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共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共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第2课
课程标准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本课
重点
本单元时间轴
一颗辣椒,
如何改变中国的
饮食与文化
课堂导入
【风起洛阳】中的胡辣汤里有辣椒吗?
据记载,久居唐朝的外国人达到几万人,而且唐朝做官的外国人也有三千多人其中包括波斯人、突厥人中亚人等,胡椒也从此时传入中国。
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也有关于胡辣汤的制作和取材。
【川菜里面什么时候有辣椒?】
材料 “辣”的文字表述则出现于汉代以后。明代中叶辣椒传入中国大陆,很快后来居上成为中国人最普遍食用的食物。辣椒“其味最辣”和适应性强、种植成本低廉与中国人普遍嗜辣性结合的历史必然结果。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
新航路开辟前的食物物种交流
凡是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凡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
——农史学家石声汉
特点:
①空间上:范围小,周边地区、大洲内部,鲜有跨洲交流;
②时间上:时间较长,易受政府政策影响;
③规模和速度较小,食品物种交流有限。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哥伦布大交换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原因(推动因素)
①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
②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③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
④美洲作物(玉米、甘薯)自身的优势。
14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
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
经济原因:
社会原因:
商业危机:
精神动力: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货币的需求增加。
《马可.波罗行记》引起欧洲人的“寻金热”
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鼓励冒险进取精神,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家的探险精神以及个人努力
地理知识的完善与航海技术的发展
根本原因
社会原因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直接原因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材料:不见绵羊,也不见山羊,更不见其它任何野兽,不过我(哥伦布)才登岸不久,半天而已;可是如果真有任何这类动物,不该一只也没遇上才是……
这里有狗,可是一声都不吠。
这里的树木,和我们那里完全不同,就像白昼、黑夜之别,水果、草木、石头,所有东西,通通不一样。
哥伦布等在新大陆发现了哪些新物种?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概况
◎哥伦布
哥伦布坚信自己来到亚洲,并坚持以pepper(胡椒)指称新发现的辣椒。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传播至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概况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传播至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哥伦布
还有一种果实为辛辣品食物的作物,比我们西班牙的胡椒好,产量很大,在伊斯帕尼奥拉(今海地)岛每年所产可装满50大船。他们每顿饭都必须有它,否则便吃不下去。据说它还有益于健康。
——哥伦布《哥伦布航海日记》
1493年1月15日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2.传播
(1)传入欧洲
从美洲返回
1538
1535
辣椒于
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2.传播
(2)传入中国
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高濂《遵生八笺》(1591)
番姜(即辣椒),木本,种自荷兰,开花白瓣,绿实尖长,熟时朱红夺目,中有子,辛辣,番人带壳啖之,内地名番椒。
——《乾隆台湾府志》(1747)
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2.传播
(2)传入中国
材料一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形栽播。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公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壬午夏,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 ——《凤冈陈氏族谱》
【学思之窗】依据上述材料,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材料一:万历二十一年陈振龙从菲律宾引种番薯到福州长乐县;
材料二:万历十年陈益从越南引种番薯至广东东莞。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2.传播
种类 传入欧洲 传入亚洲
玉米
马铃薯
甘薯
①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②到17世纪,称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
①明朝时,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②传入中国后,先是在丘陵山地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
③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
④鸦片战争前,遍布全国。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2.传播
种类 传入欧洲 传入亚洲
番茄
辣椒
特点
欧洲具有主导性
内容具有丰富性
范围具有全球性
结果具有双重性
时间具有长期性
交流具有双向性
传播途径多元化
①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作为观赏植物。
②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
③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①明朝万历年间,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②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明朝时,辣椒被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5.补充:可可和巧克力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背景:美洲物种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
(2)农作物
①粮食:小麦、大麦、水稻;
改变了美洲的粮食结构,小麦、水稻
成为美洲前两大农作物
②水果: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③蔬菜:黄瓜、豌豆;
④经济作物:甘蔗、咖啡等;
(3)禽畜
①种类:鸡、牛、驴、马、猪、羊
②影响: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
了农业的发展。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
