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4全民守法一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明白守法是为了更好维护自身的利益。科学精神:明白全民守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渐进性工程,持续性工程。法治意识:培养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公共参与:了解身边案例,理解全民守法的重要性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全民守法的内涵;全民守法的要求;如何推进全民守法?难点:如何推进全民守法?三知识梳理1.全民守法的内涵。内涵: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要求:(1)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3)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4)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2.推进全民守法。(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2)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3)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四自我提升1.“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央视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这段解说词,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公民( )①严格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②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守法用法意识③敢于主持正义,制裁各种非法行为④推进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某人开无牌照电动车逆行,被交警部门作为典型公开通报。此人为此大闹交警部门,声称交警部门侵害了他的个人隐私权,最后被公安部门行政拘留。这一事例告诉我们,推进全民守法需要( )①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切身维护自身利益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③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文明规范执法④公民参与法治实践,在实践中学法用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我国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②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③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④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下面是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169号建议的答复。×××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在中学阶段加强《民法典》专项法治教育的建议"收悉,经商司法部,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十分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法治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促使法治精神培育系列化、制度化、常态化。将义务教育德育课程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为主要载体进行法治教育,在普通高中设立"政治与法治"必修模块和"法律与生活"选择性必修模块……对以上信息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坚持民主立法②教育部作为全国人大的职能部门,对全国人大负责③人大代表积极履行代表职责,依法行使提案权④中学阶段加强法治教育有利于推动中学生学法守法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法律知识很枯燥,但法律普及很重要。在互联网上,人们能看到许多法学专业教师把人们日常可能遇到的涉法问题进行演绎,用生动的事例讲授法治课,以案说法,以例释典,用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方式,让书本上的法条“活”起来,让人们“秒懂”生活中的“为与不为”。这样“化枯燥为有趣”的法治课( )①能够帮助公民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之上增强法治意识②有利于公民自觉地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行为准则③能够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④为推进全民守法,弘扬公序良俗提供根本法治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同一平台上的同一款产品,对熟客”的报价可能比新用户更高:刚浏览某一商品的信息,就收到另一个购物平台推送的相关信息…滥用网络轨迹、“大数据杀熟等现象引发社会关注。针对这些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并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可见,该法的制定和施行( )①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②规定任何组织和部门不得使用个人信息③协调个人信息保护与促进信息流动的关系④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保障人民权益的体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1年12月6日,为贯彻落实疫情常态化形势下的法律援助工作,某地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区建管站,采取线上直播带“法”、线下摆摊普法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直播活动,正式拉开了“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根治欠薪冬季专项维权活动的帷幕。该地法律援助中心的这一做法有利于( )①确立农民工主人翁地位,维护社会正义②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建设法治中国③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深人推进公正司法④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援助效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某县法院通过开展巡回审判,以案释法,把法治课堂搬到群众当中,把矛盾纠纷解决在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触手可及,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开展巡回审判有利于( )①加强法治教育,增强群众法治观念②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③推进公正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④改进执法方式,有效杜绝执法不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1年,网络综艺节目《青春有你》第三季,因为需要参与投票的二维码在牛奶瓶盖内侧,粉丝便雇人将成箱的牛奶倒进下水沟,只留下盖子。2021年4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显然还没有引起这些人的重视。这提醒我们推进全民守法,需要( )①不断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惩罚力度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法治观念③加强司法活动监督,维护公平正义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公序良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彰显法律力度,传递法治温度。近年来,人民法院不断简化立案环节,优化办事流程,实现当天立案、一次办成;直播庭审,让更多不在庭审现场的网民感受到“看得见的正义”;公开裁判文书,让群众了解裁判的理由和过程……这些举措有利于( )①促进立法公开,凝聚社会共识②加强法律援助,坚持规范执法③实现诉讼便民,维护人民权益④开展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A2.D3.A4.D5.A6.D7.D8.A9.D10.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