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课 题 大洲和大洋 课 型 探究性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的面积比例以及分布特征。 ②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以及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海陆分布特征。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及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学法和教法分析 1.学法 讨论探究法: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探究,达到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在快乐中共同成长的目的。 2.教法 课件辅助教学法:教师在课前结合学生收集到的材料,将教学中的重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制作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启发教学法:教师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探究问题,尽可能地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启发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得到提高。
课 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师 生 互 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一段音乐,大屏幕上展示着转动的地球。 上课开始播放视频:“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过程。 教师:“神周六号”成功发射并绕地球76圈,历经115个小时顺利返回地球,全国人民欢心雀跃。 假如你是一名宇航员,遨游在太空中,你看到的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地球是个球体,有海洋和陆地。 教师:那么海洋和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中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提出疑问,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认识海陆分布特征 活动一 (全班活动) 1、从太空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明显分为陆地和海洋,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 提问:海洋和陆地,谁的面积大? →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得知: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仅占29%;概括的说,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那么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她们的分布均匀吗? (1)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是,不管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在西半球。 但是,不管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但是在陆半球内,海洋面积仍然大于陆地面积。 总结:无论我们怎么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对我国海陆分布特征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 活动二 (小组合作活动) 1、从全球海陆分布图上看,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较大的大陆和面积较小的岛屿。那么什么叫大陆和岛屿呢? 教师:讲述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海、洋和大洲的概念。 2、全球共划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学习七大洲。 通过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认识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 →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顺序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通过大洲的分布图,认识大洲的位置。 3、学习了七大洲,我们来学习四大洋。 通过四大洋的面积比较,得知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通过四大洋的分布图,认识四大洋的位置。 巩固活动:填充地图册13页的第四题。在活动中牢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
通过练习活动让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堂课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概括思维能力。
巩固训练 练一练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