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题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备课人 公案 李婧华 个案 课时课标要求 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关键能力: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提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科学精神: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用联系和全面的观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 3、公共参与:感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成就,树立四个自信,自觉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 重难点 重点: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所围绕的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四个自信”的内涵、地位及其关系 难点:“四个自信”的内涵、地位及其关系;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价值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法学法 议题式教学,设置情境,探究讨论,启发式教学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 视频:党的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展示党的十二大的历史意义,引发学生思考,展示总议题。 【讲授新课】 总议题: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议题一:开辟道路,走出适合自己的现代化路径 情境一:视频:党的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探究1:结合视频、查找网络和文献资料,谈谈十二大给中国指明了一条什么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 知识总结: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 主题: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议题二:成就归因,坚定自信,接续奋斗 情境二:视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探究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为什么最有理由自信? 知识总结: 【课堂小结】 习近平强调,历史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课堂检测】 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力量,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由此可见,我们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 ) 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源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④既立足中国现实又结合时代条件,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下列措施有助于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是( D )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③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④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3.(2022·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二期末)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 A ) ①阐明了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②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④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2·山东枣庄·高一期末)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①标志着中国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③标志着中国开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2·福建三明·高一期末)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再度开,“太空教师”霍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开展太空授课旨在( C ) ①进行太空科普,引领青少年崇尚科学 ②发挥科技优势,促进教育方式的转变 ③彰显航天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激发民族自豪感,播种航天强国梦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22·福建三明·高一期末)三明市博物馆的“红色三明”展厅借助声、光、电等媒体手段,通过历史实物、模拟场景、主题沙盘等生动再现当年红军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场面。中学生小吴参观后与同学分享感悟下列观点中可入选小吴观后感发言稿的是( A ) ①铭记近代中国人民抗争史 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③体悟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 ④彰显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2·天津市新华中学模拟预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③体现了中国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 ④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8.(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预测)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制度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后作业】 易混易错梳理: 【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持续发展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根基上,由实事求是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悉心培育出来的智慧结晶。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都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十九大党章载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