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5.1法不可违1.政治认同: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2.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4.健全人格: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5.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教学目标:1、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哪些?2、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种类有哪些?3、如何做到遵章守法?请同学们在5分钟之内阅读完教材P46-51的内容,并结合《学导练》中的课前预习,思考以下问题,并将答案在课本上划出。自主学习第一章节01、违法无小事分享交流:唐山打人事件案犯一审全部获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唐山打人案判了2022年9月13日至15日,河北广阳区人民法院根据刑法作出判决: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2万元。法律词典初识违法行为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A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B▲▲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1.法律的作用P46教学目标探究分享赏图片,答问题:P47“探究与分享”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类: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2.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一般违法行为(危害程度较轻)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为:犯罪(危害程度较重)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违法 类别 比较内容 违反的 法律 社会 危害性 法律后果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法行政法相对轻微一般违法相对轻微一般违法承担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受到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宣传VB 留等)刑法最严重犯罪接受刑事处罚(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共同点:①都是违法行为;②都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不同点:①触犯的法律不同;②社会危害程度不同;③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结论:①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②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活动3:找一找:同与不同比较一般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与犯罪环节一:学法违法无小事笔记区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1、酒驾。2、抢劫他人财物。3、欠钱不还。4、吸毒。5、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6、醉驾7、贩毒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小试牛刀:判断以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第二章节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P49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相关链接P49※1.身边违法行为有哪些——①行政违法行为(1)行政违法行为52341妨害公共安全扰乱公共秩序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侵犯人身权利财产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镜头二照相馆没有经过他认同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违反了《合同法》侵犯了肖像权侵犯了著作权民事违法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典型违法行为规范法律民事权利包括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人身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等。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在民事活动中,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判断违法行为类型的技巧:一看所违法的法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 ——直接得出结论二看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拘留、罚款——直接得出结论三看典型行为:如,扰乱公共秩序——参考对社会的危害程度遵章守法第三章节2021年7月31日,经警方调查,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8月16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对犯罪嫌疑人吴某凡以涉嫌强奸罪批准逮捕 。2022年6月10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了被告人吴亦凡强奸、聚众淫乱一案。因涉及被害人隐私,案件依法采取不公开开庭审理方式。法院将依法择期宣判。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预防行政违法行为)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预防民事违法行为)※3.我们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课堂总结法律的社会作用: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标准或方向,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种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如何做?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法不可违1、下列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A.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 B.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 C.学生未按时交作业的行为 D.殴打他人而导致死亡的行为 B2、一名旅客在从宁波飞往昆明的航班上谎称其同伴携带了炸弹。飞机抵达昆明机场后,这名旅客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机场公安治安拘留15日。旅客的行为是(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严重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B3、2017年2月22日,南充一网友黄某在微博上发布村民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参与抢救的村委会书记已被隔离……5 570头家禽已被感染的信息。经调查,该信息为谣言。警方在及时辟谣后将黄某抓获。这一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每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③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违法犯罪④要理性利用传播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D小王家饲养的宠物狗经常在夜里狂吠,邻居对此很有意见,多次与小王交涉,小王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有权养狗,狗叫是正常现象。”邻居于是报警,说狗叫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侵犯了他们的权利。最终,小王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小王很不服气。4.材料分析题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课件.pptx 唐山打人案判了.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