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七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1讲 资源安全的认识及中国的能源安全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目标要求.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目标要求.TIF" \* MERGEFORMAT知识脉络 考点清单 素养解读1.资源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2.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3.我国能源供需特点。(★★★☆☆)4.我国石油、煤炭的供需以及生产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综合思维: 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影响国家资源安全的因素和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及措施;说明石油供需、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的能源安全的关系。2.区域认知:结合材料分析某国或某地区能源供需特点及如何应对资源安全问题。3.人地协调观:结合区域资源特征,说明资源利用对区域发展及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知识特训.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知识特训.TIF" \* MERGEFORMAT知识点 1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资源安全问题(1)资源安全含义a.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b.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①________功能。(2)资源安全问题概念如果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②________,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3)资源安全问题危害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③________,引发灾难性的后果。(4)资源安全问题出现的背景源于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资源需求增长过快或资源④______降低过多,都可能导致资源安全问题。(5)资源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2.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1)国家安全概念(2)资源安全的分类a.战略资源安全。战略资源指事关国计民生、⑦________全局和经济安全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具有稀缺性且无可替代。b.非战略资源安全。(3)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直接影响 ⑧________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间接影响 资源安全问题可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3.保障资源安全(1)资源供给(2)资源消费a.降低资源消耗主要通过减量、重复使用和⑩________来实现。b.使用效益最大化意味着用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环境或社会效益。c.在资源使用过程中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可减少不必要的 ____。(3)维持资源安全还需要避免衍生其他安全问题a.不能危害自然环境及其 ________供给资源的能力。b.不能危害其他国家或区域的资源安全,应避免因资源争夺引发国家或地区间的 ________。知识点1答案:①供给服务 ②限度 ③物质基础 ④供给能力 ⑤数量 ⑥科技 ⑦社会发展 ⑧战略资源 ⑨供给能力 ⑩循环利用 资源消耗 可持续 冲突知识拓展 资源安全的含义含义 说明数量 也就是数量安全,即资源数量要充裕,既有总量的充裕,也有人均量的充裕质量 也就是质量安全,即资源质量要有保证,如水质安全、耕地质量安全等结构 也就是结构安全,即资源供给的多样性,供给渠道的多样性是供给稳定的基础平衡 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增加了资源供给的时间和成本,能够通过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解决资源不平衡问题经济 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从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上以较小的经济代价(如较低价格)获取所需资源的能力或状态能力拓展 资源安全问题产生的分析思路(1)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导致资源需求量增加,可能导致资源安全问题。(2)非可再生资源减少或枯竭,可再生资源利用超过其更新能力,会导致资源供给减少,可能导致资源安全问题。知识拓展 我国的自然资源问题地区 自然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劣势 资源问题南北差异 北方 土地资源多,能源和铁矿丰富 水资源缺乏,磷矿、有色金属矿少 地多水少,水土配合不佳南方 水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磷矿丰富 土地资源少,能源缺乏 地少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东西差异 东部 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缺乏 人地矛盾突出西部 能源资源丰富 干旱缺水 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缺乏,限制农业生产知识点 2 中国的能源安全1.中国能源供需特点(1)能源安全问题是我们面临的挑战a.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是重要的①________矿产资源,提供了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85%以上的能量。b.化石能源是②________资源,其供应的紧张程度日趋增加。c.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环境污染与③________等严重环境问题。(2)我国能源供需特点a.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④________。b.能源消费结构以⑤________为主。c.⑥________资源相对短缺。d.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⑦________。2.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1)我国能源安全战略a.能源安全战略: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⑧________、气为重心。b.能源安全的晴雨表:⑨________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晴雨表,其供需关系变化是我国能源安全变化的缩影。(2)目前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⑩________以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3)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石油 ________运输,均可能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3.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1)我国煤炭资源现状煤炭资源丰富,在数量上足以 ________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2)与煤炭相关的能源安全风险A.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B.煤炭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影响a.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________,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表塌陷;产生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b.消费过程中的问题:释放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和严重雾霾;释放大量 ________,导致全球气候变暖。4.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1)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a.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但增速降低。b. ________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最主要能源,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不断降低,消费总量也将在率先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c.核能、水电、 ________和风能等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显著提高。d.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国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可能难以得到根本改善。