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2023学年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考试范围:第1-4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评分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33分)看拼音写词语。(10分)cǎi hóng hún zhuó pān dēng zhǎn dīng jié tiěyōng dài néng nài jǔ sàng pái shān dǎo hǎi2.用“幽”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4分)(1)那儿的白丁香有淡淡的 。(2)每到傍晚,我总爱到孤竹文化公园中 的小路上散步。(3)他是个 的人,常常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4)光线很 ,我连对面的人都看不清楚。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7分)(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别出心 大步 星 自 自受 惊天 地技高一 斩钉 铁 全神 注 弄巧成 (2)含有一组反义词的词语有 。(3)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前无古人、 的伟业。(4)“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技术高人一等的人往往能够抢占先机,抓住机遇。”如果用一个四字词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的内容,是 。4.选择省略号的用法。(4分)A.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B.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C.表示语意的跳跃。D.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1)完了!这个题我没有认真听……这次竟然考到了。……老师是怎呢讲的来?……怎么答?我这次肯定会考砸!……( )(2)他一边做着俯卧撑,嘴里一边嘟囔着:一百,一百零一……( )(3)今天天气真好呀!……你作业写完了吗?( )(4)“我借你的书……我……我不小心弄丢了”,他拧着衣角,“对……对不起!” (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1)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喝茶能提神,在茶香中还可以平复心情。”妈妈对我说。(改为不用“说”来表达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北京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地方。(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 回顾提升(12分)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2.红军不怕远征难, 。等闲识得东风面, 。3.李先生阔别家乡五十多年后,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我们可以用诗句“ , ”来形容他的情形。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25分)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1分)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1)“熬”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再查 画。“熬”是忍受的意思,说明了 。(3分)(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2分)(3)“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 ,“搔搔后脑勺”说明他 。(2分)(4)“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下渔夫的话。(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代文阅读。(14分)送别!国之脊梁袁隆平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由于国家粮食短缺,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发现一株稻株籽粒多达230粒,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然而,袁隆平在试验田不断选种,终于在1964年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此后,他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袁隆平这一代人曾经历过粮食短缺的痛苦,对于粮食格外珍爱。他曾表示,自己挑研究生有一个条件——不下田就不带。只有亲身下过田,体会过“锄禾日当午”艰辛的人,才会对“粒粒皆辛苦”有深刻体会。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都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他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临近90岁时,袁隆平仍每天去试验田“打卡”。他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 ,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送别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1)填写结构图, 梳理袁隆平的生平。(3分)(2)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想分别是 和 。请想象一下他的第二个梦想的画面,在文中的横线上写下来。 。(3分)(3)题目中的“国之脊梁”是什么意思?请你用文中的例子来证明袁隆平是“国之脊梁”。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如现在评选袁隆平院士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为他写一则颁奖词。(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部分 习作表达(30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陪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味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逐渐地不再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重点突出。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另附纸答案解析部分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1.【答案】彩虹;浑浊;攀登;斩钉截铁;拥戴;能耐;沮丧;排山倒海【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彩、虹、登、斩、截、戴、耐、沮、丧”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故答案为:彩虹、浑浊、攀登、斩钉截铁、拥戴、能耐、沮丧、排山倒海【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2.【答案】(1)幽雅(2)幽静(3)幽默(4)幽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1)“白丁香”应用“幽雅”。(2)从句中的“傍晚”“公园”等词语,可知用“幽静”更合适。(3)形容人的性格特点,“幽默”更合适。(4)光线看不清楚,用”幽暗“更合适。故答案为:(1)幽雅;(2)幽静;(3)幽默;(4)幽暗【点评】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3.【答案】(1)裁;流;作;动;筹;截;贯;拙(2)弄巧成拙(3)惊天动地(4)技高一筹【解析】【分析】(1)考查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2)含有一组反义词的词语有很多,来龙去脉、前呼后拥、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口是心非、头重脚轻。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4)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语境来分析,词语就了。故答案为:(1)裁、流、作、动、筹、截、贯、拙(2)弄巧成拙(3)惊天动地(4)技高一筹【点评】(1)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2)此题主要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3)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4.【答案】(1)A(2)B(3)C(4)D【解析】【分析】省略号的作用:A.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B.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C.表示语意的跳跃。D.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1)这段话是对“我”当时的心理描写,句中的省略号是“我”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故选A。(2)他一边做着俯卧撑,嘴里一边数着数:一百,一百零一、一百零二、一百零三、……句中的省略号是递增的次数。故选B。(3)前句说的是“今天天气真好呀!”,后句说的是“你作业写完了吗?”,从语义上分析后句没有顺着前句说,意思是是转折的,跳跃的。故选C。(4)从语意来看,是把借别人的书弄丢了,再向对方表示歉意,说话结巴,欲言又止。故选D。故答案为:(1)A(2)B(3)C(4)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5.【答案】(1)一个人想活下去,就必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难道不令人惊叹吗?