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垦(kěn) 主宰(zǎi) 倦怠(dài)
B.倔强(qiáng) 婆娑(suō) 虬枝(qiú)
C.伟岸(àn) 秀颀(xīn) 傲然(ào)
D.鄙视(bǐ) 参天(cān) 晕圈(yūn)
2.根据语境,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
①难道就觉得它只是树?
②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③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④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领起全文。
B.第二段转写黄上高原的景色,与白杨树的关系不大,与赞杨白杨树“不平凡”的内容不协调,可以删去。
C.第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D.第七段先用欲杨先抑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人们对生病的看法有两种:一种认为,生病就是不健康;另一种认为,生病是健康的一部分。
B.“‘2021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榜单出炉了,”身边一位朋友高兴地对我说:“我们应城市以93.00分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五位。”
C.根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将有《将星传奇》、《邓小平小道》、《我的父亲焦裕禄》等近十部建党100周年献礼影片正在筹备中。
D.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中国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
B.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进入快速太空提供了新的方式。
C.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二、综合性学习
6.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学校举行主题演讲活动,你准备参加。
(1)你的演讲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主题给演讲稿写开头(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以内)。
(3)为调动现场氛围,你准备在演讲时带领大家唱一首歌。下列两首歌曲你会选择哪一首?请说明理由。
【甲】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节选自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乙】 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时代的新篇章。我们迎着风雨向前方,万众一心挽起臂膀……
(节选自歌曲《走向复兴》)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白杨礼赞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 (1)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⑥ (2)
⑦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断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⑧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 (3) ;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4)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7.下边的四句话选自文中(1)(2)(3)(4)横线处,请你分别填回原处。( )
A.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B.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C.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D.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8.文章第⑤段既写了白杨树的外部形态,又写了白杨树的内在气质,读一读,完成下面表格。
外部 形态 干



内在气质
9.读下面的句子,品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2)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10.从上下文看,第②段写黄土高原,与写白杨树有什么关系?
11.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作者为什么礼赞白杨树。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小题。
①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 )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 )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 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⑦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⑧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2.选出一组恰当的词语填入选文的括号内。( )
A.扑 翻 涌 B.映 滚 升 C.扑 滚 涌 D.扑 翻 升
13.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
(2)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
(3)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
1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白杨树的“不平凡”?