(2)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措施a.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技术、提倡节约消费等途径,提高 ________。b.改善 ________,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水、风、光、生物质、地热、海洋能、垃圾能源化利用等)、核能和天然气等。c.开辟多源、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素养微探究—综合思维】我国的能源特征是“富煤、少油、有气”。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大,石油安全问题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煤制油”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一个可行性措施。“煤制油”产业的建立优化了当地产业,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角度分析“煤制油”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提示:经济效益:延长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中国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效益: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增加了就业岗位,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推动当地的城镇化进程。生态效益: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了环境。知识点2答案:①战略性 ②非可再生 ③气候变化 ④增长快 ⑤煤炭 ⑥油气 ⑦错位 ⑧油 ⑨石油 ⑩俄罗斯 长距离 保障 东部 黄土高原 占用耕地 二氧化碳 煤炭 太阳能 能源利用率 能源结构知识拓展 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1)国内石油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2)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3)国际石油竞争激烈;(4)进口来源单一,过分依赖中东;(5)运输方式和运输通道单一,过分依赖海洋运输,单一的运输路线;(6)石油战略储备不足。知识拓展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1)排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形成酸雨、酸雾。(2)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强,全球气候变暖。(3)产生废渣,污染环境。(4)废弃物污染水源。知识拓展 我国主要的能源能源 分布水能 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长江三峡、珠江上游)和西北(黄河上游)地区核能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太阳能 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西藏南部一线以西、以北地区比较丰富风能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青藏高原、新疆等地区煤炭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省级行政区较丰富石油 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及四川盆地,东南沿海的大陆架及东海、南海的沉积盆地天然气 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能力拓展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1)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提高能源开采率;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2)节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3)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素能特训.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素能特训.TIF" \* MERGEFORMAT特训点 1 【能力探究】资源安全典例1.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下图示意世界上部分国家的资源环境安全系数。读图,完成(1)~(2)题。(1)俄罗斯资源环境安全系数高主要是因为( )A.地大物博,地广人稀B.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C.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D.气温低,人均消费水平较低(2)制约日本资源环境安全系数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禀赋 B.科技水平C.经济发展水平 D.消费水平[解法指导]答案:(1)A (2)A[素养落实]综合思维 资源安全系数高低需要从资源供给和社会发展消费需求两个角度分析,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区域认知 以俄罗斯、日本的资源安全系数为载体加深对两个国家区域地理特征的认识解题延展:日本的资源环境有何特点?提示:严重依赖国际资源环境市场。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整合构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整合构建.TIF" \* MERGEFORMAT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具体途径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①挖掘资源潜力与开发替代资源,可增加区域自身资源供给能力,但高度依赖技术的进步;②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要求资源的供给渠道保持稳定,经济成本可接受,且有相应的技术或市场机制作为保障;③有效管控战略资源,可以在资源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资源供给的持续稳定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 ①降低资源消耗主要通过减量、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来实现;②使用效益最大化意味着用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环境或社会效益;③在资源使用过程中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规避衍生安全风险 ①要权衡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增加资源供给还是降低资源消费,都不能危害自然环境及其可持续供给资源的能力;②要权衡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关系,不能危害其他国家或区域的资源安全,应避免因资源争夺引发国家或地区间的冲突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打靶精练.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打靶精练.TIF" \* MERGEFORMAT考向 结合某具体国家的资源状况,分析资源安全问题1.(2022·枣庄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智利是全球铜矿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据统计,智利经济增速如果达到 5%,那么铜业的贡献率在 70%……铜矿给智利带来了财富,同时也增加了其经济的脆弱性。在智利,矿工福利待遇很好,除月工资外还有年底分红,所以矿区物价水平很高,当地人还经常说“上帝是公平的,给了我们荒漠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红色的金子”。近年来,为扭转亏损趋势,智利铜业公司积极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下图为智利简图。(1)简要分析矿区物价水平高的主要原因。(2)试分析过度依赖铜矿增加了智利经济脆弱性的原因。(3)针对因过度依赖铜矿而产生的潜在危机,你认为智利政府应该结合本国实际采取哪些措施?(4)说明智利铜业公司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的可能领域,并阐述理由。答案:(1)矿工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大部分矿区位于荒漠地区,生活必需品和基础服务主要靠外部供给,商品和服务价格高。(2)铜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大规模的开发,铜矿资源量不断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过分依赖铜矿出口,国内经济会经常受到铜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一次强震对大型铜矿造成的破坏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连锁反应。(3)利用本国优势条件,加速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如靠近秘鲁渔场可大力发展水产业,利用安第斯山发展林业,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发展特色农业等);技术创新,提升本国的冶炼能力(或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铜矿冶炼和加工。