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好书好品设计 考试一路绿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优化学案解析版课文梳理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这一句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过 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学”“习”并举,才能掌握更牢固的知 识。“学”与“习”的过程,就是用知识丰富自己头脑的过程,因 此,作者说“不亦说乎”这一句讲的是学习乐趣。朋友来访可增进友谊,并且可 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身的过程。这一过 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 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 领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 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 段。在最后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有害。”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孔子说要珍惜时间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学习方法、道德修养内容概括:本文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学习应有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修身做人应有的思想品德。实词意义(1)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 )( )( )(2)吾日【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测。( )(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饭【疏】食饮【水】( ) (5)【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1)说,通“悦”,愉快。了解、生气,发怒。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3)“有”通 “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4)疏,粗粮。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5)普通人,男子汉。问题探究1.第一章包含几层意思 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答案】第一章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也是一种学习态度。2.“温故”与“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答案】只“温故”而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3.这十二章语录在内容上、文字上有什么特色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答案】这十二章语录不仅内容丰富,文字上也别具特色。比如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手 ”连用三个反问句,把学习的乐趣和所达到的境界层层展开,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这十二章语录对学子的勤奋自励、谦虚进取,学习方法的机敏灵活,品德修养的自律豁达,论述得言简意深,富有哲理。它像一个路标,给每位求学之子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课文总结常考字词清单类 别 解 释 举 例实词 知 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愠 生气,发怒 人不知而不愠君子 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不亦君子乎吾 人称代词,我 吾日三省吾身省 自我检查,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信 真诚,诚实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惑 迷惑,疑惑 四十而不惑逾 越过,超过 不逾矩故 旧知识,学过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罔 迷惑 学而不思则罔殆 疑惑 思而不学则殆堪 能忍受 人不堪其忧笃 坚守 博学而笃志词类活用 乐 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时 名词作状语,按时 .学而时习之日 名词作状语,每日 吾日三省吾身饭 吃饭,名词作动词 饭疏食饮水故 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温故而知新虚词 乎 语气词,吗 不亦说乎于 介词,对于 于我如浮云焉 在其中 必有我师焉斯 这 逝者如斯夫通假字 说 通“悦”,愉快。 不亦说乎有 通 “又”。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古今异义 可以 古:可以 ;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可以为师矣匹夫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匹夫不可夺志也三 古:多次 今:数词,三 吾日三省吾身一词多义 为 当、做 可以为师矣替 为人谋而不忠乎知 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懂得 温故而知新而 表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表顺承 温故而知新表并列 博学而笃志其 它的 仁在其中矣他人 其不善者而改之特殊句式 省略句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可以为师矣句首省略动词“择” 其不善者而改之判断句 表判断 贤哉,回也表判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主题归纳本文通过师徒对话,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 学习方法,一方面也阐述了以学为乐、择善而从的学习态度。 同时,孔子也自述自己学习和修身的过程,给人以很大的启示难点突破1.这十二则语录言近旨远,请你谈谈它们具有怎样丰富深刻的 主题。这六则短小的语录涉及教育的很多方面,如对学习的方 法,提出要“学而时习之”,要学思结合;对学习态度,则提出 要“择其善者而从之”等%这些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教 育和学习。这些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直至今天,仍具有指导 意义写作特色1.思想深刻,富有哲理。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中记录的言论、主张,观点鲜明, 立意深亥L富有哲理。如第三则讲“学”和“思”的关系,表明孔 子主张“学”和“思”应相结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这不仅说 明了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充满了辩证思想。2.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论语》中记录孔子的话,大多篇幅短小,字数虽少,但表达 的内容却丰富、精练,句句都表达了深刻的认识,蕴涵着深刻的 思想。其中有很多语句已成为成语、格言,如“温故知新”“三人 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等都具有现实意义。深挖文本内涵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两个相辅相 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 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 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 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 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更不能做到博采众长,标新立异。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 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能事半 功倍。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必须结合实践反复运用,知识才能巩 固,技能才能纯熟,这是我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考点精练【2022●山西】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8. 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好语似珠 B. 好学不倦9. 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句:________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11. 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答案】8. B 9. ①. 不也很快乐吗? ②.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③.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10. 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批注: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要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11. 示例一: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由: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警醒自己学习时要边读书边思考。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只有将“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扎实深刻。示例二:座右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激励自己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要坚守气节,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解析】【8题详解】考查字音字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为: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好”读作hào,意为:爱好。A.意为: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好”读作hǎo,意为:美好;B.意为:爱好学习,不知疲倦。“好”读作hào,意为:爱好;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亦,也;乐,快乐;乎,吗;(2)是故,因此;困,困惑。【10题详解】考查诗句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了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天地之间万物新陈代谢乃是常理,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11题详解】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座右铭。这句话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体现出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它会激励着我随时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向身边的人学习,取长补短,得到进步与提升。【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 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021四川成都)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命,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念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廉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借B.久而乃和 和:暖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策之不以其道B、不敢出一言以复 全石以为底C、学而不思则罔 濯清涟而不妖D、于我如浮云 皆以美于徐公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8.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5.D 6.C 7.B 8.A(2020海南)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二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选自《<论语>十二章》)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1)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传不习乎 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故曰:教学相长也。答: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答: 10.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分)答:11.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2分)答: 答案:8.