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全民守法》 导学案年级 高一 学科 政治 课型 授新课 课时 1主备人 审核人课题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全民守法》学习 目标 基础性目标: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阐明倡导全民守法的原因,体会人们在法治国家中的美好生活,明确全民守法的意义,增强一会儿中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拓展性目标:理解全民守法要求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挑战性目标: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坚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信念。重难点 重点:描述全民守法的内涵,阐明倡导全民守法的原因难点:阐释推进全民守法的要求和措施导学过程环节 问题导学 学法指导自主 学习 全民守法的内涵是什么? 为什么要全民守法 全民守法的要求是? 如何实现全民守法? 聚焦基础性目标,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课本,回答问题,对知识点形成初步印象。合作 探究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议题情境一】: 观看视频《法治中国-全民守法》 【议学1 】:何为全民守法?为什么推进全民守法? 【议题情境二】:观看视频《高铁霸坐》 【议学2 】:遇到类似情况,你会如何处理?(从权利与义务角度思考) 【议题情境三】:观看视频《今日说法》 【议学3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我们该如何维权?(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议题情境四】:展示材料: 2021年4月19日,上海国际车展媒体日首日,特斯拉的展台上出现一位穿着“刹车失灵”和特斯拉标识T恤的女士进行维权。当日,该女士站上特斯拉车顶,情绪十分激动,并做出敲打车顶的行为,喊着“特斯拉刹车失灵”。随后,被两名保安将该女子抬出场外,现场稍后恢复了秩序。因行为过激,20日早上,上海警方发布警情通报称,涉事女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车顶维权”引发舆论热议。 经了解,该车主是在2019年购入一辆白色特斯拉,在2021年2月21日,通过红绿灯路口的时候发现踩刹车时车子并没有减速,随后车子发生了追尾,经医院诊断,车主的父亲轻微脑震荡,而母亲身上则出现多处软组织损伤。之后,该车主就走上了维权之路,曾于今年3月份在河南郑州手持喇叭坐在特斯拉体验中心郑州福塔店进行维权,但是维权之路艰辛无比,维权2个多月,依旧没任何进展。这才有了车展现场的那一幕出现。 【议学4 】: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涉事女子在车顶维权的行为是否是合法行为?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二、推进全民守法 【议题情境五】:观看视频《法治社会建成》 【议学 3】: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聚焦拓展性目标,合作交流,提升核心素养,加强对我国全民守法的理解展示 提升 【灵活应用】: 材料一:“小短剧”演绎“大普法”——来自山西翼城的普法实践 2006年,翼城县司法局开创短剧普法新形式,与县电视台联合推出《经纬剧场》方言普法短剧。“采本土故事、用本土演员、在本土拍摄、重本土传播”,变普法宣传由“枯燥说教”为“生动演绎”,群众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宣讲”,收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 12年来当地累计拍了520多部,涉及334部法律法规,剧本摞起来足有一人高。参加演出的群众超过了6200人——这意味着,在拥有32万人口的翼城县,每50个人就有1人出演过普法短剧。 身边熟悉的事情上了荧屏,百姓们看得津津有味,也从中学了不少法律知识和行事准则。如今的翼城县,各种刑事、治安、民事纠纷案发率大大下降。2017年7月,翼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在大型电视政论片《法治中国》中闪亮登场,被誉为“中国普法的缩影”。 材料二:故事王”潘恒球,教育好孩子,就是对社会、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老师教育我们要勇敢地和坏人坏事作斗争,老师又说我们力量小、力量薄,斗不过歹徒怎么办?那么我们急中生智想办法脱离现场逃跑,到派出所报告抓坏蛋!” 潘恒球,江苏淮安区义务普法员。潘老年轻时靠着“淮书说唱”谋生,是淮扬一带响当当的说书先生。38岁那年,他在说书转场途中偶遇警察押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深受震撼,从此矢志走上普法路。他把说书特长融入青少年法制教育中,自编自演,前后为青少年学生义务普法8000多场,受教育学生达30万人次。自编自演的法制故事达60多万字。 潘恒球先后荣获江苏省首届“十大法治人物”、“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志愿者”称号,“2015年度CCTV中国法治人物”年度致敬人物。 思考:翼城普法实践和潘恒球的普法事迹,对推进全民守法有何启示? 聚焦挑战性目标,从全民法治观念、公民道德建设等角度的要求出发,进行总结归纳。 提示:全民守法要加强法治宣传,创新法治宣传的方式方法,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建设的热情。达标 检测 1.2020年10月,湖南省湘潭岳塘法院巡回法庭来到下摄司街道半边街社区,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不少社区居民旁听了此次案件的审理。法庭在审判员的组织下进行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等阶段,庭审结束后,在场旁听的社区居民纷纷表示受益良多,知道了守法的重要性、维权的途径,学会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湘潭市岳塘区法院的做法( ) ①推进了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行政效率 ②维护了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务的权益 ③引导公民学习法律,并在生活中自觉守法 ④让宪法精神贴近大众,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湖南省湘潭岳塘法院巡回法庭来到下摄司街道半边街社区并不属于“司法体制改革”,与提高司法行政效率无关,①错误;司法旁听并非“公共法律服务”,②错误;故本题选D。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后全国首例——杭州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宣判,被告人孙某非法出售4万余条个人信息并获利3.4万元,判决孙某赔偿损失3.4万元,专门用于信息安全保护等公益事项,并公开赔礼道歉。该案件的公开宣判( ) ①为今后个人信息保护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法理依据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推进依法治国 ③有助于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④彰显了《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该案件的公开宣判并不能体现其提供了相关的法理依据,也没有涉及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①②排除。本题选D项。 3.近日,网民“辣笔小球”和微博用户潘某在网络发布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烈士的违法言论,社会影响十分恶劣。2021年3月1日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这一事件说明( ) A.要拓宽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保障网民真正享有政治自由 C.网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D.网民要提高政治参与的自觉性,增强维护政治权利的意识 【答案】C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应该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没有体现要拓宽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政治自由,不涉及要保障网民的政治自由。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网民要正确行使政治自由,不涉及增强维护政治权利意识。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基础性练习 拓展性练习 挑战性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