15.本文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16.文章结尾写楠木有何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两平方米麦苗
张中杰
①北方的冬天来得又早又猛又冷。丈夫病故,刚过“五七”,田婶抱门抽抽噎噎地哭泣,来接田婶入城的儿子不知所措。直到儿媳灵机一动,小声嘟囔说租来的车一天五百,她才止了哭,拎着包袱跟着儿子上了车。老家老屋隔壁住着鳏夫壮叔,瓜田李下,儿子担心村子里人嚼舌头根子。
②田婶住进儿子家第一天,就把儿子雇的保姆赶跑了。田婶刚开始饭菜做的也可以,蒸馒头、手擀面,透着农家的香甜,让久居城市的儿子儿媳小两口吃得津津有味。可不到半月,粥常熬糊,菜非咸即淡,让儿子媳妇直皱眉头。
③城里房子像鸽子笼,邻居们也不常往来,哪像在乡下大宽大地,来个亲戚赶上自家没人,邻居都把客人给招待了。田婶心里有点儿莫名的失落。城里不知季节变换。这里的花草树木让她陌生,与老家的槐树皂角树仿佛不在同一个世界。
④她突然想种麦子了。
⑤从小长大,那足足十亩的麦田,带给她多少快乐。弯腰割麦,装车拉麦,上场碾麦,晒麦扬麦,装袋入仓,满满当当的都是勒入骨髓的记忆。
⑥儿子买了大冰箱。要扔掉长方形的白塑料泡沫包装,两个多平方米的塑料泡沫让田婶眼前一亮,一把紧搂怀里,生怕别人抢走似的。田婶从外面广场边的花池里背来两袋土,用手把小土疙瘩捏碎,用浇花壶淋上水,算是整好了麦田。
⑦儿子善解人意,从超市买回了麦种。田婶一见笑了,这分明是去了皮的麦仁,熬粥喝的,哪是麦种呀。
⑧她自己一声不吭,悄悄坐公交回家了。“你看东院你壮叔家的麦种多欢实呀!”田婶捧着溜圆的黄麦种,像是对儿子说,也像是自言自语一个人乐呵。撒上麦种,喷上水,望着两平方米的麦地偷偷笑。忙完一日三餐,田婶的世界只属于阳台上的两平方米麦子。麦苗从冒头到露尖再到青乎乎地疯长,抽穗。冬去春来。五月,即将满仁的麦穗溢满清香。她全身每个毛孔都透着熨帖和舒畅,连走路都轻快地哼着歌。
⑨周六早上,田婶贪觉晚起了会。见媳妇在厨房捣鼓,里边传出麦仁的醇香。她急步跑向阳台,青黄的麦秆上齐刷刷的空着。毕竟媳妇不是自己亲生的,她没吱声,心里堵得慌,一口饭也没吃,关上门哭了。
⑩壮叔从乡下又捎来麦种。田婶仍然在阳台种麦子。眼见又抽穗了,她这回看得更紧了。一天,她去超市买菜回来。多日不来的女儿来看她,见阳台上的麦苗,意外惊喜。用剪刀剪了麦头,用清水冲洗了放豆浆机里磨了青麦汁,说是去脂减肥好东西呢。
田婶越发郁闷了。儿媳妇不是咱亲生的,女儿可是贴心小棉袄呢,不问青红皂白,这还是麦苗子呢!不给老娘打个招呼,说割就割了。女儿见犯了弥天大错,生怕落了不孝顺的名声,低眉顺眼一个劲儿讨好她。
第三年,麦子快熟时,田婶把阳台门加了把锁。眼见肥嘟嘟的麦穗沉甸甸地几乎倒伏,田婶心想这回可是个丰收年,心中又一次溢满甜蜜。
可是儿子儿媳出去旅游,她去闺女家小住。阳台窗户忘关了,回家时麦子七零八落,倒伏一片,许多成了空壳儿。一只正在贪婪啄食的小麻雀被她堵住。田婶喂养,麻雀不吃不喝,望着窗外;另一只麻雀飞进来,像要救同伙儿出去。喂它们没两天都打蔫儿,田婶只好开窗把雀儿放飞。
田婶做好一桌子好饭,告诉放学归来的外孙,她回乡下还壮叔三回种子钱了。之后没再回城。
春节,儿女回老家看,遇到铁将军锁门。东院隔着院墙传来一阵爽朗的笑,母亲独有的笑声,在阳光下久久回荡。
17.下面是对本文情节的梳理,请根据文章,仿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充合适的内容。
18.文章的⑦、⑧、 三段中都出现“笑”一词,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三次笑的不同含义。
⑴田婶一见笑了:
⑵望着两平方米的麦地偷偷笑:
⑶传来一阵爽朗的笑:
19.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词句。
⑴要扔掉长方形的白塑料泡沫包装,两个多平方米的塑料泡沫让田婶眼前一亮,一把紧搂怀里,生怕别人抢走似的。(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的妙处)
⑵眼见肥嘟嘟的麦穗沉甸甸地几乎倒伏,田婶心想这回可是个丰收年,心中又一次溢满甜蜜。(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0.有人觉得文章的第⑤段显得多余,应该删去,你觉得呢?请说明理由。
21.现实生活中,有人觉得孝顺是将父母接到城里居住,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让他们衣食无忧。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家有香椿树
林清玄
①我在市场里看到有人卖香椿,一大把十元,简直有点欣喜若狂,立刻买了三把回家,当天晚上就做了香椿拌面、香椿炒蛋、炸香椿,吃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好笑,感觉自己就像得了相思病,不,是“香椿病”。
②说起香椿,它给人的味觉是很难形容的,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莱、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香椿与一般香菜更不同的是,一般香菜多为草本,香椿树却是乔木,可以长到三四丈高,如果家里种有一棵香椿树,一年四季就都有香椿可吃。
③我对香椿的感情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我们以前在山上的家,屋后就有几棵极高大的香椿树,树干笔直,羽状复叶树形和树叶都非常优雅,是非常美的树木。
④我的父亲独沽一味,非常喜欢香椿的气味。他白天出去耕作,黄昏回来的时候,就会随手摘一些香香椿的嫩叶回家,但是偏偏母亲不喜欢香椿的味道,所以父亲时常要自己动手。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撒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拌一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⑤最简单的做法,是把香椿剁碎了放在酱油里,不管蘸什么东西吃,那食物立刻布满了香椿的强烈的气息。次简单的做法,是用香椿叶来炒蛋,美味远非莱脯蛋、洋葱蛋可比。或者是用蛋和面粉裹香椿叶下锅油炸,炸得酥黄香脆,可以当饼干吃。或者,以香棒拌豆腐还有复杂一点的就是以香椿叶子包饺子、包子、粽子,香气宜人。
⑥我受了父亲的调教,自小就嗜食香椿,几乎有香椿叶子,什么东西都吃得下了。而香椿树那种独一无二的气味,也陪伴了我的童年。那高大的香椿树每到初夏,就会开出一簇簇的小白花,整个天空就会弥漫着一种清香,然后,结果了,果熟裂开了,香椿树带着小翅膀的种子就会随风飞到远方。
⑦自从到台北以后,就难得品尝到香椿的滋味了,所以每次回乡下,我总会设法去找些香椿来吃。有一年,我住在木柵的兴隆山庄特地向朋友要来两株香椿树的幼苗种在院子。香椿树长得有一人高,我偶尔会依照父亲的食谱,摘香椿叶来试做,滋味依然鲜美,从前那遥远的记忆浮现在眼前。
⑧后来我搬家了,也不知道院子里那两株香椿树变成什么样子了,会像故乡的香椿树那样长到三四丈高吗?会开花吗?种于也会飞翔吗?