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纷纷出现,并推广到北美的波士顿、纽约、费城。从此,欧洲和北美的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的习惯。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交的重要场所。
(2020山东等级考19)(15分)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二、其他地区的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从咖啡馆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进入英国咖啡馆并且销量不断增加,饮茶从一个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从咖啡馆的变化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咖啡馆逐渐由开放的、面向各阶层的消费场所发展为专门化的、面向特定阶层或群体的消费场所。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8分)
(1) 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二、其他地区的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哥伦布大交换
双向互补
材料二
——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统计
材料一:土豆耐寒,落地就生根,入土必出芽,饱腹感更明显。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福建松溪县发布劝农文告,点名要求当地农民大力种植“马铃薯”。在清朝,有玉米参加轮作复种的土地,比没有玉米轮作的土地增产四分之一,水稻亩产超过千斤是近几十年才实现的事,而甘薯亩产千斤在清代时就能轻松做到。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了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1)非洲: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2)中国: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
(3)欧洲: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
新航路——交流之路——食物之路
2020年10月9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奋战在全球抗击饥饿第一线、每年向世界各地的近1亿脆弱饥民提供人道援助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不论是环绕的麦穗还是紧攥着的食物,都说明了这一点. 辣椒、玉米、小麦、水稻…
材料一:欧洲人已经如此彻底的接纳美洲食物,实在很难想象哥伦布时代之前他们的饮食是何等模样,你能想象没有辣椒的地中海菜,少了有辣椒粉调味的菜吗?谁能想象一位无番茄可用的意大利厨子? ——摘自《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可以推测辣椒传入中国应该是明末清初,但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大量传入则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大开海禁之后。值得一提的是,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和四川数省民众都以嗜椒著称。人们常不无戏谑地说江西人是“辣不怕”,湖南人是“怕不辣”,四川人“不怕辣”。 ——摘编自戴雄泽《漫话辣椒的起源和传播》
材料二:明嘉靖《常熟县志》(1538)和王世懋《学圃杂疏》均有明确记载。《三农记》卷12亦云:“番豆,乃落花生也。始生海外,过洋者移入百越,古因此名。初时为果,今湖田沙土遍植。”
2、改变了人们的食物结构、饮食习惯,丰富了人们的营养构成,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 许多昔日的奢侈品成为大众日用品。 ——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材料二:包谷(玉米):岁共出万余石,苗乡自食并缩酒卖甚众,贫民做耙卖,村市熬糖做粉卖,每石十大官斗,现价易制钱一十二文,较米每石十大官斗现价少易制钱四千六百文。
——宣统元年湖南《永绥直隶厅志》
3、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北美地区: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指出:当前,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物种多样性减少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的重要原因。外来物种入侵是一场生态灾难,现已成为全球问题。“生物入侵和气候变化、栖息地减少、环境污染防治一样,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4、新物种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如造成乱砍滥伐,植被破坏,过度垦荒造田,水土流失,草原沙漠化严重等。
变式: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角度一:对欧亚非美洲影响
角度二:辩证来看利弊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
亚洲鲤鱼
50公斤左右
所到之处
寸草不生
加拿大“一支黄花”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对中国有何影响?
(1)积极影响:
②改变了食物结构,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①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
③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⑤促进土地的开发,扩大了耕地面积。
(2)消极影响: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
④高产作物的引进促进了经济作物的种植,客观上推动了手工业和的商业的发展。
本课小结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
的推广
美洲作物的外传
食物物种交流
带来的影响
双向
互补
世界经济
人口增长
日常生活
环境变化
玉米、红薯、番茄、辣椒….
小麦、水稻、咖啡、禽畜…
人口迁移:
物种交换:
商品流动:
族群混合,新民族诞生
丰富了食物种类,优化了饮食结构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贸易
疾病传播:
造成美洲大洋洲人口大量死亡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全球联系的
初步建立
世界格局
的演变
知识回顾:横向:分散→整体;纵向:封建制度濒于解体;资本主义发展
欧洲
美洲
非洲
亚洲
社会转型: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迫入世界: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客观上加强了与世界联系
机遇挑战:白银大量流入刺激经济发展;部分地区开始遭到殖民侵略
(1)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格局逐渐形成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早期殖民扩张
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的基础,是创新发展的前提。不同文明国家之间,交流互鉴越频繁、越深入,彼此之间也就越认同、越尊重,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就越稳固。交流互鉴越稀少、越浮浅,相互之间也就越容易误解,越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面对当前世界各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我们要以开放的态度,坚持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