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拿来主义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拿来主义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梗王、金句王、段子手
超级奶爸 宠娃狂魔
1929年,对48岁的鲁迅来说,周海婴的到来是一个意外之喜。周海婴自幼体弱,鲁迅在日记中至少有上百次带儿子到医院就诊的记录。鲁迅笑言,扯大这个儿子,自己都要成二十五孝父亲了。他还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周海婴刚生下来时,全身红红的,鲁迅便给他取了一个小名,叫“小红象”。这名字有些隐私,因为“小白象”是许广平赠给鲁迅的昵称。鲁迅先生在哄海婴睡觉的时候,自己还会编造歌谣唱给海婴听呢,不信,你听一下,大体的节奏是这样的:
小红,小象,小红象
小象,红红,小象红
小象,小红,小红象
小红,小象,小红红
优秀的设计师
把周令飞送上热搜,也是年轻人“拥抱鲁迅”的一种方式
把周令飞送上热搜,也是年轻人“拥抱鲁迅”的一种方式播报文章
齐鲁壹点
最近,鲁迅的孙子周令飞上了热搜,在#躲不开鲁迅的鲁迅孙子的一生#话题下,许多网友热烈地参与了讨论。 10月22日,为纪念鲁迅逝世85周年,第四届“鲁迅文化周”在上海开幕,鲁迅的长孙周令飞出席活动并致辞。周令飞酷似鲁迅的相貌,引起网友强烈关注,纷纷表示,其标志性的一字胡,简直和教科书上的鲁迅一模一样。
与此同时,周令飞于2018年1月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视频也被网友翻了出来。在这次采访中,周令飞提到,他刚进新兵连,就被分配到卫生所,原因是“鲁迅原本学医,后来弃医从文,你要完成祖父未完成的事业”;周令飞说自己不会写通讯报道,找他写稿的排长不相信,“你是鲁迅的孙子,你写文章一定很好”;周令飞写不出文章,排长请他抽根烟他说不会,排长诧异“怎么可能,鲁迅抽烟……” 对照脱口秀的标准,会发现周令飞的这段讲述,非常地具有脱口秀的特征,把自己的苦恼变成笑料,无形当中,周令飞除了“鲁迅孙子”之外,又多了个“段子手”的身份。
周令飞上小学时,经常被同学们说“又要背你爷爷的文章”。可以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鲁迅都是人们心目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而有一个“鲁迅孙子”作为谈论的切入口,可以降低谈论鲁迅的门槛,拉近与鲁迅之间的距离,从口头与心理层面上,都实现一次与鲁迅的“亲密接触”。
周令飞的一生“躲不开”鲁迅,正如当下谈论鲁迅的网友们也一样躲不开鲁迅。在教科书中,鲁迅的文章塑造着每个人学生时代的思想与精神;在社会生活中,鲁迅并未落伍的观点验证着他超前的眼光。网友能与周令飞共情,是因为鲁迅作为一个符号,已经无形中建立了一种文化的“血缘”。
周令飞曾说“既然逃不掉鲁迅的支配,那就拥抱鲁迅”,而对于阅读过鲁迅文章并受到过鲁迅影响的人来说,关注一切与鲁迅有关的话题,也是对鲁迅的一种拥抱方式。
▲9月28日,鲁迅的两位家属(右:周令飞)在《鲁迅手稿全集》新书前合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今年9月26日,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鲁迅手稿全集》在国家图书馆首发,一些作家撰写的鲁迅主题图书也纷纷出版……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鲁迅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自带流量的名字:鲁迅的书以及写鲁迅的书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这些现象说明,在充满变化的网络时代,鲁迅一样能够受关注,只不过关注的形式与时俱进了,但关注的本质仍然没有变。人们在情感上表达一种呼吁,期望能找到鲁迅在当下的继承人,为社会变得更好鼓与呼。
把鲁迅的孙子送上热搜,并非娱乐化周令飞,也不是消费鲁迅,这是网络时代表达关注的一种特有形式,其内核是严肃的。人们在讨论鲁迅之时,似乎能重新与鲁迅建立一种跨时间的精神联系,从而打破让人望而生畏的时空概念,制造出一种“鲁迅并未离我们远去”的氛围。
当下,鲁迅相关话题能够进入热搜,鲁迅相关视频在B站被年轻人追捧,这都是鲁迅走出教科书的证明。
作为名人之后,周令飞其实也只是鲁迅故事的讲述者之一。如果没有那么多喜爱鲁迅的人,他的讲述也不会吸引如此高的关注度。“140岁”的鲁迅在今天还可以如此吸引年轻人,这是有趣也有意义的一件事。
把周令飞送上热搜,也是年轻人“拥抱鲁迅”的一种方式播报文章
齐鲁壹点
2021-10-28 08:4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官方帐号
关注
▲周令飞接受采访的视频上,网友们发弹幕和评论,直呼其和鲁迅长得像。图/社交媒体截图
最近,鲁迅的孙子周令飞上了热搜,在#躲不开鲁迅的鲁迅孙子的一生#话题下,许多网友热烈地参与了讨论。 10月22日,为纪念鲁迅逝世85周年,第四届“鲁迅文化周”在上海开幕,鲁迅的长孙周令飞出席活动并致辞。周令飞酷似鲁迅的相貌,引起网友强烈关注,纷纷表示,其标志性的一字胡,简直和教科书上的鲁迅一模一样。
与此同时,周令飞于2018年1月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视频也被网友翻了出来。在这次采访中,周令飞提到,他刚进新兵连,就被分配到卫生所,原因是“鲁迅原本学医,后来弃医从文,你要完成祖父未完成的事业”;周令飞说自己不会写通讯报道,找他写稿的排长不相信,“你是鲁迅的孙子,你写文章一定很好”;周令飞写不出文章,排长请他抽根烟他说不会,排长诧异“怎么可能,鲁迅抽烟……” 对照脱口秀的标准,会发现周令飞的这段讲述,非常地具有脱口秀的特征,把自己的苦恼变成笑料,无形当中,周令飞除了“鲁迅孙子”之外,又多了个“段子手”的身份。
周令飞上小学时,经常被同学们说“又要背你爷爷的文章”。可以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鲁迅都是人们心目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而有一个“鲁迅孙子”作为谈论的切入口,可以降低谈论鲁迅的门槛,拉近与鲁迅之间的距离,从口头与心理层面上,都实现一次与鲁迅的“亲密接触”。
