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上课时间: 备课时间:教学内容 3.4节 升华和凝华课时 1 设计者课程标准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重点难点 重点: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难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会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评价任务 1、知道升华和凝华概念。2、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的过程,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3、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教学板块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板块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视频:“冒烟冰淇淋”提出问题:冰淇淋为什么会“冒烟”?复习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等相关概念提出问题:固态能不能直接变成气态?气态能不能直接变成固态? 用生活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温故知新,正向迁移板块2:学生实验1 【活动一】根据书上P64,观察“碘锤”的物态变化;加热前:碘颗粒是 紫黑色固态的物体;加热时:观察到固态的碘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且没有液态碘生成。冷却时:观察到碘蒸气变成了固态的碘颗粒附着在试管的内壁上。【总结知识点】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叫做升华。 升华过程需要 热;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需要 热;★★★思考★★★为了看到升华、凝华现象,这个实验能不能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固态的碘?为什么?老师进行演示实验: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固态的碘。通过希沃授课助手,将实验现象展现在黑板上,学生清晰明了看见过程,得出结论: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而用热水加热,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学生自行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自己总结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和小资料,知道碘升华实验,不能用酒精灯的火焰直接加热固态的碘板块3: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板块4:学生实验2 【活动二】常温下的干冰实验; 把干冰颗粒装在干燥的铝罐里,观察一下:(1)现象: (2)解析现象:出现的霜是由水的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了凝华(填物态变化),这个过程要 放 热;2、观察罐里的干冰:(1)现象: (2)干冰由固态变成 气态,发生了 升华,这个过程要吸热。【总结知识点】干冰在空气中极易发生 。 霜的形成是: 干冰的应用:制冷作用★★★人工降雨的解释★★★ 这个实验,学生需要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干冰这种物质以及霜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知道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白气”板块5:自然界的物态变化 自然界的物态变化云、露、雾、霜、雪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云: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到了一定高度,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有液化和凝华。露:初秋季节,空气比较潮湿,在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放热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露。雾:在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较低,如果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较多,气温足够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液化,在空中形成很多小水滴,这就是雾。霜:到深秋和初冬季节,晚上气温可降到0℃以下,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的茎叶上放热凝华成小冰晶,这就是霜。雪:在冬季,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云中的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周围的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当其所受的重力足够大时,就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板块6:课堂小结(板书)板块7:课堂练习 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盛在碗中的水变浅了夏天阴暗处的水管〝出汗〞太阳下的雪人〝流泪〞了 撒在舞台上的干冰不见了冬天早晨屋顶的霜蜡液浇注鞋模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吃冰棒解热教室内玻璃上的“冰花”雾的形成糖水制成冰棒 2.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升华的是( )A.冰封的河面解冻 B.钢水浇铸成车轮C.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D.冰雕展上,冰雕会慢慢变小3.下面列举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碘加热时变为碘蒸气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卫生球日久变小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4.地壳上的水 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入高空时,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中上升的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以上各空填物态变化名称)5.夏天,人们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冰棒纸外面有“白霜”,这是由于( )“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白气”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D:“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教学反思:小资料: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0C,标准大气压夏碘和水的熔点和沸点如下表:凝固熔化液化汽化升华凝华(共22张PPT)“冒烟”冰淇淋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复习巩固液态气态固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液化(放热)汽化(吸热)?活动一:P64: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加热前:加热时:冷却时:碘颗粒是 紫黑 色 固 态的物体;碘颗粒观察到 固 态的碘变成了 紫 色的碘蒸气,且 没有 液态碘生成。观察到 碘蒸气 变成了 固 态的碘颗粒附着在试管的内壁上。这个过程,碘 吸热。这个过程,碘 放热。(学生做实验)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固态气态这个过程要 热。吸气态固态这个过程要 热。放升华:凝华:想一想为了看到升华、凝华现象,实验中能不能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固态的碘?为什么?小资料: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0C,标准大气压下,碘和水的熔点和沸点如下表:(老师演示做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固态樟脑 为气态升华钨 成钨蒸气,再 成钨颗粒升华凝华固体清新剂 为气态升华生活中的现象:水蒸气 成冰颗粒凝华生活中的现象:水蒸气 成冰颗粒凝华水蒸气 成小冰晶凝华冰 成水蒸气升华干冰:干冰:二氧化碳(CO2)的固体,温度很低,大概是-780C;活动二:1、把干冰颗粒装在干燥的铝罐里,观察一下铝罐周围:(2)解析现象:(1)现象:这个过程要 热放固态气态凝华出现的霜是由水的 态直接变成 态,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2、观察罐里的干冰:(2)解析现象:(1)现象:这个过程要 热吸固态气态升华干冰由 态变成 态,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学生做实验)干冰:二氧化碳(CO2)的固体,温度很低,大概是-780C;活动二:在空气中极易发生升华为舞台制造“烟雾”为食物保鲜制作冰淇淋有制冷作用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周围的空气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小冰粒小水滴凝华放热液化放热小水滴熔化吸热自然界的物态变化云、露、雾、霜、雪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云:液化和凝华露:液化雾:液化霜:凝华雪:凝华玻璃上的冰花水蒸气 成冰花凝华想一想:冰花附着在窗子玻璃上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冰花附着在窗子的内表面。学以致用:课堂小节:液态气态固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液化(放热)汽化(吸热)凝华(放热)升华(吸热)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固的是( )A.冰封的河面解冻 B.钢水浇铸成车轮C.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D.冰雕展上,冰雕会慢慢变小2、下面列举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碘加热时变为碘蒸气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卫生球日久变小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3.地壳上的水 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入高空时,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中上升的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以上各空填物态变化名称)4.夏天,人们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冰棒纸外面有“白霜”,这是由于( )A. “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白气”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D:“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课堂练习:盛在碗中的水变浅了夏天阴暗处的水管〝出汗〞太阳下的雪人〝消瘦〞了撒在舞台上的干冰不见了冬天早晨屋顶的霜蜡液浇注鞋模烧开水时冒的“白气”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吃冰棒解热教室内玻璃上的“冰花”雾的形成糖水制成冰棒凝华升华液化汽化凝固熔化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课堂练习:想一想,你今天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4升华、凝华现象及其特点.mp4 3.4升华和凝华 教学设计(公开课).doc 3.4升华和凝华现象辨析.mp4 【3.4升华和凝华】冰雪奇缘的诞生与消失-国语流畅 .mp4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 (22页ppt).pptx 冒烟冰淇淋.mp4 干冰.wmv 干冰及其升华.flv 干冰的升华.wmv 碘的升华和凝华,.mp4 碘的升华和凝华.flv 雾凇.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