法律只有涵盖各方面,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力③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④良法修订需要回应社会关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强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专业性强,很多问题有很强的地域性、特殊性。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法律规定。加强各重要生态体系的保护、治理、修复和风险防控,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需要( )①坚持科学立法,尊重生态保护客观规律②坚持开门立法,确保公民依法行使立法权③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党中央的集中领导④建设生态文明,遵循“先破坏后修复”的原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B2.A3.B4.B5.D6.A7.A8.D9.D10.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