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严格执法》教学设计课题 必修三第九课第二框《严格执法》年级 高一年级 主备人 课时 1课时课标要求 理解严格执法的内涵;了解严格执法对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掌握推进严格执法的具体要求。教材分析 第二框“严格执法”,讲述严格执法的内涵、意义以及推进严格执法的具体要求。 第二框“严格执法”,以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包括两目。 “探究与分享”介绍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情况和执法效果,展示了“有牙执法”的威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和调查研究认识严格执法的社会意义及示范作用,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一目“严格执法的内涵”,阐述严格执法的含义,介绍严格执法的主体及其职责;阐明严格执法的意义,即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建设法治政府。 第二目“推进严格执法”,阐述实现严格执法需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规范执法、坚持公正执法、坚持文明执法。学情分析 通过研习发现,本框教材理论难度不大,内容易理解且条理清楚。学生对法治建设有一些认识,但是往往并不系统、不深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设计思想 体现目标导航、问题导学、路径导引。本节课设计体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充分显示新课标的亮点,如议题式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通过创设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对视频的分析、对真实情景材料的问题探究,在思考、展示、交流中达成理解认同严格执法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明确严格执法的内涵,阐明严格执法对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意义,增强对法治政府的认同感。 拓展性目标:了解我国严格执法取得的成就,同时需要看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执法活动。 挑战性目标:了解执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监督执法机关执法,坚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信念。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明确严格执法的内涵和主体。难点 1、阐明严格执法的意义 2、阐释推进严格执法的具体要求。教学方法 教法: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体验、展示、反思教学用具 多媒体、传统教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这是针对当前执法不严导致法律形同虚设等情况,所提出的新要求。执法不严,主要表现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弱作为。地方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执法者的腐败,执法者的执法手段不足,执法者人身安全保障不力,都是导致执法不严的重要原因。 二、讲授新课 (一)严格执法的内涵 议题一:观看视频《法治中国》 思考:1、严格执法的内涵是? 2、严格执法的主体是?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教师总结:法律实施是维护法律权威和法律生命的有效手段,要靠严格执法来实现。没有这个法律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全面依法治国就无法实现。 内涵: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主体: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议题二:中央为什么要开展生态环保督察? 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各省市开展环保督察,是中央政府监督地方政府的表现。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工作,有利于震慑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违法犯罪活动,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有利于推动各级政府依法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增强各级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执行力。能督促地方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推动地方政府自觉接受监督,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探究答案提示:行政机关加强环保执法有何重要意义? 1.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2.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本质上就是用法律保障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法律威慑力不够,良好的生态、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人民追求的幸福生活都将难以实现。 教师总结: 3、严格执法的意义:(1)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政府必须带头严格执法,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带动全社会尊崇和敬畏法律。(2)严格执法,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社会)(3)严格执法,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对政府) (二)推进严格执法 议题三:观看视频《最美警章》 思考:如何推进严格执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教师总结: 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教师补充介绍政府职能) 2.坚持规范执法 (1)重要性 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 (2)要求 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 3.坚持公正执法 (1)内涵 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2)要求 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4.坚持文明执法 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三、课堂小结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四、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严格执法相关习题。 设计意图 明确实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的关键。 了解严格执法的内涵 明确严格执法的意义 阐释推进严格执法的具体要求 课堂小结,总结提升,增强对我国执法工作的认识。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首先,政治源于生活。让政治课因生活、因现实而生动,是本人追求的一个目标。因为只有体现生活,反映生活,政治课才有活力,才有魅力,师生才有动力。所以,本课用了生活中的一个现实案例,上课很有说服力。 其次,问题设置要巧妙。从教学实践来看,一堂课的好与否,与问题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问题设置不好,学生没话可说,或者不知老师想问什么,更不知该怎样回答,影响了课堂效果。所以课上的问题应当让学生想说、敢说、愿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