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1法治国家一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结合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原则和条文,阐述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增强对我国法律的认同2.结合具体事例,阐释如何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明确全国人大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法律机制,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3.阐释建设法治政府的总目标,说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和措施,理解政府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建设法治社会,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4.公民要依法参与良法的制定,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公民要积极参与政府的决策、监督政府的行为必备知识:法治国家的内涵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关键能力:理解宪法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列举具体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法治国家的内涵;怎样建设法治国家2.难点:法治国家的内涵;怎样建设法治国家三课前预习1.法律是通过( )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2.( )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 )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3.法治国家的含义法治国家,就是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___________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___________开展。4.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1)推进__________实施。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__________,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__________。加强宪法__________,落实__________机制,推进__________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纠正__________的规范性文件。(2)建立完备的__________。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_______。在_______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__________体系,实现国家治理__________。(3)完善__________机制。_____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__________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5.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1)坚持___________至上。________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___________,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律是通过___________制定出来的,反映了___________的意愿,符合___________的利益,体现了社会___________,应该得到全社会的___________。(2)坚持___________之治。法治国家强调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一方面,良法应___________,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___________的需要,符合___________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___________。推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3)尊重和保障___________。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___________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___________的确认,并通过___________加以保障。(4)规范___________的运行。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___________,加强对权力运行的___________,把权力关进___________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四自我检测1.法治国家就是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坚持宪法法律至上,这是因为,宪法法律( )①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②作为社会治理的准绳,能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③具有平等性,体现着全民的共同理想和信念④具有强制性,能够杜绝社会不法行为的发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办好家庭教育,关乎孩子健康成长,也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这实现了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的模式转型。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法的制定与实施是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法治体现②国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立良法求善治③推动家庭教育模式迭代升级,彰显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④强化国家干预,将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国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0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以良法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下列关于良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良法应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②良法应得到所有民众的认同③良法的制定应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④良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4.古语云:“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这启示我们,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以( )①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 ②凝聚全体国民的意志 ③提高国家治理的水平 ④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1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开始实施。该规定设定了很多新规则,如“人脸信息”和人脸信息的“处理”的法律界定,对于信息处理者处理人脸信息提出新要求,对于信息处理者处理人脸信息进行了限制等。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规定( )①是依法行使立法权,进行科学民主立法的表现②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相关案件提供依据③说明就法律适用问题提出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的职权④是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法院执行人大决议的措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要求人民法院在司法裁判中遇到“扶不扶”“劝不劝”“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难题时,亮明立场,辨明方向,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这一要求( )①体现了公正司法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坚持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③完善社会主义法治,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④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引领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2年,某地结合当地实际,深入推进“法律九进”(进机关、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市场、进景区),大力开展“法治九建"(依法行政示范机关、依法管理示范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法守法示范家庭、依法经营示范企业、公平守信示范市场、诚信文明示范景区)示范创建活动。开展上述活动( )①有利于进一步筑牢法治国家的基础②有利于健全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③能提高各层次各领域依法治理水平④意在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援助制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漫画告诉我们建设法治国家需要( )①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②强化制度对权力的监督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④不断完善各项法律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1年,法工委扎实开展备案审查工作,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查了5741件。这表明建设法治国家要( )①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②以保障公民权利为最高准则③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④不断建立完善各项法律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建言专栏,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网上意见征求活动。活动组织有序,社会反响强烈,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01.8万条,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这一做法( )①可以使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②能够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③说明人民民主具有全民性,民主决策造福人民④表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三课前预习1.民主程序2. 宪法法律至上 宪法法律3. 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 依宪执政 国家权力 依法开展4.(1) 宪法 依宪治国 依宪执政 实施和监督 解释程序 合宪性审查 违宪违法(2) 法律体系 首要内容 宪法 社会主义法律 有法可依(3) 法律实施 政府 司法机关5.(1) 宪法 宪法法律至上 最高准则 民主程序制定 全体人民的意志 全体人民 共同理想和信念 尊重和遵从(2) 良法 依法治理 良法 内容合理 社会和人民 公平正义 各个方面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3) 公民权利 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 法律的确认 执法和司法(4) 国家权力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监督权 法律制度 制约和监督 制度四自我检测1.A2.A3.D4.A5.C6.D7.A8.A9.B10.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