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FA580E17E0662CFEDAA8B523805C8502F8097F2A1B850D425FF7195227813744A53FD6CF2B2B57D748A7B5042ABFF2AC338AA28342723E5B96AEA94EED6DE12D7C9D1D2A095B283E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探究:
思考:未成年人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缺乏法治意识
(法律意识淡薄)
PART 01
树立法治意识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
——哈罗德·伯尔曼
读了卢梭和伯尔曼的名言,你如何理解法治意识?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卢梭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思考:建设法治中国要靠谁 靠领导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就可以了吗?
1、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中国人民
建设
法治中国
共同事业
受益者
践行者
(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思考: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奉法者强则国强
(2)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3)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能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4)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治理机制的研究,共调查了2834名未成年人管教所服刑人员、410名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751名专门学校学生。
不懂法律占65
不知道是犯罪, 也不知道会受 到处罚占58.1
不知道自己的 行为触犯了法 律占64.7
犯罪原因分析
▲1、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重要性)?
①对人民: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②对国家: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对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③对法律: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能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由于苏格拉底经常指出别人的无知,招致了一些心胸狭隘的人的嫉妒和怨恨。公元前399年,雅典城邦判处了苏格拉底死刑,罪名是“不敬神”和“蛊惑青年”。执行死刑之前,苏格拉底的朋友们劝他逃走,他们买通了狱卒,为他制定了周密的逃走计划。令人吃惊的是,苏格拉底拒绝逃走。
他说:“逃监是毁坏国家和法律的行为,如果法庭的判决不生效力、被人随意废弃,那么国家还能存在吗?……如果我含冤而死,这不是法律的原因,而是由于恶人的蓄意……”就这样,70岁的苏格拉底喝下了毒酒,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原因: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的尊崇和遵守。
学会依法办事
PART 02
学会依法办事
探究与分享
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债务问题公司破产,多年积蓄化为乌有。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小宇的爸爸常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拿小宇的妈妈出气,非骂即打。每当小宇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打妈妈时,爸爸就冲小宇撒气。小宇妈妈每次都会带着小宇去敲邻居家的门,寻求帮助,邻居对此也很无奈。
你认为小宇爸爸的行为是否违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爸爸喝醉后打骂妈妈,冲小宇撒气,是一种家暴行为,侵害了小宇和他妈妈的合法权利,是违法行为。
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的尊崇和遵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案例一: 嫌广场舞太吵, 72岁老人往楼下扔鹅卵石砸坏17辆车,犯高空抛物罪被判缓刑。2022年3月23日,记者获悉,72岁张爷爷被判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法庭上,张爷爷表示没想到会触犯刑法,很是后悔,当场表示愿意认罪认罚。
思考:这两起案件有哪些共同点?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共同点:当事人缺乏法治意识,都是违法行为,没有依法维护权利。
案例分析
案例二: 2022年5月,女子不满意婚纱照效果,沟通无果发朋友圈辱骂影楼,遭起诉其侵犯影楼名誉权。法院查明,被告王女士确实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不当言论。经调解,王女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事件的严重性,表示愿意当庭书面道歉,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少年的你》——校园欺凌
(1)校园欺凌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
(2)不论面对那种欺凌,都要告知你信任的成年人,父母、老师或警察,从他们那里寻求帮助。
(3)如果看到其他同学正在遭受暴力侵害,千万不要冷漠,可以在不伤害自己得前提下,伸出援手,共同抵制和防范校园欺凌。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依法维权
受害者变成违法者
惩治违法者
伸张正义
2、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以暴制暴

忍气吞声
助长嚣张气焰

(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假如你遭遇校园欺凌,你会采取下面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
思考:你如何看待“静音广场舞”现象?
这种行为值得提倡,既保障了跳舞的权利,同时又不损害他人的权益。
最近在上海某小区出现了一种画风清奇的静音广场舞。在小区旁的小花园里,十几名舞者整齐划一地跳着舞,但现场却听不到一点音乐声。原来,舞者们都佩戴了一对能够接受指定频段的耳机。不少居民对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表示赞赏。
2、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2)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观点一: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跟着走。
观点二: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
观点三: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车辆少或没有车时可以闯。
2、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③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怎样做到依法办事?
认真学法
自觉守法
用法维权
捍卫法律
巩固提高
1.“你知道校园欺凌吗?”“你有没有碰到过?”“你觉得应该对欺凌者给予怎样的处理?”有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初中学生。他们都知道校园欺凌这一现象,而且都表示深恶痛绝,但在处理方式上,则显得茫然,甚至有些学生觉得应该“打回去”。向校园欺凌说“不”,你会( )
①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②面对不法侵害,学会忍气吞声 
③维护权益绝不退让,严格执法 
④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与其斗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本课小测
2. 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②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③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④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
D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个别下调至12岁,明确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可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 )
①规范自身行为,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青少年要依法自律,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③国家权力机关推进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④青少年要增强自控能力,认清犯罪危害,预防犯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