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1认识经济全球化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1认识经济全球化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1认识经济全球化
一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习近平主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论述,为进一步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奠定基础。
科学精神: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表现,理解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辩证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公共参与:感知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影响,自觉投身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a表现,理解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辩证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难点】
经济全球化三种表现的区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区别;比较优势理论。
三课前预习
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1)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使得发达国家的物质生产能力达到新的高度,__________不断扩大与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扩张__________的要求更加迫切。
(2)另一方面,__________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使得全球经济活动越来越便捷,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__________基础。
2.生产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__________、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许多商品,虽然品牌是某个国家的,但其生产则是由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3.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1)没有__________的全球化也就没有真正的经济全球化。
(2)正是__________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区限制,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形成了统一的__________。
4.贸易全球化。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__________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除了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也进入了交易范围并迅速发展。
5.跨国公司的影响
(1)积极影响: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奔走,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全球__________的优化和全球的____________。
(2)负面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_______、_______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____________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四自我检测
1.甲国:每人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粮食800千克或生产肉600千克;乙国:每人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粮食1000千克或生产肉1200千克。如果甲、乙两国进行贸易,下列对双方发挥比较优势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国进口粮食而出口肉 B.乙国出口粮食而进口肉
C.甲国进口肉而出口粮食 D.乙国同时出口粮食和肉
2.随着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金融市场越来越超越同界,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要素市场。2021年前三个季度,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呈现总量扩张、波动加剧且分化、证券投资占比上升的特征。资本全球化( )
①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国家经济利益的追求
②使金融市场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最主要动力
③有利于促进全球范围内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
④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和体制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近年来,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分割为研发、设计、原材料与零部件生产、成品组装、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若干个独立的环节,并将每个环节置于全球范围内能够以最低成本完成生产的国家和地区。这表明( )
①跨国公司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
②跨国公司推动了全球科技合作与进步
③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④跨国公司破坏了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1年12月22日,中国外长同冰岛外长举行视频会晤。冰岛外长表示,冰岛是西欧国家中首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在欧洲率先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我们对此感到自豪。下列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为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②是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因
③有利于推动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是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长城哈弗成为中国首个进入全球500万俱乐部的专业SUV品牌。长城汽车将“全球化”深深地烙刻在企业基因之中,推动了自身突飞猛进的发展。长城整车的零部件有50%~60%为自产,其余零部件来自全球各地;长城汽车利用国际资本,在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家并购或投资设厂;同时,长城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也出口海外,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汽车品牌的技术创新实力。材料依次体现了( )
①生产全球化
②管理全球化
③金融全球化
④贸易全球化
A.①—③—④ B.④—①—③ C.①—②—③ D.③—①—④
6.比较成本理论(又称“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两国之间适合选择( )
甲国单位生产时间 4吨煤炭 2.5吨羊毛
乙国单位生产时间 1吨煤炭 2吨羊毛
A.乙国出口煤炭,进口羊毛,发挥比较优势
B.甲乙两国尽可能减少进口,保护民族经济发展
C.甲国既出口煤炭,也出口羊毛,发挥绝对优势
D.甲国进口羊毛,乙国进口煤炭,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7.假设一定时间内甲国可以生产50吨钢铁与4吨羊毛,相同时间内乙国可生产10吨钢铁与2吨羊毛。依据比较优势理论,以下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甲国可以在钢铁与羊毛生产上都发挥比较优势
②甲国可以充分发挥在钢铁生产上的效率优势
③乙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创造未来的比较优势
④乙国可以发挥在羊毛生产上的比较优势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跨国公司对接活动在合肥举行。活动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境外500强及跨国公司、境外商协会代表、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现场签约项目88个,投资总额756亿元,合同引资640亿元。这表明( )
①利益的驱使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
②国际分工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③参与国际合作是跨国公司的根本目的
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推进,国际组织快速扩张,它们不仅数量上数以万计,而且覆盖人类众多生存和发展的相关领域,已成为左右世界局势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表明国际组织( )
①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
②是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和基石
③适应了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④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假设甲、乙两国生产牛肉和大米的成本如图所示(货币单位:元)
商品 成本
甲国 牛肉/千克 60
大米/千克 10
乙国 牛肉/千克 80
大米/千克 15
两国的计价货币相同,商品质量无差异,两国间商品可自由流动但生产要素不可流动。忽略两国间的运输成本,且不考虑其他因素,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乙国从甲国进口牛肉和大米
B.乙国出口牛肉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大米
C.两国不需要贸易,因为甲国成本都比乙国低
D.乙国出口大米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牛肉
参考答案:
三课前预习
1.(1) 生产力 国外市场
(2) 运输和通信 物质技术
2.相互联系
3.(1)市场经济
(2) 市场竞争 世界市场
4.国际贸易
5.(1) 资源配置 科技合作与进步
(2) 垄断 破坏 发展中国家
四自我检测
1.C
2.B
3.B
4.B
5.A
6.D
7.C
8.C
9.B
10.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