⑨有一次读庄子的《逍遥游》,说道:“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所以香椿树应该是很长寿的。由这个典故,以香椿有寿考之征,所以古人称父亲为“椿”,称母亲为“萱”,唐朝牟融有诗说“堂上椿萱雪满头”,是说高堂的父母已经白发苍苍了。
⑩父亲过世之后,我也吃过几次香椿,但每次,那强烈的气息都会给我带来悲情,使我想起父亲,以及他手植的香椿树。他常说:“香椿是很上等的木材,等长好了,我们自己砍下来做家具。”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也没有砍过一棵香椿树。我以前一直以为是香椿还没有长好,现在才知道那是感情的因素,八千年为春秋,那是永远也长不好了。但愿,父亲在极乐世界,也会有香椿拌面可以吃。
端午节的时候,我路过松山的永春市场,看到有人在路边卖“香椿粽子”,便买了几个来吃,真有一点父亲的味道。唉!吃香椿粽子的时候,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
(选自《林清玄散文精选》,有删改)
2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23.文中几次写到“家有香椿树”?请简要概括。
24.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撒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拌一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25.如何理解“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菜、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
26.简要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27.文末“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28.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说说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A
2.B
3.B
4.A
5.B
6.(1)示例: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贴近活动目的即可)
(2)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沐浴明媚阳光,怀揣远大理想,吹响前进号角,我们是新时代的奋斗者,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3)示例1:选甲,理由:这段歌词表现了作为一名青少年乐于为国家、为社会奉献一切的精神。并且,这是歌唱中国共青团的,与“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活动主题更接近。
示例2:选乙,这段歌词唱出了作为中华儿女谱写新时代篇章的豪迈,符合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7.CADB 8.外部形态:干:笔直、高、绝无旁枝。枝:笔直、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叶:宽大、片片向上、没有斜生。皮:光滑、银色的晕圈、淡青色。内在气质:努力向上、团结、不折不挠。 9.(1)“扑”与“奔驰”相应,形象而准确地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入”视野,也写出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
(2)“泛出”的意思是“透出,冒出”,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
10.第②段写黄土高原,一是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生长在“雄壮”“伟大”的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自然是不平凡的;二是用黄土高原衬托了白杨树,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11.因为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2.A 13. (1)描写 (2)抒情 (3)议论 14.(1)白杨树生长环境(2)白杨树的外部形态(3)白杨树的内在气质 15.象征。作者用白杨树象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16.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17.①心里失落;②撒下麦种;③偷偷地笑;③三年未获。 18.(1)对儿子想尽一片孝心,却浑然不知自己买错了麦种感到又好笑又有些无奈; (2)撒下从老家带回的黄麦种,感觉心里有所寄托之后的踏实与欢喜; (3)重回老家,熟悉、自由、充实的生活让她感到真正的幸福。 19.(1)“眼前一亮”运用神态描写,“搂”运用动作描写,“生怕”运用心理描写,将田婶突然意识到眼前的塑料泡沫可以用来种小麦之后的惊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语言生动形象。
(2)“肥嘟嘟”、“沉甸甸”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麦穗旺盛的长势,表达出田婶对丰收场景的无限憧憬,以及由此产生的幸福快乐的心情。 20.第⑤段并不多余,不能删去。这一段是插叙,补充交代了田婶过去种麦收麦的经历,田婶突然想种麦子的原因;刻画了田婶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也为下文田婶在儿子家阳台种麦子以及最后回到村子作铺垫。 21.可以围绕“对父母真正的孝不是给他们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而是尊重并满足他们情感上的合理需求,让他们过得自由、舒心”这个观点来展开谈,言之有理即可。
22.文章以“香椿”为线索。 23.两次,第三段中写了“儿时家住山上,屋后有高大的香椿树,总能吃到新鲜的香椿”,第七段写了“移居台北住在木柵的兴隆山庄,向朋友要来两株香椿树的幼苗载种”。 24.父亲制作香椿拌面的一系列动作,“洗”、“剁”、“加”、“抄”“拌”,表现了香椿拌面的制作简单,突出其味美,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 25.运用类比的写法,将香椿的气味与芫菜、芹菜、紫苏等进行比较,突出其香味独特,表达作者的喜欢。 26.本从内容上看,这段连用三个问句,表现作者搬家后对香椿树的牵挂与思念。从结构上看,此段内容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又以三个问句,引出了下文对香椿长寿这一典故的介绍以及借香椿表达对父亲思念之情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7.香椿成了父亲的化身,作者决定栽种香椿,是想借此表达对父亲的思念。 28.(1)语言简洁淡雅,表达的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却很深厚;(2)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3)多种修辞,生动形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