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保护色》(教案)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动物保护色》(教案)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1

资源简介

动物保护色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具有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理解保护色的隐藏作用。
2.发现动物身体的颜色、形状、条纹与周围环境的相似,能快速分辨出隐藏的动物,感知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3. 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究动物自我保护办法的愿望。
活动重点:
了解一些动物具有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理解保护色的隐藏的作用。
活动难点:
发现动物颜色、形状、条纹与周围环境的相似,能快速分辨出隐藏的动物,感知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请家长和小学生交流关于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
2.物质准备:课件、大背景图、动物操作卡、变色龙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初步感知保护色的作用
以“动物遇险”的情景导入,引导小学生大胆猜想:动物会用什么样的办法避开危险。
(1)提问:都有哪些动物在森林里玩?
(2)提问:老鹰来了它们会怎么办?你能找到它们吗?
小结:动物身上的颜色和周围环境一致,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是用来隐敝、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二、操作实践、探索发现,感受保护色的特点和神奇
1. 组织“找找看”游戏,为每个小学生提供动物隐藏的图片,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交流自己找到的动物。
2. 出示课件、交流分享,鼓励小学生说出动物身体的颜色、形状、花纹与环境相似的特点,理解隐藏的含义。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小学生说出动物的身体轮廓与周围环境的相似)
小结: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动物的保护色也是很神奇的,不单单是颜色的相近,他们的花纹、形状也和周围的环境十分的相像,动物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非常强。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会用保护色的办法保护自己?
3.播放变色龙视频,感知变色龙随环境变化改变自身颜色的本领。
三、创设游戏、提升经验,运用保护色的方法解决问题
1. 创设“捉迷藏”的游戏情景,请小学生观察自己选择的动物特点,思考把动物隐藏到最安全的地方。
2.小学生把动物藏好后,教师开始找;根据情况将没有隐藏好的动物找出来,和小学生一起分析被发现的原因。
3.根据小学生遇到的问题:斑马颜色和周围环境不太一致,怎样保护自己。引发小学生讨论“斑马有没有保护色?”
播放斑马的视频,引导小学生了解群体中的斑马是用身上的黑白花纹,混淆视线,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4.引导小学生说说动物还可以怎样保护自己,并结合视频验证。
小结:动物们除了可以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外,还可以用切尾、喷墨等方法保护自己。
四、活动延伸
我们人类模仿动物朋友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很多发明创造,你们知道哪些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从书中找一找,然后一起分享吧。
活动评析:
《动物保护色》是大班主题“多彩的秋天”主题活动中的一个科学活动,小学生关于“动物保护色”的知识比较零散、直接生活经验也不多,但小学生对动物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兴趣。《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既符合小学生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来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小学生的经验和视野。”在本次活动中,朱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发现探索动物身上不同的皮肤颜色、花纹,了解它们独特的保护功能;并通过小学生互动、师幼互动和多媒体课件,使小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怎样改变自身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认识到动物与环境之间密切的生存关系,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动物自我保护的办法,激发小学生保护环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活动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一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小学生探索动物保护色的兴趣。在探究动物保护色的过程中,一直以引导小学生观察实物图片、观看视频为主,让小学生真切体会什么是动物保护色,感受变色龙颜色变化的神奇。二是动手操作实践,引导小学生理解保护色的含义和作用。在“找找看“游戏情景中,朱老师给每个小学生提供了动物隐藏的图片,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小动物是怎样用保护色隐藏、保护自己的。在“捉迷藏”情境中还预设了“斑马”这一具有特殊保护色的动物,引发小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再通过视频印证猜想、提升经验。三是结构层层递进,引导小学生自主建构保护色的知识。教师从情景游戏入手,从青蛙、蝴蝶、壁虎的颜色与环境相似,到竹节虫、枯叶蝶的形态与环境相似;再到变色龙的神奇变色,帮助小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经验;并提炼斑马的斑纹是一种特殊的保护色,拓展了小学生的已有经验;最后讨论“动物自我保护办法多”,激发小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了解动物还有很多独特的自我保护的办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