理由:与智利相比,中国铜矿冶炼技术较先进,智利提高铜产品出口比重,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解析:(1)在智利,矿工福利待遇很好,除月工资外还有年底分红,消费能力强,所以矿区物价水平很高;大部分矿区位于热带荒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水资源短缺,常住人口少,生活必需品和基础服务主要靠外部供给,运输成本高,商品和服务价格高。(2)国家经济需要稳定和较快增长,那就势必要增加收入来源的多样性。铜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大规模的开发,铜矿资源量的不断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过分依赖铜矿出口,国内经济会经常受到国际市场铜矿价格波动的冲击。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一次强震对大型铜矿造成的破坏,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连锁反应。(3)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分析。(4)与智利相比,中国铜矿冶炼技术较先进,可为智利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智利铜矿资源丰富,发展冶炼加工可提高铜产品出口比重,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特训点 2 【能力探究】中国的能源安全典例2.(2021·浙江高考)下图为我国2007~2017年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图示时段我国石油( )A.净进口量逐年攀升B.生产量大幅提升C.净进口量逐年下降D.生产量大幅减少(2)为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加强石油综合利用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 ④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法指导]答案:(1)A (2)C[素养落实]综合思维 结合对外依存度的概念,通过对外依存度的变化、石油消耗总量的变化分析我国的石油进口量的变化情况地理实践力 通过对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措施的考查体现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考查解题延展:引起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已探明储量有限,生产量小;国内石油消费增长加快,供需矛盾越来越大。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整合构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整合构建.TIF" \* MERGEFORMAT与煤炭相关的能源安全风险分析能源安全风险 形成原因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 我国煤炭的主要消费区在东部地区,而主产区分布于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运输距离长、成本高,能源输送环节需要安全保障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对煤炭开发利用的限制 生产过程 ①占用耕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表塌陷;②破坏和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粉尘、甲烷等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消费过程 ①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有毒汞等污染物,造成酸雨和严重雾霾,危害人体健康;②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打靶精练.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打靶精练.TIF" \* MERGEFORMAT考向 借助石油储备基地建设,考查我国保障石油安全的措施(2022·济宁期中)我国不断推进石油储备建设,目前已建成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下图)。其中,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建设采用地下水封岩洞库方案,不同于地面大型储油罐。水封岩洞库位于地下数十米处,以天然岩体花岗岩为主要结构体,用人工水封系统将石油封存在地下。据此完成1~2题。1.目前我国多数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①海运条件优越 ②国防安全的需要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接近石油产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是为了确保国家石油安全,保证石油的不间断供给,平抑国内油价的异常波动。我国石油需求量大,要大量进口,储备基地石油来源主要靠进口,储备基地的选址主要考虑海运条件优越和接近消费市场,①③正确;由图可知,国防安全的需要和接近石油产区不是选址的主要因素,②④错误。2.与地上油罐库相比,地下洞库( )A.透气、保温性好,火灾风险性小 B.安全保障性高,有利于战时防备C.技术难度大,运营和管理成本高 D.消耗地下水多,加剧水资源短缺答案:B解析:地下洞库透气不易存储石油,A错误;地下洞库相对地下库安全性好,且有利于战时的防备,B正确;技术难度和运营成本与地上油罐库差别不大,C错误;对地下水消耗没有影响,D错误。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课时训练.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课时训练.TIF" \* MERGEFORMATA级(练考点 过基础)(2022·衡水联考)我国某丘陵地区M镇分布有丰富铁矿,早期遍地开挖,采矿卖矿,后来加强整治管理,集中开发。2017年,该镇开始承接省级行政中心转迁的球墨铸管厂,铸管厂利用当地铁矿冶炼生铁,所产铁水除铸管消耗外,富余的铸铁外销;2018年,两家以铁水为原材料的企业紧邻铸管厂布局。当地建链补链、以商招商,以球墨铸管固体废弃物和矿山尾矿砂为原料,以球墨铸管高炉废弃煤气、工业蒸汽为生产能源的多家企业相继在其周边布局,短时间内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小镇。据此完成1~2题。1.早期遍地开挖铁矿,会导致M镇( )A.资源充分利用 B.基础设施完善C.资源环境破坏 D.人居环境优化答案:C解析:乱挖乱采矿产资源,会导致矿产资源环境破坏,资源利用率低下;同时,会产生环境污染,导致人居环境恶化。早期M镇基础设施可能有所改善,但缺乏统一的组织规划,不可能完善。2.“建链补链”产生的显著效益有( )①降低生产成本 ②减轻环境污染 ③减少耕地占用 ④提升人口素质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当地建链补链,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废弃物资源化,降低了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相关企业建立,会占用耕地;该地工业应为重工业,对人口素质提升影响不大。(2022·山东模拟)同比变化率=(某年产量-上年产量)/上年产量×100%。下图为我国2010~2018年石油产量同比变化率及石油自给率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3.推断图中我国石油产量近年来变化的原因是( )A.我国石油资源枯竭,开采难度增加 B.海外石油进口稳定可靠,价格持续降低C.我国石油勘探技术提高,油田数量增加 D.延长我国油田开采年限,保障石油安全答案:D解析:据图中同比变化率可知,我国石油产量近年来波动下降,随着勘探技术的提高,探明的石油储量在增加,但不会导致石油产量下降;我国海外石油进口不稳定,进口渠道多元化,石油价格也不会持续降低;因石油进口不稳定,为保障石油供给安全,延长我国油田开采年限,故降低石油开采量。4.2016~2018年,我国石油产量同比变化率为负值而自给率无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 )A.汽车逐渐增多,石油使用量增加 B.石油发电量所占比率大幅度降低C.新能源占比提高,燃油效率提升 D.煤炭资源价格下降,使用量增加答案:C解析:石油自给率=我国石油产量÷石油总使用量,我国石油产量同比变化率为负值,自给率无明显变化说明我国石油总体使用量也在降低;我国发电以火力发电为主,石油发电在我国所占比率一直非常低;新能源发展,燃油效率提升,能够减少石油的消耗,提高对石油的利用率;煤炭资源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使用量逐渐减少。B级(练能力 过素养)(2022·潍坊二模)2021年3月15日,我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妃甸6 4油田正式投产。该油田以绿色发展理念为主导,引入大量高质量国产设备和创新型环保设备,建设应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理念,实现了海上油田减排增效,完善了我国海上“绿色油田”建设新模式,推动海洋石油工业绿色低碳管理迈上新台阶。据此完成5~6题。5.可实现海上“绿色油田”建设的措施有( )①淡化海水提供生活、生产用水 ②搭载燃油发电机为海上平台供电 ③引入岸电(码头提供电力)为生活、生产供电 ④应用再生水收集罐收集生活污水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绿色油田”新理念的主旨是减排增效,淡化海水提供生活、生产用水是开源,达不到减排增效的目的,①错误;搭载燃油发电机是传统平台的供电方式,发电的过程容易造成油区的环境污染,②错误;引入岸电工程可以减少燃油主机消耗的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③正确;应用再生水收集罐,可将生活废水回收,实现海上油田生活污水“零”排放,④正确。6.“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的应用,对该项目的主要益处是( )A.提高油区的环境质量B.