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1.“人的皮肤出汗”“植物落叶”,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2.现在学生的近视率大幅上升,为了有效保护学生的视力,要准确了解近视的成因,你认为选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量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3.人体的皮肤经常会出汗,这种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4.下列常见的几种物品,属于生物的是( )A.洗衣机 B.植物标本 C.鱼缸里的金鱼 D.枯死的花5.下面是小明设计的“调查新县初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几种实施方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是( )A.选取新县部分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B.选取新县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C.成立一个调查小组,对新县所有的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和统计D.选取新县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学的初中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6.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下列几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就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的调查记录中有蜈蚣,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感到太恶心了,于是不作记录7.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辣椒表皮细胞装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均不动,你认为污点最可能位于( )A.反光镜 B.物镜 C.目镜 D.装片8.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牛吃草 B.蝌蚪长成青蛙 C.北风吹,雁南飞 D.铁生锈9.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 B.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C.喜欢雨后晒太阳 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10.下列选项中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一山不容二虎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1.蝉在盛夏的中午鸣叫的最厉害,当气温降到24摄氏度以下的时候便停止了鸣叫,这说明哪种环境因素影响了蝉的这一习性(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12.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蚯蚓是生产者,蝗虫是消费者 B.“蝗虫→食虫鸟→鹰”是其中一条食物链C.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则兔的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多13.下列选项中,与“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14.谚语“清明雨水多,竹笋满山坡”中,促进竹笋生长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 B.空气 C.水分 D.温度15.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阳光→草→牛→虎 B.鼠→蛇→鹰C.鹰→蛇→青蛙→昆虫 D.草→兔→鹰16.生长在旧墙壁、树干或岩石上,呈灰绿色、硬壳状的植物斑块就是地衣,实际上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下列关于地衣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 ②真菌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③真菌和藻类竞争土壤内的水分和营养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这句话直接说明了( )A.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8.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鱗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不易看清楚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19.宋代诗人苏轼在诗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20.在一个由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田鼠的数量的变化情况为( )A.缓慢上升 B.仍保持相对稳定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二、实验探究题21.目前校园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某大学社团随机发放问卷两千份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1)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________(填普查法或抽样调查法);(2)不到2岁的小朋友尝试在手机屏幕上划来划去,有一天偶然接通了电话,以后手机铃声响起,小朋友便会接通电话,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属于______________行为;(3)从表格数据,使用时间为________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4)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饼状图,请你将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请回答:(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_________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___________开始的。(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___________瓶。23.某同学为了研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试回答下列问题,研究结构记录表。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光照下数量/只 2 3 4 3 3 3 4 3 3 2 3黑暗下数量/只 8 7 6 7 7 7 6 7 7 8 7(1)该同学针对要研究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所进行的探究实验中,可变因素是____,对照组和实验组应该保持一致的条件(因素)有___(至少说出了两个)。(3)该同学所测实验数据和结果表明: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喜欢___的环境,如果所得实验数据与作出的假设不相符合,应该____。(4)有同学认为鼠妇难于捕捉而且不卫生,因此选择一、两只进行实验就可以了,这种说法对吗?___,请说明理由:_____。24.小明同学在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活动中,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过程,请你帮他完成。(1)提出问题: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2)作出假设:______对鼠妇生活有影响。(3)制定实施计划:①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A、B两部分,向纸盒的A端洒点水,使它______;而B端保持干燥,这样形成____________。②把纸盒静置桌上,并将捉来的10只鼠妇放入纸盒的中央。③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移到A端多?还是移到B端多?________。④若在本实验中用一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吗?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施计划(5)如果你观察到现象是:鼠妇移到A端的比较多。(6)那么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2.C3.C4.C5.D6.B7.B8.D9.B10.D11.A12.C13.B14.C15.D16.B17.B18.B19.B20.D21. 抽样调查 学习 6小时以上 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22. 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影响 C 太阳能 B23. 光照 温度、湿度 黑暗 检查实验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不正确 用一两只鼠妇进行实验偶然性大,结果不可靠24. 湿度 潮湿 对照 A端多 不可以 只用一只会有偶然性,实验不准确 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