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一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深刻感悟中华法系为人类发展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认同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坚定依法治国信心。2.科学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我国法治建设历程,分析生活中的相关案例。3.法治意识:坚持法治精神,遵守宪法和法律。4.公共参与:做到学法、懂法、敬法、守法、用法,积极宣传法律知识。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难点】法的产生及其本质三课前预习1.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___________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____________。 ②立法的________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________、保障公民权利、确保_________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①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_________行使权力、履行职责。②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_________建设不断推进。 ③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__________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__________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国家高度重视通过________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②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__________、越来越___________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4)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__________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启示(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_________的主张、理念,也是_________的实践。3.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 )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 )。(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 )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向因素。4.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 )、( )和( )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 )、( )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 )和( )。5.法的特征(1)法是维持__________、调整_________的一种___________。(2)法是由国家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社会规范。(3)法是由国家_________保证实施的具有__________的社会规范。四自我检测1.《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奴隶主阶级为了统治奴隶阶级,建立国家,中国古代法律也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材料表明( )①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②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③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④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唐律疏议》强调,“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加重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行政、民事法律责任,以重典治乱,更好地威慑、打击违法行为,被称“史上最严”。据此可以推断( )①法治替代了人治,成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②食品安全相关法令的实施充分发挥法的职能③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其优秀思想和理念传承至今④法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近来国家加强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税收监管和规范,多位知名网络主播因涉嫌偷逃税款被行政处罚。网络直播行业不是“法外之地”,每个符合纳税标准的网络主播都应依法纳税。同时,网络直播行业也要加强自律,实现健康发展。这意味着( )①法律都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②建设法治社会需要社会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③以法治精神滋养道德,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广场舞噪声、机动车轰鸣“炸街”、酒吧等商业场所噪声扰民。以上行为,如果经劝阻、调解和处理未能制止,或者有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上述规定体现了( )①全过程民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回应人民关切③国家职能服务国体,民主与专政辩证统一④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维护人民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全国法令,制定人类历史上第-部成文法《汉谟拉比法典》,推动古巴比伦王国进入上古两河流域的全盛时代;唐太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一部《贞观律》成就了贞观之治。这表明( )①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②法律体现着全民的意志③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④法者,治之端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可见,习近平法治思想( )①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思想引领和制度保障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③是真正契合中国法治实践需求的科学法治理论④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与传统法律文化有机结合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7.在党的领导下,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编纂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重要法律——民法典。国家安全、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统领性法律相继制定出台,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等重要领域的法律进行了系统全面修订,网络信息、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立法取得突破,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筹推进,涉外领域立法不断加强。这一立法进程表明( )①在我国法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②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之相适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1年,我国制定反有组织犯罪法,依法惩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制定数据安全法,全面提升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依法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由此可见( )①加强立法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②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规定,允许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着正装或便装,不着监管机构的识别服;人民法院在庭审活动中不得对被告人或上诉人使用戒具。自此,除特殊情况外,被告人出庭告别了穿囚服、戴手铐的时代。这一变动( )①体现国家对个人自由选择权的尊重②体现了国家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③能让人们感受到司法的温暖④表明法律要反映所有公民的诉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工作要点强调,要提高备案审查工作质量,对工作中发现的合宪性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对违反宪法法律规定的法规、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依法予以撤销。这是基于( )①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③宪法是党的主张和公民意志的体现④合宪性审查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三课前预习1.(1) 宪法 法律体系 有法可依 科学化、民主化 公平正义 国家权力正确行使(2) 法定权限和程序 法治政府 依法独立 事实(3) 宪法和法律 广泛 充分(4)依法治国2. 国情 社会制度 人民 中国人民3.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 法4. 私有制 阶级 国家 经济上 政治上 根本利益 共同意志5.(1) 社会秩序 社会关系 社会规范(2) 制定 认可(3) 强制力 普遍约束力四自我检测1.C2.C3.C4.C5.C6.D7.C8.C9.C10.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