缩短油田的建设周期C.缓解石油的紧张状况D.助力京津冀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有利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之间的衔接配合,更好地合理组织分段的设计与施工,缩短建设的周期。(2022·山东联考)煤炭地下气化是集建井、采煤、气化工艺为一体的开发能源与化工原料的新技术,其实质是只提取煤炭中含能成分,变物理采煤为化学采煤,无须工作人员进入地下,被称为第二代采煤方法。下图为煤炭地下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下列我国城市中,最适合建设大型煤炭地下气化工程的是( )A.上海市 B.大庆市C.六盘水市 D.济南市答案:C解析:最适合建设大型煤炭地下气化工程的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城市,六盘水市煤炭资源丰富,最适合建设大型煤炭地下气化工程;上海市、大庆市、济南市煤炭资源不丰富,故不适合建设。8.煤炭地下气化相对于传统采煤方法( )A.地面塌陷事故增多 B.地表土壤污染加剧C.不受地质条件的影响 D.煤炭资源利用率提高答案:D解析:相对于传统采煤方法,煤炭地下气化不会由于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因此地面塌陷事故减少;根据“其实质是只提取煤炭中含能成分”分析,并不会将煤炭堆放到地面,从而减少地表土壤污染;结合示意图分析,建井仍然会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根据“实质是只提取煤炭中含能成分”分析,煤炭资源利用率提高。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世界煤炭资源储量巨大,且分布相对集中,其中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位列前三,分别占全球煤炭资源储量的24%、16%、14%。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四,占比为13%,内蒙古、山西和陕西是我国主要的煤炭产地。材料二 主要煤炭资源国煤炭资源可开采年份(单位:年)图材料三 我国各省区市2019年煤炭产量(单位:万吨)图(1)分析世界煤炭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的利弊。(2)简述2019年我国各省市煤炭产量差异的空间分布特征。(3)我国煤炭储量占世界13%,但开采年份只有39年,乌克兰煤炭储量仅占世界煤炭储量的3%,但开采年份却高达1000多年。分析我国与乌克兰煤炭资源可开采年份差异大的原因。(4)内蒙古、山西、陕西是我国主要煤炭产区,说明三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共同优势。答案:(1)利:便于开采,节约成本。弊:产地与需求市场距离远,加重了煤炭运输费用。(2)煤炭产量各省差异大,分布极不均衡;西部省份产量大(或内蒙古、山西、陕西三省产量最大),东部沿海省份产量小;北部省份产量大,南部省份产量小。(3)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乌克兰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乌克兰经济发展速度慢,能源需求量小。开采规模的差异:我国煤炭年开采量大,乌克兰煤炭开采规模小。(4)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炭资源埋藏浅,开采条件好;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三省区靠近京津唐、郑州、洛阳、西安等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有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解析:(1)分布集中可以集中开采、节约成本,从工业布局上可以形成大型工业基地,但相对市场来说,加重了煤运输成本。(2)由图可知,煤炭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陕西三省,从分布整体上看不均衡,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于北部省份,南部省份分布和产量都较低。(3)在能源消费结构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乌克兰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其次才是煤炭;由“我国煤炭储量占世界13%,但开采年份只有39年,乌克兰煤炭储量仅占世界煤炭储量的3%,但开采年份却高达1000多年”判断,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开采量大,导致储量大,开采年份短,乌克兰经济发展速度慢,能源需求量小,开采量小,可供开采年份长。(4)煤炭的开采条件从资源的储量、埋藏条件、距市场的远近、交通条件、基础设施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分析。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原油需求下降,原油供应过剩,为世界各国增加石油储备提供机遇。国家石油储备,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储备项目之一,目前全球石油储备基地主要采用地面罐储库和地下油库两种形式,地面罐储库是使用钢材打造的大型储油罐进行储存。地下油库是在天然岩体中人工开挖洞库或者利用废弃的矿坑修筑的地下储油设施。地下油库一般都可建成容积较大的储罐,单罐容积可达到几十万立方米。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国,其战略石油储备主要为原油,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如图),主要采用地下盐洞存储的方式。墨西哥湾沿岸有500多个盐质洞穴,采用简单的“水溶技术”,即用清水将盐溶解,便可将盐洞加工成巨型圆柱状“地下储油罐”。(1)推测美国将国家战略原油储备基地选址在墨西哥湾沿岸的原因。(2)相比地上大型油罐储油,说明墨西哥湾沿岸建立地下岩穴储备石油的好处。(3)有人认为,我国可利用西南地区丰富的溶洞资源建立石油储备基地,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答案:(1)墨西哥湾石油资源丰富,本地区有强大的石油冶炼和加工能力;海运便利,有良好的盐岩构造,储存条件优越。(2)地下油库对钢材的需求小,建材成本低;占用土地少,人口搬迁费用低;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小,安全性高。(3)观点一:可行。理由: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岩洞,适宜建地下油库;地处内陆,国防安全性好。[观点二:不可行。理由:位于地壳活跃地带,多地震,对存储设施的安全威胁大;石油的运输和加工设施薄弱。]解析:(1)石油储备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石油资源、运输条件及储存条件。(2)地下岩穴属于天然储备地,因此可以节省各项投资的费用,且受其他因素影响小,安全性高。(3)可行,可结合岩穴分析其优越的储存条件和安全性。不可行,则主要分析交通运输及加工能力,以及地质问题。第42讲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目标要求.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目标要求.TIF" \* MERGEFORMAT知识脉络 考点清单 素养解读1.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 2.中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3.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特点。(★★☆☆☆)5.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形式及意义。(★★★☆☆) 1.综合思维:理解增加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保护耕地政策的意义;理解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2.人地协调观:通过图文等资料,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途径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3.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考察,结合家乡耕地与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理解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知识特训.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知识特训.TIF" \* MERGEFORMAT知识点 1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1.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1)粮食安全的含义: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2)粮食安全的地位:国家安全的基本①________。(3)影响粮食总量的因素:不仅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②________有关。(4)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a.人均耕地少,③________资源有限。b.耕地质量总体欠佳,④________和污染问题严重。c.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南方地区 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是城镇化与⑤______占用优质耕地最为严重的地区北方地区 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⑥______为主,是我国新增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但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西北地区 耕地仅分布在⑦________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d.