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一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学生要确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2.科学精神:通过学习对比三种建国方案,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方案的科学性。通过历史脉络的把握和近代社会情况的分析,懂得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3.法治意识: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政治、社会情况;比较三种建国方案,从而明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和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2.难点: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三思维导图
四课前预习
1.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1)团结性: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量。
(2)革命性:中国工人阶级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之下,富有_____精神。
(3)先进性:中国工人阶级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革命斗争存在的根本性弱点一是没有认清_____,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_____特别是_____,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2)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和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_____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_____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_____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_____,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4)历史结论
_____,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3.三种方案的比较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这三种方案在实践中反复检验的结果
第一种方案: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_____的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 ,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方案: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_____走独立发展_____的道路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第三种方案:以_____为代表,主张建立_____领导的、以_____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_____走向_____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_____和_____的矛盾、_____和_____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_____和_____的统治,争取_____和_____;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_____和_____。
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2)在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五自我检测
1.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引发了观众情感共鸣。某班同学以“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以下是同学乙所述故事的部分内容。
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 )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百姓之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
③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最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其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B.中国人民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C.中国基本国情和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D.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主要的矛盾有( )
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从下图歌词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使中国革命实践终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②意味着中国的革命实践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③使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④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由中国共产党党员曹火星在北平(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创作的一首红色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主席建议在“中国”前添加上:“新”字。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新而貌
②表达了人民群众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③反映了新的政权与以往旧政权有着本质的区别
④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在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国共产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
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
②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
③说明党的自身建设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和巩固
④体现了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习近平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②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③使中国人民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2年5月1日,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
②我国取得的伟大成绩是广大人民奋斗出来的
③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的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④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895年,严复用眼泪和鲜血写就了《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的口号。从此,“救亡图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些仁人志士深刻地认清了当时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源所在
B.先进知识分子们都是围绕中国出路、前途和命运进行探索的
C.这充分说明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D.他们的方案虽然符合人民利益,但违背社会规律最终失败
10.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陷入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决定因素是近代中国的( )
①基本国情
②多重社会矛盾
③主要矛盾
④各种政治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四课前预习
1.斗争
2.(1) 革命的目的和对象 人民群众 工农群众
(2) 实现共产主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人民民主 国家的权力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 半殖民地半封建 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本主义 中国共产党 工人阶级 工农联盟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4.(1) 帝国主义 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 人民大众
(2)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5.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五自我检测
1.B
2.B
3.A
4.C
5.A
6.A
7.A
8.D
9.B
10.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