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探究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中国优势的民主形式,使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制度安排上,显现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实践中。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本质要求。第五课围绕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在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内容。主要探究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准确背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四项职权,并能绘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流程图。拓展性目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性质、产生、职权、设立部门部等相关内容,更好地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是如何工作的。挑战性目标:准确把握人大代表的产生、职权、义务,理解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⑴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⑶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教学难点:⑴我国国体与政体的关系。⑵人民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社会政治生活阅历,具备一些政治生活常识,通过一段时间政治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了政治生活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对本课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政治术语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教学方式方面,本节课定位为活动探究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对话交流、调查访谈等方式。在教学手段方面,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包含PPT、视频等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 复习第一单元内容,并引出第二单元内容,并对第二单元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由此导入新课。 回顾前面所学知识,了解单元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了解单元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结构构建。议题一 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ppt展示:播放视频、板书并布置任务:请学生绘制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导图 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和预习,自主绘制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传导图,理解人民时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政治认同。议题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根据课本相关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点,形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学生归纳全国人大的性质、地位、职权、组成、常设机关等知识,并进行具体分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议题三 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人大代表相关知识归纳,并开展学生活动: 我有建议提人大 归纳人大代表地位、任期、产生、职权、义务,小组讨论,形成议案。 使学生树立有意见和建议可以反映给人大代表和监督人大代表工作的意识,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课堂小结 ppt展示:知识结构图 每组派一代表进行知识结构的讲解和总结。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后作业:给人大代表的一封信。板书设计: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框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2、全国人大的地位,职权(二)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1、产生2、地位3、职权4、义务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较多,我采用了议题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制度自信。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沁县实验中学 杨成英教学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材简析:本书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阐释了我国在政治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如何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包含哪些内容,如何体现在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如何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这关乎着怎样助力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富强,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此框题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背景,了解其内涵,领悟其优越性。以及,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的地位与作用,为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做出努力。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认识我国的政权的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阐释我国国家权力如何运行;感受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必然性;拓展性目标:能够通过对身边人、身边事的观察,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生活中的体现;能够通过对比、分析、案例阐释,体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扎根国情,认同其优越性挑战性目标:探讨《民法典》的产生,论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认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难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教材内容思路清晰、案例充分,但理论性较强、抽象度较高、结论性表述较多,需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情境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触发学生联想、类比,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深刻认识和深度学习通过对第一单元三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明确了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理解了党领导一切的原因,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产生了认同。但是,对于人民如何实现当家作主;通过何种制度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存在一定的疑问。同时,对于这一制度的产生、地位、优越性方面,还需要深入的探究。因此,本课需要将第一单元以及第二单元前三框的知识串联起来,通过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产生的原因、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体验、展示、反思相结合.在教学手段方面,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包含PPT、视频等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伟大历程》当家做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以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议题一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Ppt:称谓为何不同。 2.播放视频《新闻联播》: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30日签署了第49号、50号主席令。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化妆品监督。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小燕带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咸阳市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决定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参加。 3.探究:高票通过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通过第一个材料的分析说明政体的含义。通过对第二个材料视频的分析归纳出我国权力是如何运行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民族集中制的含义。对。高票通过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感悟政体的含义 议题式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探究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增强政治认同感。议题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Ppt:三权分立pk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作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 ——邓小平 3.火神山医院的快速建成。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通过对三个材料的分析,归纳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行;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体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到它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突出的制度优势,它集思广益、凝聚智慧;它团结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让人民朝着国家共同的发展目标前进。 让我们坚定制度自信,在党的领导、国家有效治理下,不断成长,不断进步,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国家治理的参与者、设计者。 小组内进行总结交流 总结提升,加深对知识的学习深化。课后作业:1.根据所学内容,绘制知识结构图。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以下为我国推进《民法典》编纂工作的部分重大事记。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2015年8月,编纂民法典列入了调整后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20年5月28日15时08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板书设计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是什么(内涵、基本内容)2.为什么(决定因素、地位、优越性)3.怎么做(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教学反思:这一节理论型强,比较抽象,需结合学生既有知识及情境使学生理解知识点,我在教学中用了视频等资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和强化制度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