农业⑧________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2.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1)基本要求: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基础之上的粮食安全,需要不断增加粮食总产量,以满足人口和消费水平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2)增加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扩大耕地数量和⑨________是增加粮食总产量的两个基本途径。a.1949年以前,主要通过⑩________实现粮食总产量的增加。b.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20世纪80年代以后,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总体呈 ________趋势,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的。(3)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从 ________、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4)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的手段a.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 ______配置不均衡问题。①跨区调剂方向:以前是“南粮北调”,目前是“ ________”。②目前的粮食净调出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等省区。b.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c.建立 ________。3.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1)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目标a.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b.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2)面临的主要挑战a.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b.粮食品种结构和 ________矛盾突出。c.受 ________、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d.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耕地保障对粮食安全的意义a.耕地的数量、质量和 ________必须支撑我国的粮食安全。b.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 ______和生产能力。c.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d.守住 ________。【素养微探究—地理实践力】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依据耕地现状分布,根据耕地质量、粮食作物种植情况、土壤污染状况,在严守耕地红线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将达到质量要求的耕地依法划入。说出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提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知识点1答案:①物质保障 ②时空配置 ③后备耕地 ④退化 ⑤工业化 ⑥旱地 ⑦水资源 ⑧气象灾害 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⑩扩大耕地面积 减少 耕地利用率 消费空间 北粮南运 粮食储备 生产布局 耕地 生态安全 耕地数量 耕地红线知识拓展 理解粮食安全的内涵理解粮食安全的内涵可以从粮食的供给和消费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内容供给 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是有足够的粮食供给,其中粮食生产量超过粮食需求量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和核心粮食储备、流通、进出口贸易是保障粮食供给的重要补充手段,在粮食生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消费 人们具有获取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的能力,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的粮食知识拓展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有限的原因原因 表现可开垦耕地基本开垦殆尽 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东南部集中了全国约90%的耕地,除东北地区外可开垦的耕地已基本开垦殆尽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开发利用难度大 我国的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偏远地区,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这些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开发利用难度大能力拓展 我国“北粮南运”的原因(1)北方生产供给增强。这得益于北方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以及水利设施的改善等因素。(2)南方市场需求增加。南方畜牧业、饲料工业发展,拉动了北方粮食南下。(3)消费结构升级。南方经济增长拉动消费水平提高,对东北优质大米(粳稻)需求增加。(4)粮食种植区域变化。南方水稻面积减少,北方水稻地位越来越高。(5)人口向南方流动。东南沿海一带汇集了大量农民工,其粮食消费增加了“北粮南运”量。知识点 2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1.海洋空间资源开发(1)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原因(2)海洋的环境特点及其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3)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对于缓解沿海地区⑥________、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2.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开发利用方式 作用对陆地空间进行扩展和延伸 围海造陆、⑦______、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 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在海岸、海上或⑧______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管线等设施 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开发利用海洋⑨________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 可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张的局面,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可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燃料等 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⑩________资源,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3.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1)海洋国土a.概念:指在 ________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b.包括的地区及利用权利:地区 海洋权益 ________和领海 国家对其行使主权,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 ________权 ________、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不享有 ________的主权,只享有某些事项的________和对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2)中国的海洋空间资源(3)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战略意义(4)海洋利益争端与国土安全a.海洋利益争端影响国家安全b.解决途径相关国家共同努力,在《 ________》和相关法律的框架下,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和平处理海洋空间资源争端,保障国家安全。【素养微探究—地理实践力】海上城市,构想中未来新兴城市的发展形式之一。在未来,建设海上城市是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重要途径。人们设计了一种锥形的四面体,高二十层左右,飘浮在浅海和港湾,用桥同陆地相连,这就成为海上城市。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人工岛。如果你是某海上城市的总设计师,你将重点考虑哪些问题?提示:海上要抵御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此外还要考虑海水的强腐蚀性和海冰的巨大破坏性。