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计算机发展史一、常见的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手持设备台式计算机一、常见的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手持设备分体台式机一体台式机分体台式机桌面一体机一体台式机壁挂式一体机一体台式机想一想我们现在用的电子黑板属于什么计算机呢?电脑室的电脑呢?家里有主机的电脑呢?壁挂式一体机桌面一体机分体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又叫手提电脑、便携式电脑,机身轻巧,能够自由携带。手持设备手持设备又称为移动设备或者口袋电脑,它是比笔记本电脑还要轻巧的计算机。二、计算工具的发展史人类和猿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发明、制造和使用工具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 – Josh Billings二、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手动式计算工具机械式计算工具机电式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手动式计算工具结绳:古书记载:“上古结绳而治”手指:十进制算筹:人造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工具的重大改革远古时代春秋时期元代后期+帕斯卡加法器莱布尼茨四则运算器巴贝奇差分机机械式计算工具制表机:美国人发明。参与了美国1890年的人口普查.第一台可以自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累计存档、制作报表的机电式计算工具。输入、输出、存储均用穿孔卡片。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计算工具进行大规模数据的自动处理。1886 年机电式计算机Z-1计算机:德国人发明。先后研制出Z-2、Z-3、Z-4。第一台采用二进制和继电器的,完全由程序控制的机电计算机。二进制、浮点记数法、带存储地址的指令等思想的实现。1938 年机电式计算机计算机之父-图灵(Alan Turing)二战时参与研制Colossus,破译德军情报计算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破译之父咬了一口苹果,去世时仅42岁图灵奖是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去世后约20年,两名19岁大学生组装了一台完整的家用电脑,并成立公司,被命名为“苹果”1943 年机电式计算机ABC:美国人约翰.阿塔纳索夫发明Atanasoff-Berry Computer采用电能与电子元件,使用了300个电子真空管采用二进位制,而非通常的十进位制采用电容器作为存储器,可再生而且避免错误进行直接的逻辑运算,而非通常的数字算术为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复杂方程式计算1939 年电子计算机ENIAC:美国人发明。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其发明人莫克利借用了阿塔纳索夫的研究成果和想法使用18 000个电子管,占地 167 平方米,重达 30 吨。军械部为计算弹道和射击表启动的计划,宾夕法尼亚大学。二战时基于军事应用1946年电子计算机冯·诺依曼(Von Neumann)冯·诺依曼:计算机之父EDVAC报告草案冯·诺依曼机: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明确了计算机的5个组成部分采用二进制存储和计算采用存储程序方式,计算机自动执行。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电子管(Vacuum Tubes)为基本元器件,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采用二进制形式,程序设计语言为机器语言。程序可以存储,输入输出装置主要用穿孔卡片,速度很慢。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用晶体管(Transistors)代替了电子管,采用磁芯存储器作主存,磁盘与磁带作辅存出现了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出现了监控程序作为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许多新技术相继出现,出现了超级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取代了晶体管,用半导体存储器淘汰了磁芯存储器。出现了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走向了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操作系统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小型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第四代计算机(1971-)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取代了普通集成电路,存储容量进一步扩大。输入采用了光学字符识别和条形码等技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得到广泛使用。微型计算机进入了千家万户,互联网广泛应用,巨型计算机也得到快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课堂练习:主要元件 特点 应用领域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电子管体积庞大、造价昂贵、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军事和科学计算晶体管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大幅度提高、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集成电路体积进一步减小,可靠性大大提高、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军事和科学计算各个领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体积更小,运算速度为每秒几百万次到几十万亿次各个领域练一练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Byeby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