(4分)(1)味美:(2)教导;(3)喜爱,爱好:(4)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9.(4分)(1)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2)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评分标准:每题2分。翻译正确,表意通顺给2分,有欠缺酌情扣分】10.(2分)示例①:甲段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段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示例②:甲段画线句强调要自主学习,乙段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11.(2分)示例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示例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评分标准:以上两句选择其中一句即可给满分,有欠缺酌情扣分】【2018四川广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辍耕之垄上B.学而不思则罔 则有去国怀乡C.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D.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齐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2分)答:(2). 吾日三省吾身。(2分)答:12.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第Ⅰ卷《〈论语〉十二章》中个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2分) 答: 答案:8. 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水:冷水。9.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A.带刺,它/动词,去,到;B.均为副词,就;C.代词,其中/加强推测语气,恐怕;D.介词,对/介词,到。10.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11.(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愠”1分,句意1分)(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省”各1分)12.示例:“学而时习之”,在学习上,启示我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在修养上,启示我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讲求信用。(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由文言文思想得到的启示。要在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做大。可任选一句,以此为思想基础写出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应该怎样做。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好书好品设计 考试一路绿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优化学案原卷版课文梳理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这一句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过 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学”“习”并举,才能掌握更牢固的知 识。“学”与“习”的过程,就是用知识丰富自己头脑的过程,因 此,作者说“不亦说乎”这一句讲的是学习乐趣。朋友来访可增进友谊,并且可 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身的过程。这一过 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 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 领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 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 段。在最后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有害。”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孔子说要珍惜时间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学习方法、道德修养内容概括:本文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学习应有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修身做人应有的思想品德。实词意义(1)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 )( )( )(2)吾日【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测。( )(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饭【疏】食饮【水】( ) (5)【匹夫】不可夺志也。”( )问题探究1.第一章包含几层意思 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答案】2.“温故”与“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答案】3.这十二章语录在内容上、文字上有什么特色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答案】课文总结常考字词清单类 别 解 释 举 例实词 知 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愠 生气,发怒 人不知而不愠君子 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不亦君子乎吾 人称代词,我 吾日三省吾身省 自我检查,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信 真诚,诚实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惑 迷惑,疑惑 四十而不惑逾 越过,超过 不逾矩故 旧知识,学过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罔 迷惑 学而不思则罔殆 疑惑 思而不学则殆堪 能忍受 人不堪其忧笃 坚守 博学而笃志词类活用 乐 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时 名词作状语,按时 .学而时习之日 名词作状语,每日 吾日三省吾身饭 吃饭,名词作动词 饭疏食饮水故 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温故而知新虚词 乎 语气词,吗 不亦说乎于 介词,对于 于我如浮云焉 在其中 必有我师焉斯 这 逝者如斯夫通假字 说 通“悦”,愉快。 不亦说乎有 通 “又”。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古今异义 可以 古:可以 ;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可以为师矣匹夫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匹夫不可夺志也三 古:多次 今:数词,三 吾日三省吾身一词多义 为 当、做 可以为师矣替 为人谋而不忠乎知 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懂得 温故而知新而 表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表顺承 温故而知新表并列 博学而笃志其 它的 仁在其中矣他人 其不善者而改之特殊句式 省略句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可以为师矣句首省略动词“择” 其不善者而改之判断句 表判断 贤哉,回也表判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主题归纳本文通过师徒对话,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 学习方法,一方面也阐述了以学为乐、择善而从的学习态度。 同时,孔子也自述自己学习和修身的过程,给人以很大的启示难点突破1.这十二则语录言近旨远,请你谈谈它们具有怎样丰富深刻的 主题。这六则短小的语录涉及教育的很多方面,如对学习的方 法,提出要“学而时习之”,要学思结合;对学习态度,则提出 要“择其善者而从之”等%这些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教 育和学习。这些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直至今天,仍具有指导 意义写作特色1.思想深刻,富有哲理。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中记录的言论、主张,观点鲜明, 立意深亥L富有哲理。如第三则讲“学”和“思”的关系,表明孔 子主张“学”和“思”应相结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这不仅说 明了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充满了辩证思想。2.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论语》中记录孔子的话,大多篇幅短小,字数虽少,但表达 的内容却丰富、精练,句句都表达了深刻的认识,蕴涵着深刻的 思想。其中有很多语句已成为成语、格言,如“温故知新”“三人 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等都具有现实意义。深挖文本内涵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两个相辅相 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 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 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 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 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更不能做到博采众长,标新立异。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 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能事半 功倍。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必须结合实践反复运用,知识才能巩 固,技能才能纯熟,这是我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考点精练【2022●山西】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8. 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好语似珠 B. 好学不倦9. 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句:________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11. 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2021四川成都)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命,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念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廉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借B.久而乃和 和:暖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策之不以其道B、不敢出一言以复 全石以为底C、学而不思则罔 濯清涟而不妖D、于我如浮云 皆以美于徐公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8.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20海南)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二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选自《<论语>十二章》)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1)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传不习乎 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故曰:教学相长也。答: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答: 10.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分)答:11.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2分)答: 【2018四川广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辍耕之垄上B.学而不思则罔 则有去国怀乡C.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D.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齐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2分)答:(2). 吾日三省吾身。(2分)答:12.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第Ⅰ卷《〈论语〉十二章》中个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2分) 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优化学案原卷版.doc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优化学案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