知识点2答案:①人口 ②开发利用 ③气象状况 ④高压 ⑤腐蚀性 ⑥人地矛盾 ⑦填海造陆 ⑧海底 ⑨生物 ⑩土地 国家主权 内水 专属管辖 毗连区 完全 排他 1.8 管控 海上通道 海洋利益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知识拓展 海洋空间资源类型划分海洋空间资源分布 开发应用举例海岸与海岛 用于运输、工农业、城镇、旅游、科教等海面 可建设人工岛、海上机场、工厂和城市等水体 水下交通工具运行空间、观光旅游、体育运动和人工渔场等海底 海底隧道、海底电缆、海底管道、倾废和储存场所等知识拓展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式类型 用途生产空间 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海洋资源储藏空间 海底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燃料等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交通空间 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航道和管线等设施生活空间 观光休闲、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的建设军事空间 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通信空间 海底电缆等知识拓展 围海造地带来的不利影响围海造地使局部地区整体环境发生根本改变,并有可能使整体环境出现退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具体影响如下:(1)围海造地改变了原有的海洋环境和海岸环境,使一些海洋生物失去了栖息地,濒临灭绝,使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2)围海造地使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等。知识拓展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权益的维护(1)妥善解决我国面临的海洋纠纷。(2)保障海洋运输通道安全。(3)确保国家对所属海域的控制与使用。(4)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知识拓展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①主权意识: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内水及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主权权利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②资源意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地,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属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海洋资源可以带动和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素能特训.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素能特训.TIF" \* MERGEFORMAT特训点 1 【能力探究】耕地资源保护与我国粮食安全典例1.(2020·江苏高考)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2)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解法指导]答案:(1)B (2)B [素养落实]综合思维 结合示意图,通过判读华北平原、东北区、西南区、东南沿海地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比变化比较,判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地区区域认知 通过对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提升影响因素的分析,考查学生对蒙新地区环境特征的了解解题延展:针对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提示:修建水库、水窖等水利设施;采用根灌、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等。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整合构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整合构建.TIF" \* MERGEFORMAT调节粮食安全的手段在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基础上,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具体表现如下表:调节手段 具体表现 影响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南粮北调”——从有余粮的南方调拨大米到北方 保障北方缺粮地区居民的食用粮需求自1985年起,“北粮南运”——从北方余粮区流向南方缺粮区的粮食以玉米为主 适应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用粮的需求净调出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等省区 这些省区都易受气象灾害影响,如果同时或大部分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将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包括谷物和大豆)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以净进口谷物为主,主要是小麦 解决我国食用粮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进出口大体平衡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包括谷物和大豆)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21 世纪以来,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 充分利用国外自然资源,但过度依赖进口会导致我国大豆和以大豆为原材料的产品受制于他国,影响粮食安全建立粮食储备 粮食储备是维护一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起着“蓄水池”的作用 具有救荒、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应对突发事件等功能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打靶精练.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打靶精练.TIF" \* MERGEFORMAT考向1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耕地变化的原因(2022·潍坊月考)下图是我国分区耕地年均变化面积和变化速率统计图(正值增加,负值减少)。读图,完成1~2题。1.图示时期,我国( )A.耕地变化率最大的是中部地区 B.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是西部地区C.东部耕地减少加速,西部耕地增加减缓D.耕地增加的重心逐渐向西移动答案:D解析:耕地变化率最大的区和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区都是东部地区;东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速度在减慢,西部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增加,速度在加快;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减少,而中部、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多,重心逐渐向西转移。2.下列关于我国耕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东部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B.西部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是退耕还林、还牧C.中部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是开发宜农荒地D.东部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是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减少,蔬菜花卉面积增加答案:A解析: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在减少是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了大量耕地面积,A正确、D错误;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加,是因为宜农荒地的开发,B错误;中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加,是因为对土地的开垦,甚至是林地的破坏,C错误。考向2 结合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考查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2022·东北三省三模)东北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9%,大米产量占全国的16%~20%,东北大米的商品率很高,黑龙江省超过了70%。202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保持在1500亿斤以上,被称为中国粮食的“压舱石”。习主席要求:“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据此完成3~4题。3.