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年 级 高一年级 学科 政治 课型 课时 1
主备人 审核人
课 题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学习 目标 【基础性目标】我能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意义,描述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理解建立新中国的重大意义,理解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 【拓展性目标】我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挑战性目标】我能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需要坚持党的领导。
重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社会主 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意义 难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含义和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导学过程
环节 问题导学 学法指导
自主 学习 【聚焦基础性目标】 一、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 的过渡,并在 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 。 (2)194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 。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过渡时期 ①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 ②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对 和对 的社会主义 。 (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①前提:我国 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标志: 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 在我国初步确立。 ③意义: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 。 3.艰苦探索 (1)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 、怎样 ,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 (2)成就 ①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1.开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 的历史新时期。 2.作用:改革开放是 的关键抉择。 3.目的 (1)生产力:进一步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社会主义: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 。 (3)党的建设: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 ,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实践成就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 ,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 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1.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历史意义 (1)对中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 的光明前景。 (2)对世界 ①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 伟大旗帜。 ②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 和中国方案。 (3)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 的新征程。 3.结论: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是历史的选择,是 ,是正确的选择。 预习教材, 补充完整
合作 探究 【聚焦拓展性目标】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与分享】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于这三方面的改造,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或政策 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重大历史意义 【探究与分享】 材料: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思考:结合材料,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探究与分享】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的准确判断为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 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ー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千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 结合你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说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内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要有专人笔记汇总,然后选派代表与同学们分享。
达标 检测 1.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是被中国40多年的改革实践所证明的。“改革红利”的释放也是支撑中国未来10年7%~8%中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之所以强调“改革红利”,是因为( ) ①通过改革可以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②改革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改革可以决定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 ④改革可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居民老张是怀旧的人,虽然退休了,还依然保留着过去家庭的记账本,三十年前的记账本里写着家庭消费内容与支出,在食品方面包括面条、豆腐、土豆、白菜等普通食物,很少记录肉类。三十年后的今天,他已经开始用电子记账本,上面的食物支出更多的是鱼、虾、肉,甚至还有外卖。化妆品也从廉价的雪花膏变成了韩国品牌化妆品。而由国企退休的他,现在受聘于一家外企,收入早就今非昔比。老张家的这些变化( ) ①说明社会整体文化程度提高了 ②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③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 ④反映出中国已经实现全面脱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带领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完成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重任,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以后,我们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正是改革开放,极大调动了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社会活力、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快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目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30%,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引擎,正在由过去的“赶上时代”变为“引领时代”。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这一飞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2)结合材料,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 随堂完成, 灵活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