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9.1科学立法一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巨大成就,增强推进科学立法、促进公平正义的信心。【科学精神】科学把握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现状,正视立法质量日益凸显的现实;明确科学立法的原则和措施。【公共参与】树立法治精神,理解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强化参与科学立法的责任担当。【法治意识】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国家立法建言献策,主动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中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科学立法的内涵;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2难点:科学立法的内涵;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三课前预习1.科学立法的原则(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______,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立法要符合我国的______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2)科学立法符合____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______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______的需求。(3)立法必须遵循______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______,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2.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1)科学立法要做到______,在____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______,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______开展立法工作。(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______,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______,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______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______、权力与责任。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______相统一、相对应。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______,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3.实行依法治国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依法治国方略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是_______二是依法治国必须_______、_______;三是依法治国必须坚持_______。(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它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总称。(3)_______要求一切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人民严格守法;_______要求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要依法认真追究;_______要求严肃执行法律规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_______要求加大加快立法力度。(4)近年来,我国立法机关坚持民主立法,许多重要法律在制定过程中都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经过多次审议才通过。这反映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4.科学立法体现我国(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科学立法符合( )和( )。5.在我国,( )和( )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四自我检测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家庭教育领域专门立法,从前期调研到进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再到三次审议,十年磨一剑。该法律的审议通过( )①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②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确保了法律落地实施③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充足、有力的法治保障④表明依法执政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1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期间,公众提出了32万余条意见建议。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共61条,修订草案一审稿修改48条、删除1条、新增24条,这样的力度被认为不亚于废旧法立新法。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立法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②为维护人民合法权益,要坚持立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③公众参与立法是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④法律条文只有经过修改完善,才具有更强的法律约束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围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香港基本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环境法典、教育法典、行政基本法典的修订和编纂,为法治中国的恢宏画卷再添新箱。这表明( )A.良法善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 B.我国行政执法体制已健全完备C.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 D.建设法治中国需要统筹与规划4.民法典草案全部或部分先后14次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民法总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3次,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一并公开征求意见1次,民法典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各分编草案分别公开征求意见9次,民法典草案公开征求意见1次,共有425762人次提出1021834条意见。这表明( )①我国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科学立法②公民积极参与有利于促进良法善治③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立法决策权④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功能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医疗卫生领域立法,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两次审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加快疫苗管理专门立法,对疫苗管理法草案进行了初审,通过建立覆盖研制、生产、流通、预防接种全过程全链条的疫苗监管法律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通过立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①进一步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②旨在填补公民健康权的法律空白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④是国家对人权的充分尊重和保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为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其出台过程如下:2020年6月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家庭教育促进法立法规划2021年1月、8月、10月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并三次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2021年10月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正式实施上述材料表明( )①该法的制定有利于通过法治引领家庭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④立法过程中引导公民参与立法,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快捷、轻便、经济等优点成为老百姓的代步工具,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隐患。为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山东省司法厅与省公安厅等部门密切配合,通过“立法公众代表座谈会”“调查问卷”“征求民意进社区”等活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修改论证,形成《山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山东省政府的立法工作告诉我们( )①立法工作要坚持扩大民权,集中民智②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问题得到彻底解决③科学立法要顺时代之需,应民众之求④地方政府应积极履职,努力实现善政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立法座谈会于2022年4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认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的重大意义、特点要求,进一步凝聚共识,高质量做好立法工作,切实保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栗战书的讲话表明全国人大要( )①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根据人民利益行使权力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③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立法权④科学立法,通过立法促进社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房子需要装修吗”“您家宝宝的早教班选好了吗”“需要办理贷款服务吗”……您是不是经常接到类似这样的骚扰电话?那多半是因为个人信息“裸奔”造成的。随着民法典正式施行,我们的个人信息将得到更好的保护。材料表明( )《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①民法典实施应以公民利益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法律只有涵盖各方面,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力③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④良法修订需要回应社会关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2年3月1日,《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行为进行规范。据此,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①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能管理公共事务②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我国提高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④我国同改革开放相适应,建设中国特色法律体系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参考答案:三课前预习1.(1) 国家性质 政治制度(2) 国情 国家机关 社会发展(3) 法律体系 对象和界限2.(1) 依法立法 法治 法律依据 法定程序(2) 民主立法 沟通机制 有序参与立法(3) 权利与义务 权利与义务 权力与责任3.(1) 广大人民群众 制度化 法律化 党的领导(2) 立法 执法 守法(3) 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 有法可依(4)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前提。4. 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国情 实际5. 宪法 立法法四自我检测1.B2.C3.D4.A5.D6.B7.D8.C9.D10.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