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3法治社会一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增强建设法治社会、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的信心与动力。2.科学精神:理解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3.法治意识:学法、信法、用法,培养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推动法治社会建设。4.公共参与:养成依法办事的自觉,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法治社会的具体表现。2.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任务和重大意义。【难点】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三知识梳理1.法治社会的内涵。内涵: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具体表现: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2.建设法治社会。(1)措施: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②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2)意义: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四自我提升1.随着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人民群众通过合法手段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纠纷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下列属于法治社会建设措施的是( )①不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③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好市民公约的法律规范作用④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H县城乡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执法人员对店外乱摆乱放、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各类违规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并积极帮助他们搬移物品,劝导违规经营的店主自行整改违规行为。该县开展文明交通执法行动,是基于这能使( )①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得以提高②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③推动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遵守④保证法治成为每个公民的信仰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某生物科技公司通过“健康讲座”,谎称其研发的保健品能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诱导李大爷以超过购进价14倍的价格购买了该保健品。李大爷意识到被骗后,向“老年人维权工作站”求助。公益律师为李大爷提供了免费的法律援助,帮助李大爷讨回了被骗的钱款。该案例告诉我们:建设法治社会,让生活更美好需要( )①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消除社会矛盾和纠纷②重点发挥行业规章的积极作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③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④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证人民群众获得有效的法律帮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均衡配置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此举有利于( )①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②强化法律服务供给,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③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④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相应法律帮助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5.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认同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建设法治社会能够( )①形成学法、信法、用法的社会氛围②更好地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关系③消除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七五”普法结硕果,法治雨露润鹏城。龙华区建立全国首家民法公园,福田区率先成立全国首个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龙岗区巡回举办“街坊议事堂”普法活动。这些法治教育途径( )①让市民直观感受到法治的温度,忠实崇尚法律②推动全社会对法治的共同追求,增强行动自觉③为公民维权提供法律服务体系,建立援助制度④使社会矛盾依法得到有效解决,实现社会和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下关于某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举措和成效表述正确的是( )①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②落实行政决策程序与执行公开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执行力③采取座谈、听证会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保障公民依法行使国家事务决策权④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4月1日起,广西南宁实施《南宁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6个城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共享电动车管理,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禁止使用共享电动车、共享电动车禁止载人等等,经过管理,与此有关的交通事故明显下降,公共生活更加和谐有序。这主要得益于( )A.法治国家建设,实现依法执政、良法之治B.法治社会建设,引导普遍遵守、社会和谐C.法治政府建设,确保职能科学、权责法定D.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执政、依宪执政9.在一些地方,本该由政府部门及专业人员完成的任务转嫁给了村社干部。食品安全督查、违法建筑、占道经营排查,……这些问题曾让村社干部疲于应付。2021年以来,杭州市纪委市监委通过一线走访调研、听取媒体反映,深入查找基层责任转嫁问题,督促开展专项整治。纪委监委整治基层责任转嫁村社的问题( )①是对村社职能的重新定位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②需要纪检部门加强司法监督,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③有利于理顺基层政权组织与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④能够减轻村社干部的负担,促进村社职能的本位回归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下列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的是( )①人们理性表达诉求,纠纷全部用诉讼手段加以解决②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③强化道德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④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B2.C3.D4.A5.D6.A7.C8.B9.D10.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