黑龙江省被称为中国粮食的“压舱石”的原因是( )A.品质高,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B.产量大,可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C.品种多,使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得到满足D.商品率高,有利于更多的出口创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分析黑龙江省粮食的产量大,而我国人口多,经济发展快,对粮食需求量大,黑龙江省粮食的产量大可以减少我国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4.为了更好做到“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我们应该( )①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粮食生产布局 ②加大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提高粮食总产量 ③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 ④实施农业保护政策,自力更生,减少进口 ⑤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技兴粮步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答案:D解析:调整粮食生产布局,提高生产条件优越地区的粮食产量,①正确;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不能通过加大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来提高粮食产量,②错;改善生态环境,能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③正确;单纯地减少粮食进口量,不能够保障我国粮食市场的需求,④错;通过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⑤正确。特训点 2 【能力探究】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典例2.(2019·天津高考)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完成(1)~(2)题。(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图甲),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A.船舶制造与维修 B.海洋文化旅游C.水产养殖与捕捞 D.远洋货物运输(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乙),其目的主要是(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 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解法指导]答案:(1)B (2)A[素养落实]区域认知 根据景观图,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判断大力发展的产业人地协调观 结合“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目的,分析引导学生明确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解题延展:结合图文信息,推断滨海新区的海岸线有什么变化?提示:潮间带面积缩小,逐渐变窄(变细);人工海岸线增长明显。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整合构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整合构建.TIF" \* MERGEFORMAT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开发方式 重要作用耕海牧渔 在海洋渔业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下,耕海牧渔将传统的掠夺式海洋捕捞业转型为海洋渔业资源的养护管理,在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高效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保护并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港口和海洋运输线 海洋为船舶的航行提供了载体和动力,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与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海洋运输线的畅通以及海港的吞吐能力,对我国资源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都很重要填海造地 可以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空间资源的需求,也可以为军事设施建设提供土地,对维护国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海岛开发 是划分海洋国土的重要依据,对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有深刻影响。国家依托这些海岛拥有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同时,海岛及岛链、群岛具有重要军事和国防价值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打靶精练.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打靶精练.TIF" \* MERGEFORMAT考向 结合图文材料,考查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2022·孝义一模)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 km,增加海岸线720 km,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亲子游玩项目和假日旅游酒店以及主题公园。下图示意杰贝勒阿里人工港设计图。据此完成1~3题。1.海上人工岛的建设是利用了海洋的( )A.化学资源B.旅游资源C.动力资源D.空间资源答案:D解析:海上人工岛一般在小岛和暗礁基础上建造,是填海造地的一种,有时是独立填海而成的小岛,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一种方式。2.材料显示人工岛人居环境的特征是( )A.旅游功能突出B.商业功能为主C.绿化率高D.高档住宅占比大答案:A解析:材料提到“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说明岛屿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旅游。3.杰贝勒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的影响是( )A.海洋生物种类增多B.海洋生态环境改善C.天然沙滩范围扩大D.沿海生态环境恶化答案:D解析:随着人工港的建设,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加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人工港的建设使天然沙滩面积缩小,人工沙滩面积扩大。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课时训练.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6\\课时训练.TIF" \* MERGEFORMATA级(练考点 过基础)(2022·山东模拟)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下图示意1980~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1980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 )A.退耕还林、还草 B.扩大耕地面积C.加大科技投入 D.实施坡改梯工程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1980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的是加大科技投入,C正确;退耕还林、还草会使得耕地面积减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产量的增加,A错;扩大耕地面积、实施坡改梯工程不符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B、D错。2.与2000年相比,2020年我国耕地面积( )A.有所增加 B.有所减少 C.保持一致 D.波动减少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与2000年相比,2020年我国总产与单产之间的差距更大,说明在保持单产增多的情况下,总产上涨了更多,根据“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可知种植面积增加。3.提高我国粮食单产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增加基本农田数量 ②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③提高耕地复种指数 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解析:提高粮食的产量,可通过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来实现,②③正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会影响粮食的种植面积,不会增加粮食的单产,增加基本农田数量会带来生态破坏,①④错误。B级(练能力 过素养)(2022·葫芦岛二模)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规定,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非粮化”。