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3法治社会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3法治社会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3法治社会
一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增强建设法治社会、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的信心与动力。
2.科学精神:理解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3.法治意识:学法、信法、用法,培养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4.公共参与:养成依法办事的自觉,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1.法治社会的具体表现。
2.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任务和重大意义。
【难点】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三课前预习
1.法治社会的内涵
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1)全社会对法治_________________,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_________________,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3)社会纠纷_________________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和意义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________________。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________________水平。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3)建设完备的________________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________________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2.意义: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四自我检测
1.某同学以“数说医保成绩单”为题进行述评,展示了以下调查资料。国家医保局多次调整全国核酸检测价格,从最初的120元,降到80元,再到60元,再到40元以下。国家医保局实施集中带量采购,2021年药品“集采”平均降价50%以上、耗材“集采”平均降价80%以上,累计减轻群众负担超过2500亿元。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2年1月1日实施,药品总数达2860种,74种药品新纳入目录,谈判药品平均降价61.71%。2021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其评论恰当的是( )
①医保局为民执政,建立全民免疫屏障
②国家降低就医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③各方明确权利与义务,完善责任分担机制
④医保政策不断完善,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司法部决定,自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全国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以保障农村群众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司法部这一举措( )
①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补齐司法服务短板
②以法治代替德治,加快推进乡村法治社会建设
③坚持了法治为民,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④发挥了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随着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人民群众通过合法手段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纠纷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下列属于法治社会建设措施的是( )
①不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③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好市民公约的法律规范作用
④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党的十九大把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法治社会意味着( )
①社会纠纷已经不再发生
②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③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
④宪法和法律已经成为全社会唯一的行为规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H县城乡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执法人员对店外乱摆乱放、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各类违规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并积极帮助他们搬移物品,劝导违规经营的店主自行整改违规行为。该县开展文明交通执法行动,是基于这能使( )
①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得以提高
②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③推动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遵守
④保证法治成为每个公民的信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正式实施,其目的是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某区司法局启动法律援助法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区营造学习宣传法律援助法的浓厚氛围。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保障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政治地位
③创立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模式
④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建设法治中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政府及其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该法的出台与实施( )
①为个人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促进社会纠纷得到解决,健全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③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完善法律体系
④提高了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权益,使其获得必要的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覆盖面逐步拓宽,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保障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推进( )
①有利于扩大公民权利范围,有利于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
②有利于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③能更好地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为诉讼当事人提供平等的司法保障
④旨在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近年来,某市辖区相继在国土、住建等矛盾纠纷易发部门设立调解工作室,在街道设置治安纠纷调解工作室、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个人调解工作室等,使调解服务覆盖全区。此做法旨在( )
A.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治观念 B.健全纠纷化解机制,建设和谐美丽家园
C.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充分利用诉讼程序,减少基层违法行为
10.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下列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的是( )
A.子产铸鼎,公布法律,让老百姓周知国家常用的法律
B.“其身正,不令而行”,统治者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C.人们“信官不信法”,总是寄希望于“青天大老爷”
D.窦娥被杀前发下三桩誓愿,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1.法治社会的内涵
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1)全社会对法治_________________,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_________________,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3)社会纠纷_________________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和意义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________________。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________________水平。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3)建设完备的________________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________________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2.意义: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参考答案:
三课前预习
1.(1)普遍信仰
(2)普遍遵守
(3)依法
2.(1)法治意识
(2) 法治化 社会规范
(3)法律服务体系
(4)预防化解
四自我检测
1.C
2.D
3.B
4.C
5.C
6.B
7.B
8.C
9.C
10.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