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放大镜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发现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探究实践: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探究活动,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并使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放大镜,加深对放大镜镜片特点的理解。态度责任: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二、教学流程环节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长预设教学环节一: 引入新课 [备注] 任务驱动,体现德育美劳全面育人。 【引入】观察一片生活中常见的叶子,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其细微之处?思考:大家知道哪些工具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帮助观察? 【回顾】重温放大镜的使用方法。(1分钟) 【问题】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这和它的结构特点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放大镜”。 【任务】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说出放大镜有什么功能。 思考:哪些工具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思考、回答 观看、思考 4分钟教学环节二: 比较不同的镜片 [备注] 激发研究放大镜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兴趣。 【问题】(出示教材图片和实物镜片。提醒学生注意玻璃片的安全防范。) 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任务】布置任务:根据问题完成活动帮助卡。 思考 浏览、思考 回答 4分钟教学环节三: 影响镜片放大倍数的因素 [备注] 在实验录像中,体现信息化能力2.0的融合与实施。 【过渡】通过不同的镜片观察到的现象不一样,那么通过不同的放大镜,观察到的现象一样吗?(预设:不一样。) 【任务】出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镜片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问题】:(录像:时间未定) 问题1:你们发现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了吗?镜片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问题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什么关系? 思考 思考、回答 4分钟教学环节四: 研讨 [备注]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体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过渡】刚刚我们使用活动帮助卡比较了不同镜片的结构特点,那大家有什么小发现呢?一起来试试回答这几个问题吧。 【问题】 一: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的结构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透明 二: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三: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凸度不同。 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思考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3分钟教学环节五: 拓展活动 [备注] 在实验录像中,体现信息化能力2.0的融合与实施。 【过渡】 明白了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制作放大镜吧!如果家里没有课本指定的玻璃或塑料器材,请同学们根据“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放大镜。 【录像】 实验:制作放大镜 思考、回答 浏览、思考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5分钟教学环节六: 巩固练习 [备注] 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30分钟内进行记忆的适当回顾,有助于长期记忆的保留。 探索:比较放大镜、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1)放大镜是凹透镜。( ) (2)近视眼镜可以让近视的同学看清事物,所以它能放大物体的像。( ) (3)中央厚、边缘薄的物体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 2、探索:影响镜片放大倍数的因素 (1)放大镜面积越大,其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2)整体越厚的的镜片,放大倍数越大。( ) 课堂回顾 3分钟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7课后5分钟答疑: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时长1.底部平坦的小水珠,有放大图像的功能吗? 答:有。 符合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 解决办法:使用煮沸过的纯净水。 答疑拓展 2分钟自制放大镜时可以用冰作为材料制作吗? 答:可以。 缺点:可持续时间短、透明度难掌控。 解决办法:使用煮沸后的纯净水作为原材料制冰。 答疑拓展 3分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