(3)“喝茶能提神,在茶香中可以平复心情。”妈妈告诉我喝茶的益处。(4)改法一:北京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改法二:北京是个美丽的地方。【解析】【分析】(1)双重肯定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果想要改肯定的话,可以去掉偶数个否定语气,这样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比如“不得不”就可以用“必须”来替换。改过之后,也要重新读一下原来和更改后的句子,两者比较,在确认一遍。(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3)本题主要考查对“说”的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应结合语境写出“说”的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说”可以用“告诉”来替换。(4)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本题有两种该法,改法一:北京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改法二:北京是个美丽的地方。故答案为:(1)一个人想活下去,就必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难道不令人惊叹吗?(3)“喝茶能提神,在茶香中可以平复心情。”妈妈告诉我喝茶的益处。(4)改法一:北京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改法二:北京是个美丽的地方。【点评】(1)掌握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互换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2)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3)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4)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第二部分 回顾提升【答案】1.稻花乡里说丰年;路转溪桥忽见2.万水千山只等闲。万紫千红总是春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答题要注意“ 稻 ”、“ 鬓 ”等字的写法。故答案为:1)稻花乡里说丰年;路转溪桥忽见(2)万水千山只等闲。万紫千红总是春(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1.【答案】(1)A;ao;灬;10;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2)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3)感到问题很难办;正在认真考虑,又体现了渔夫的憨厚(4)略【解析】【分析】(1)此题不仅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组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查。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熬”āo,音序A,笔顺:丨一乛丿丿一丿乀丶丶丶丶,所以总笔画:14,部首:灬,部外笔画:10。在文中的句子“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意思是“熬”说明了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2)反问意思的句子改为陈述句:要把一些带有感叹的成分的语气助词和感叹符号等的改为陈述句的语气。常用的语气助词有:啊、呢、哇、等;一般和“真”连用。 感叹句改为陈述句改写时去掉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真、呀、啊、呢、哇等语气助词;同时需把感叹号改为句号。本句“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去掉感叹词“ 怎么 ”,把“行”改“ 不行 ”,把句末的感叹号改成句号。即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阅读文章可知,渔夫家本来就过得很拮据,现在又面临邻居家孩子无人照顾的情况,相关句子“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而“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又体现了渔夫的憨厚。(4)发挥合理的想象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根据文章内容合理想象,言之有理,没有语病。如:“多可爱的孩子呀,可是太可伶了,这么小就没了娘,咱们可要想亲生的一样带他们。”故答案为:(1)A、ao、灬、10、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2)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3)感到问题很难办、正在认真考虑,又体现了渔夫的憨厚【点评】(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2)掌握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认真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理解答题。(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人物说的话的能力,要结合文章合理想象。2.【答案】(1)“三系配套法”成功,实现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2019年|每天去试验田,心怀两个梦想|1953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禾下乘凉梦”;像高粱那么高,谷粒如花生米那么大(合理即可)(3)“国之脊梁”是指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袁隆平成功发明“三系配套法”,实现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养活了中国千千万万人。民以食为天,袁隆平解决了粮食问题,撑起了中国的一片天。(合理即可)(4)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隆平。示例二:袁隆平,多么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您在人间,每一粒饱满的米饭流淌着您辛勤的汗水;您在天上,定会看到一片大地上滚滚稻浪黄了又黄。(能用简洁且富有情感的语句写出对袁隆平的敬佩和思悼即可)【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从“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 ”“然而,袁隆平在试验田不断选种,终于在1964年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1961年7月的一天,……终于在1964年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此后,他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可知答案为: “三系配套法”成功,实现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2019年|每天去试验田,心怀两个梦想|1953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故答案为: “三系配套法”成功,实现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2019年|每天去试验田,心怀两个梦想|1953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从“ 他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 ,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结合自己的想象可知答案。如: 像高粱那么高,谷粒如花生米那么大。故答案为: 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禾下乘凉梦” ;像高粱那么高,谷粒如花生米那么大(3)本题考查题目的理解。“国之脊梁”是指那些忠心爱国的人。结合选文内容可知,“国之脊梁”是指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袁隆平成功发明“三系配套法”,实现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养活了中国千千万万人。民以食为天,袁隆平解决了粮食问题,撑起了中国的一片天。所以说: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故答案为: “国之脊梁”是指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袁隆平成功发明“三系配套法”,实现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养活了中国千千万万人。民以食为天,袁隆平解决了粮食问题,撑起了中国的一片天。 (4)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材料对袁隆平院士的介绍以及课下关于院士的了解,写一段颁奖词,内容要与人物相符,能够展现院士的风采,表达对院士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语言通顺流畅即可。答案不唯一。如: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隆平。示例二:袁隆平,多么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您在人间,每一粒饱满的米饭流淌着您辛勤的汗水;您在天上,定会看到一片大地上滚滚稻浪黄了又黄。故答案为: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隆平。示例二:袁隆平,多么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您在人间,每一粒饱满的米饭流淌着您辛勤的汗水;您在天上,定会看到一片大地上滚滚稻浪黄了又黄。 第四部分 习作表达【答案】略【解析】【分析】此次作文是半命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感情要真挚,语句通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