“十四五”期间加快农村现代化的重点是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让农民在县域内自由地选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据此完成4~5题。4.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非粮化”的根本原因是( )A.保护耕地生态 B.保障粮食安全C.维护粮农积极性 D.增加粮食产量答案:B解析:当前阶段,大量耕地被用于养鱼、种树甚至用于建设厂房等非农业活动,导致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得不到相应保障,因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非粮化”的根本原因是保障粮食安全。5.“十四五”期间加快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的是( )A.创新生产工艺 B.提高粮食产量C.缩小城乡差距 D.加快城镇化建设答案:C解析: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通过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加快农村现代化主要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C正确;创新生产工艺与农业现代化关系不大,A错;农业现代化不只是提高粮食产量,B错;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农业农村的发展,不是加快城镇化建设,D错。(2022·山东期末)围陆填海是沿海地区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围海活动多发展沿海养殖和盐业用海,分布于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滩涂海域;填海活动则集中分布于沿海各大港口海域和城市滨海区域。及时准确地监测地区围填海时空动态变化对于合理保护海岸带资源和推进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1974~2017年山东省大陆海岸围填海质心迁移轨迹图。据此完成6~7题。6.填海质心的总体迁移趋势是( )A.与围填海质心的变化一致B.向莱州湾东南方向移动C.先向西北移动,后向东南移动D.迁移速率不断加快答案:C解析:围填海质心自东南向西北移动,填海重心先向西北移动,后向东南移动,C正确、A错;围填海质心向莱州湾西北方向移动,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迁移速率在降低,D错。7.2000年后,山东省填海用地多来自前期的围海地区。造成围填海利用方式转换的主导因素是( )A.填海能力的提高 B.生态环境的变化C.国家政策的改变 D.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D解析:2000年后,沿海地区进行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侵占了前期用来发展沿海养殖和盐业的土地,说明了产业结构在调整。8.(2022·哈尔滨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生产格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渭河平原历史文化悠久,是华夏文明和中国历史的摇篮,也是黄河流域资源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1)指出渭河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并分析渭河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2)根据所学简析“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基本内涵。(3)简述渭河平原地区为提高耕地质量以保证粮食供应安全应采取的措施。答案:(1)小麦、玉米。优势区位条件:纬度位置适中,光热充足;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渭河等河流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形成农业主产区。(2)藏粮于地:保护耕地,严守耕地面积,确保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升耕地质量,稳定粮食产量。藏粮于技:培育优良品种、推广优良品种,从而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增长;抵御病虫害和干旱、涝灾等风险隐患和自然灾害;要健全完善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及水平;整治低质农田、涵养土地、培肥地力、实现耕地的可持续生产和产岀。(3)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抵御旱涝灾害,实现稳产高产;大力加强有机肥建设,秸秆还田,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增加土壤有机肥来源;免耕栽培或轮作,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修筑梯田,保水保土。解析:(1)渭河平原位于秦岭以北,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属于半湿润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渭河等河流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2)“藏粮于地”的重心在“地”,应注意保护耕地,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应大幅度提升耕地质量,稳定粮食产量。“藏粮于技”的关键在于“技”,通过发展农业技术、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整治中低产田等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及水平。(3)渭河平原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因此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抵御旱涝灾害;采取土壤改良、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整地、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应注意免耕栽培或轮作,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缓坡修筑梯田,保水保土。9.(2022·山东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境内北部莱州湾海域实施,预计2024年6月完工。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基本原理是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它将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符合“海上粮仓十蓝色能源”的海洋空间开发战略方向。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意图。(1)指出在莱州湾海域进行风电场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海洋条件。(2)说明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3)简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答案:(1)夏季水温高,冬季海冰破坏;海水盐度高,腐蚀能力强;波浪等海水运动干扰。(2)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风力发电机建设对海洋生态所造成的破坏;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渔业产量;海上风电和水下牧场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3)海上风电提供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海洋牧场扩展渔业空间范围,提高渔业产量,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解析:(1)由材料可知,莱州湾海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海水结冰会对风电场建设产生影响;项目在海洋上施工,海水盐度大,对建筑材料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对建筑材料要求高;海洋上风浪大,风暴潮等恶劣天气影响施工进度。(2)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可从改善生态、渔业、海洋空间利用等方面分析;人类建设风力发电机破坏海洋生态,“鱼礁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起到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通过人工鱼礁构建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有利于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加渔业产量;实现风力发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的利用率。(3)“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可以从风电(能源)和牧场(渔业)两方面阐述;风电是清洁能源,海上风电一方面可以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保障能源安全,一方面可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海洋牧场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场所,扩展渔业空间范围,从而提高渔业产量,供应市场需求,保障渔业产品供应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