周令飞的一生“躲不开”鲁迅,正如当下谈论鲁迅的网友们也一样躲不开鲁迅。在教科书中,鲁迅的文章塑造着每个人学生时代的思想与精神;在社会生活中,鲁迅并未落伍的观点验证着他超前的眼光。网友能与周令飞共情,是因为鲁迅作为一个符号,已经无形中建立了一种文化的“血缘”。
周令飞曾说“既然逃不掉鲁迅的支配,那就拥抱鲁迅”,而对于阅读过鲁迅文章并受到过鲁迅影响的人来说,关注一切与鲁迅有关的话题,也是对鲁迅的一种拥抱方式。
▲9月28日,鲁迅的两位家属(右:周令飞)在《鲁迅手稿全集》新书前合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今年9月26日,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鲁迅手稿全集》在国家图书馆首发,一些作家撰写的鲁迅主题图书也纷纷出版……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鲁迅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自带流量的名字:鲁迅的书以及写鲁迅的书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这些现象说明,在充满变化的网络时代,鲁迅一样能够受关注,只不过关注的形式与时俱进了,但关注的本质仍然没有变。人们在情感上表达一种呼吁,期望能找到鲁迅在当下的继承人,为社会变得更好鼓与呼。
把鲁迅的孙子送上热搜,并非娱乐化周令飞,也不是消费鲁迅,这是网络时代表达关注的一种特有形式,其内核是严肃的。人们在讨论鲁迅之时,似乎能重新与鲁迅建立一种跨时间的精神联系,从而打破让人望而生畏的时空概念,制造出一种“鲁迅并未离我们远去”的氛围。
当下,鲁迅相关话题能够进入热搜,鲁迅相关视频在B站被年轻人追捧,这都是鲁迅走出教科书的证明。
作为名人之后,周令飞其实也只是鲁迅故事的讲述者之一。如果没有那么多喜爱鲁迅的人,他的讲述也不会吸引如此高的关注度。“140岁”的鲁迅在今天还可以如此吸引年轻人,这是有趣也有意义的一件事。
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背 景 介 绍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背 景 介 绍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读标题后,要思考以下问题:
怎么拿来?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什么是拿来主义?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4段)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
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
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学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1
2
3
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呢?
古董展览
绘画展览
梅博士出国
卖国主义
枪炮打开大门
碰了一串钉子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可以自主选择接受或不接受
只能被动接受
对待外来文化的几种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实质
孱头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及“拿来主义”的对比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爱国
和平交往
利弊 丧权辱国 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 文化堕落 主权丧尽 贻害子孙 人自成为新人
文艺自成为新文艺
立 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因果论证)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三种品质
(破中有立)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结合社会热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此前,在上海展出的《迪奥与艺术》因为一幅由摄影师陈漫拍摄的照片引发了网络热议女模特穿戴着清朝的护甲和头饰;头发油腻花白,皮肤黑黄,妆容厚重暗黑,满脸都是雀斑。她手提一款同色系的Dior包包,一双狭长阴郁的眯眯眼,正透过照片阴鸷地望着观众。
这幅图片,却打着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以东西方艺术融合,弘扬东方美学的名头,随着迪奥的艺术展,在全球各地巡回展出。
本文的语言艺术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示一点进步了。”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反语
讽刺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地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写作背景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以及后来的国民政府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1.结合背景,分析文章本文的针对性,即主要针对什么问题而写的?
对象 做法 结果
尼采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发了疯
送去主义者 只想送去,不想拿来 中国永远贫穷落后
送去主义的坏处
类比论证:二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
讽刺盲目自大的“送去主义者”,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