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7 微生物与健康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7 微生物与健康 教案

资源简介

1.7《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1.知道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举例说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科学思维: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能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
探究实践:根据学习主题查阅、整理、归类资料,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总广泛存在,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态度责任:了解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感受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二、教学流程
环节要点 教师活动 设计目的 时长预设
教学环节一: 引入新课 1.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经常洗手? 2.过度:过去的人们并不知道有细菌的存在,但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人们发现了许多像细菌一样的微小生物,许多疾病也能够找到根源。 3.问题:本单元我们也利用显微镜认识了一些微小生物,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4.聆听学生的分享录音并做点评(汇报的方法)。 从学生生活引出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4分钟
教学环节二: 人类研究微生物和细胞技术的成果 看来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过程在不同领域都有了很多的成果,请同学们阅读17-18页的资料,提取关键信息,填写表格。 (一)活动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1.医药领域 ①路易斯·巴斯德发明巴氏消毒法。 ②由青霉素引出抗生素;基因工程菌药物;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细菌和病毒。 ③疫苗的简史;通过视频了解疫苗的作用机理。 2.食品领域 ①酿酒、制作酱油、醋、腐乳、泡菜、面包、馒头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②酵母菌的介绍及发酵原理。 ③介绍酸奶中的微生物——乳酸菌,及其功能。 ④能用肉眼看到的微生物——像蘑菇、木耳这类可食用的真菌。 3.环境领域 通过视频学习微生物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作用;了解生活垃圾的生物处理。 4.生物领域 学习培育新品种,如抗虫棉和杂交水稻。 (二)微生物的害处 1.出示发霉的面包和橘子,了解食物的霉变是由于霉菌这种微生物引起的,并学习减慢食物霉变的方法。 2.了解赤潮——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引导学生学会查阅、整理、归类学习的资料。 引导学生在查阅资料和交流中,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通过食物霉变和赤潮的例子,初步向学生渗透辩证的思维意识。 15分钟
教学环节三: 回顾与总结本单元内容 1.利用流程图的形式梳理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2.整理知识,引导学生补充和完善流程图。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一步探索微小世界。 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观察事业的拓展进行梳理。 5分钟
教学环节四: 课堂小结和课后实践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及课外搜集到的信息,制作一份“微小世界”科技小报。 梳理与巩固。 1分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5
1.7《微生物与健康》答疑教学设计
环节要点 教师活动 设计目的 时长预设
教学环节一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学显微镜在医学、生物领域被广泛使用,那其他领域里是否会有使用显微镜的例子呢? 实际上,光学显微镜除了是医疗卫生领域常用的检测设备,在科学研究、司法鉴定等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它也是材料学、金相学、地质学等领域不可缺少的检测仪器。 学习显微镜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1分钟
教学环节二 2.我们知道电子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至200万倍,那是否有更精细的仪器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 在1983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它比电子显微镜更先进。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出现,以空前的分辨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纳米科技。从包括微电子等在内的微米科技到纳米科技,人类正向微观世界逐步深入,人们认识、改造微观世界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了解放大倍数更大的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2分钟
教学环节三 “微小世界”科技小报评价标准。 强化评价主体多元,注重自评与他评,引导学生针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1分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