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风儿轻轻吹》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能够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课堂与体会,感到十分荣幸。下边我就《风儿轻轻吹》这堂课,进行说课。我主要从课标、目标、教材分析、学情、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八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课标新课标指出,要强化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本课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与责任意识。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方式观察风、感受风、了解风是无处不在的,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2.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对风的喜爱,并潜移默化在活动中的滋润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健全人格与责任意识。3.通过课程的深入拓展,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在“人类与风的故事”环节中让激发孩子们探索未知的风的需求。三、说教材《风儿轻轻吹》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与大自然》中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为“我和大自然”。围绕这一主题,下设《风儿轻轻吹》《花儿草儿真美丽》《可爱的动物》《大自然,谢谢您》四课。本单元的具体逻辑如下图;前三课主要涉及大自然的风、植物、动物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最后一课总结本单元的教育观念:与自然共在,感恩自然。《风儿轻轻吹》这一课通过《风儿在哪里》《和风儿一起玩》《风儿能帮我们》《风儿的“脾气”》这四个板块的教学活动以及绘本《风的朋友》作为补充拓展,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好习惯。本课分两个课时进行,这堂课为第一课时。四、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奇妙的自然现象,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想象力丰富,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渴求探索未知的大千世界,小脑袋里都装着“十万个为什么”,总是会出现许多新奇的想法。教师可顺应此天性,启发他们积极思考,鼓励他们乐于探究,培养他们对现象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的能力,帮助他们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自己或者教师的头脑之中,并引导其加深对大自然的热爱。五、说教学重难点1.观察、探究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初步了解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2.利用自己制作简单的小道具和风一起玩游戏,养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好习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大自然的亲近感、共在感。六、说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七、说教学过程依据课标与教学目标,我设计本节课为以下六部分:(一)猜谜激趣,交流生活中观察到的风(二)切身体验,感受教室里制造的风(三)走进“大风车乐园”,和风儿做游戏(四)阅读绘本,拓展感知其他的自然现象(五)妙笔生花,拓展提升(六)总结倡议,作业布置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六个活动的流程及设计意图:(一)猜谜激趣,交流生活中观察到的风这一环节,我主要从谜语引出风。进而以风娃娃要和我们做游戏为主线让同学们通过图片观察风,找到风。并出示带领孩子们去学校寻找风的视频,让孩子们谈一谈自身的感受,接着带领同学们去大自然中欣赏风。为了让同学们置身于情境中,我对风做了拟人化的处理,对他的语言进行录音,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紧接着,我抓住一年级小朋友们对事物的好奇心,随即提问:我们观察了风、找到了风,欣赏了风,那你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吗?通过视频的观看让同学们初步知道风是空气流动产生的,并采用气球放气吹动头发的方式让同学们直观体会到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二)切身体验,感受教室里制造的风本环节,我采用用扇子扇风,并让同学们用手扇、用嘴吹,切实感受不同的风儿带给同学们的不同感受。并搭配这舒缓的音乐,让同学们感受到和风儿在一起的惬意。(三)走进大风车乐园,和风儿做游戏本环节,我设计转动风车、吹羽毛与吹泡泡三个活动,力求让全班的同学都能够参与并感受到和风做游戏的乐趣。旨在让学生同风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体会风是无处不在的。(四)阅读绘本,拓展感知其他的自然现象我通过图片配乐进行朗诵的方式为学生带来《风的朋友》这一绘本故事,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提升感受大自然之美的能力,与大自然有共在感。(五)妙笔生花,拓展提升本环节与上一环节紧密联系,让同学们通过手中的画笔画出风儿的其他朋友,再次加深对风的了解。通过画一画,提升同学的想象力创作力。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紧接着,普及风儿与人类的关系,自古以来,风与人类的关系就十分密切,通过介绍,激发同学们探索未知的兴趣。(六)总结倡议,作业布置新课程标准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要“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我在课堂的结尾部分呼吁同学们走出课堂,进行户外活动,接触自然环境,让道德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学生的心灵。此外,本节课共分两个课时,所以我在结尾的时候,为学生设置了一个问卷,让同学们通过课下的时间认真观察身边风能帮我们做什么,提升学生观察生活能力的同时,也为下节课的讲授进行了铺垫。八、说教学反思我的这堂课的呈现经过了数次的磨课。一次次的更改,一次次的推翻,最终达到了今天的效果。我先来说说我这堂课的成功之处。1.新课程标准第六部分课程实施中的第一条教学建议第二条指出: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通过图片、音频、视频、配乐等不同形式呈现课堂知识点,学生喜闻乐见,并且处处从生活出发,做到了让课本回归生活,课堂中进行游戏,让同学们实践操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将知识内容熟记于心,基达到了教学目标。2.新课标指出,要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席老师的点拨下,我尝试带领孩子们亲身走进校园,去切身感知风,并录成了视频,同学们参与度很高,也有了更多的体会。接下来我来谈谈这堂课的不足:1.带领孩子们到校园中寻找风的时候,我用的时间也有些多,主要在于事前没有和同学们说清楚要求,导致效率有些低下。2.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弱。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会出现分歧,产生小矛盾,对于把控课堂与学生,我总是有些手足无措。自己管理学生与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要一步步摸索与提升。此外我想谈谈我在磨课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反复磨课,是教师教学进步的基石如今,回想这堂课的雏形,与今天呈现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变化。由简到繁,再由繁入简,其中的诸多问题都是在一堂堂的课堂实践中显现出来的,我便一遍遍的蚀试课进行调整。印象最深刻的是“走进大风车乐园,和风儿做游戏”这一环节。这一环节中,我对于道具的选择与摆放经过多次的尝试。道具的选择次数 道具 参与人数 效果1 风车、纸飞机、羽毛 随即点名,个别参与 放飞纸飞机,学生兴趣不高,学生参与度低。2 风车、乒乓球、纸杯、羽毛 随即点名,个别参与 将乒乓球吹到纸杯中,难度略大,课堂时间不易把控。3 风车、羽毛、泡泡液、纸杯、吸管 小组为单位,全班参与 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游戏也非常感兴趣,能从游戏中感受到无处不在的风。道具的摆放前者在上课的时候,桌面很乱,同学们的注意力也不集中,有的甚至拿着道具玩。后者同学们大部分都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二、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而一群人的思维却可以打开新世界这堂课的改进离不开各位老师们帮助,市教研所席老师,区教研室田老师,校领导王校长、田主任、杨主任在听课的过程中,将他们发现的一系列问题,毫无保留的和我交流分享,给了我不少建议,我才能不断的进步。教学过程中过度语的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应当更加丰富(图片、音频、视频)。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课程容量过大,孩子们接受有些难度。细化每一个课堂环节,让学生尽情表达,做实每一个细节。“人类与风的故事”这一环节进行了反复的修改琢磨。由刚开始简单的欣赏名画,再到将画作的内容与背景加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结果孩子们接受不了,最后更改为“人类与风的故事”,孩子们更感兴趣。课程结尾处给学生布置开放性观察性作业,为下一课时的开展做足准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