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并理解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定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2.科学精神:了解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内容,能够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有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
4.法治意识:能够依法参与基层群众自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利。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民主决策的原因和要求,民主管理的要求和原因,民主监督的原因和要求。
难点: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组织形式和内容,阐释民主协商的原因和展开
三知识梳理
1.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含义: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村民自治:
性质: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内容: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3)居民自治:
性质: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任务:是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内容: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居民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意义: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
(1)民主选举: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照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2)民主协商:
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
范围: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3)民主决策: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4)民主管理: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进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5)民主监督: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6)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加以推进。
四自我提升
1.近年来,湖南某县大力推进“屋场恳谈”(屋场是村组的公共空间),当地党委政府组织各级干部“零距离”听意见、讲政策,推动政策在群众家门口宣讲、民意在群众家门口听取、难题在群众家门口解决,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推进“屋场恳谈”( )
①是掌握并解决群众需求的重要前提
②是提高基层政府对村委会领导水平的需要
③有利于发挥村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④有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和效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浦城地处闽浙赣三省七县交界,是人口流动大县。为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浦城探索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通过在19个乡镇(街道)、304个村(社区),设置434个一级网格长、23353个子网格,并选聘本地居民作为网格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切实履行疫情防控"采集员、宣传员、排查员、监督员、服务员"的职责。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
①实现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②为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提供了新思路
③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④使公民真正成为管理基层公共事务的主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自2019年以来,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完成了15个村的村民议事堂试点建设,并计划通过3-4年的努力,力争到2022年底全县100%的村都建立村民议事堂和村民议事制度,形成程序规范、机制健全、形式多样、群众满意的村民议事工作格局。该做法( )
①有利于村民更好的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推进基层协商,创新基层自治组织形式
③保障了村民决策权,增强管理民主化
④增强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某市在一批边远且经济相对落后的村、社区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室。以此为依托,人大代表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工作室功能有利于( )
①协助所在地方党委改进和推进工作
②人大代表在村、社区行使国家权力
③加强群众、政府、人大之间的联系
④人大代表在人大闭会期间依法履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养老助餐服务状况,某中学生调研小组收集的资料如下:
J市政府引入拥有中央厨房且连锁经营的企业,在其直营店设立了“长者助餐”窗口。 F省某政协委员通过调研协商,推动建立了“政府搭台、村居承办、居民互助、个人自愿、梯度收费、社会参与”的“互助孝老食堂”模式。
该小组拟向相关部门提交调研报告,报告的主题可以归纳为( )
①转变治理理念,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②聚焦民生切口,释放多元主体能量
③赋能基层组织,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④发挥协商优势,提升群众的幸福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近年来,某地积极打造“微平台、微行动、微实事、微心愿、微星光”为主题的“五微共享社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居民只需掌上点一点,社区、政府和基层党组织都能通过“微行动”“微实事”点亮“微心愿”,展现“微星光”,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这些措施( )
①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扩大了居民管理社区的权利
②能够通过创新社区工作模式,提高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③建设了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更好地服务了社区群众
④充分发挥了居民委员会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发展了基层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岐山村48号的小花园是居民散步、健身的好去处,但也曾深受大声喧哗、宠物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现象的困扰。岐山村党支部成立了“弄堂议事会”,搭建起民主协商平台,居民共同制定了小花园使用公约,很快化解了矛盾,大家的心情也舒畅了。岐山村社区治理的成功做法( )
A.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的方式,创新基层自治组织体系
B.有利于发展基层民主,打造良好的社会治理格局
C.创新了社区工作模式,提高基层政府的行政效率
D.发挥了村委会的作用,调动村民依法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8.G省F市某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方参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渠道多方式组织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活动、议事协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发挥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该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探索( )
①便于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创新了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方式
③利于居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④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贵南县拓宽乡村治理思路,把所有自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寺规僧约、居民公约、积分制管理制度的“三约一制度”村民自治体系和能力建设“-揽子”方案,实现了从单维度平安建设到全方位的乡村治理。村(社区)采取“四上四下修改、左右联动会审、群众赞同、村民大会通过”的修改方式,确保“三约一制度”真正做到务实管用,推进村级事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这乡村治理思路( )
①使村(社区)工作做到了公开透明、聚民智、合民意
②使村(居)民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真正体验到公正公平
③使基层政权组织形式进--步完善,村民自治效率提高
④完善了基层自治组织体系,拓宽了村民民主协商渠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针对社区治理难题,北京某社区党委启动了“社区合伙人”机制。由社区党委召集,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共建合作单位等六方坐在一起,针对问题捋出思路、定出规矩,各就各位共补“短板”。这一做法( )
①优化了社区组织结构,提高基层政权的治理效能
②创新了服务体制机制,保障居民充分行使决策权
③有利于统整社会资源,形成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④实现了党建引领基层自治,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D
2.A
3.C
4.D
5.A
6.C
7.B
8.C
9.A
10.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