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4 全民守法 教学设计课题 必修三第九课第四框《全民守法》年级 高一年级 主备人 课时 1课时课标要求 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和要求;明确为什么要全民守法;掌握如何实现全民守法。教材分析 第四框“全民守法”,讲述全民守法的内涵、原则以及推进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这四框都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的。 第四框“全民守法”以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包括两目。 “探究与分享”介绍了我国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阐释了诚信守法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因失信受到的限制、引导学生探究推进全面诚信守法的路径,理解全民诚信守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诚信守法意识。 第一目“全民守法的内涵”,阐述全民守法的含义,阐释推动全民守法的目标,介绍全民法的原则,即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第二目“推进全民守法”,阐述推动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等。学情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同学。首先,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有关立法的含义和执法必要性等相关立法知识;但整体储备较少,对如何守法的理解也还有所欠缺。其次,从学习能力上看,该阶段的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但缺乏法律应用的实际能力;最后,从情感角度看,学生对法律已经有了一定了认同感和崇敬感。因此,通过本科的学习要提高学生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设计思想 体现目标导航、问题导学、路径导引。本节课设计体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充分显示新课标的亮点,如议题式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通过创设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对视频的分析、对真实情景材料的问题探究,在思考、展示、交流中达成了解全民守法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阐明倡导全民守法的原因,体会人们在法治国家中的美好生活,明确全民守法的意义,增强一会儿中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拓展性目标:理解全民守法要求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挑战性目标: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坚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信念。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描述全民守法的内涵,阐明倡导全民守法的原因难点 阐释推进全民守法的要求和措施教学方法 教法: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体验、展示、反思教学用具 多媒体、传统教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失信惩戒》 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人人参与的法治,全民守法才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只有将法治观念植根于民心,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治中国才能形神兼具,行稳致远。 二、讲授新课 1、全民守法的内涵 议题一: 观看视频《法治中国-全民守法》 思考:何为全民守法?为什么推进全民守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教师总结: 1.内涵: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原因: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议题二:观看视频《高铁霸坐》 思考:遇到类似情况,你会如何处理?(从权利与义务角度思考) 议题三:观看视频《今日说法》 思考: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我们该如何维权?(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议题四:展示材料: 2021年4月19日,上海国际车展媒体日首日,特斯拉的展台上出现一位穿着“刹车失灵”和特斯拉标识T恤的女士进行维权。当日,该女士站上特斯拉车顶,情绪十分激动,并做出敲打车顶的行为,喊着“特斯拉刹车失灵”。随后,被两名保安将该女子抬出场外,现场稍后恢复了秩序。因行为过激,20日早上,上海警方发布警情通报称,涉事女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车顶维权”引发舆论热议。 经了解,该车主是在2019年购入一辆白色特斯拉,在2021年2月21日,通过红绿灯路口的时候发现踩刹车时车子并没有减速,随后车子发生了追尾,经医院诊断,车主的父亲轻微脑震荡,而母亲身上则出现多处软组织损伤。之后,该车主就走上了维权之路,曾于今年3月份在河南郑州手持喇叭坐在特斯拉体验中心郑州福塔店进行维权,但是维权之路艰辛无比,维权2个多月,依旧没任何进展。这才有了车展现场的那一幕出现。 思考: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涉事女子在车顶维权的行为是否是合法行为?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教师总结: 3.全面守法的要求: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2、推进全民守法 议题五:观看视频《法治社会建成》 思考: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教师总结:全民守法的措施 ①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②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③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三、课堂小结 当法律得到人民内心的认同、信任和尊崇,全民守法、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良好愿景就此变为现实。中国的法治实践验证着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将法治观念植根于民心,人人尊法、知法、守法、用法,法治中国才会形神兼具,行稳致远。法治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人,法治建设必须靠人。 四、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全民守法相关习题。 设计意图 明确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 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公民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阐释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 课堂小结,总结提升,增强法治观念,调动投身于依法治国时间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第一,政治源于生活。让政治课因生活、因现实而生动,是本人追求的一个目标。因为只有体现生活,反映生活,政治课才有活力,才有魅力,师生才有动力。所以,本课用了生活中的一个现实案例,上课很有说服力。 第二,问题设置要巧妙。从教学实践来看,一堂课的好与否,与问题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问题设置不好,学生没话可说,或者不知老师想问什么,更不知该怎样回答,影响了课堂效果。所以课上的问题应当让学生想说、敢说、愿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